張廣超
摘 要:簡易程序是實現刑事訴訟科學化和高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新刑訴法對簡易程序的修改符合法治建設進程對刑事訴訟的要求。目前應結合簡易程序運行狀況和司法工作實際情況,在新刑事訴訟法視野下探索簡易程序庭前準備機制,發現存在的不足,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完善對策,進一步發揮簡易程序的功能。
關鍵詞:刑事訴訟;簡易程序;公訴機關
一、新刑訴法修改簡易程序的必要性
新刑訴法頒布以前,簡易程序由于在實踐中存在多方面的問題而為人所詬病。主要體現在:第一,適用范圍的規定模糊。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的規定,“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是適用簡易程序的必要條件之一,對于公訴案件所稱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沒有明確是根據法定刑還是宣告刑來確定刑罰,規定較模糊;第二,被告人沒有適用簡易程序的選擇權。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于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司法機關擁有決定簡易程序的絕對職權,忽視了刑事訴訟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的主體地位;第三,公訴人不出庭,不利于對抗式訴訟模式的建立。刑事訴訟法設置了控、辯、審相分離的訴訟模式,三方職能各異,控辯平等對抗、控審分離、裁判中立,符合刑事訴訟程序發展的方向。但簡易程序公訴案件檢察機關不派員出席法庭,使得控辯對抗的格局無法形成,辯護職能的履行受到嚴重影響,顛覆了對抗式訴訟的基本原理,混淆了訴訟職能的明確區分。
為更好的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新刑訴法對簡易程序進行了修訂。第一,明確了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將范圍確定為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第二,賦予被告人是否決定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程序選擇權,保證了被告人的利益;第三,規定簡易程序公訴人必須出庭,規范了簡易程序公訴案件的訴訟結構,正如有學者說“簡化訴訟程序并非是我國審判方式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及肯定簡化程序中的應有的司法理念問題,其意義在于為創建我國司法審判主流模式取得突破性發展積累經驗”。
二、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庭審面臨的問題
(一)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庭審面臨多種“突襲”困境
一是面臨被告人的“突襲”。新刑訴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時,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而且特別規定審判人員應當詢問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意見,確認被告人是否同意適用簡易程序。新刑訴法對該規定的修訂的初衷是為了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保障人權的立法宗旨。但這一規定會存在被告人濫用的的問題。人民檢察院征求被告人的同意是適用簡易程序的必要條件。那么就會存在以下問題,被告人開庭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但在開庭時突然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且沒有任何理由。這就使得檢察機關面臨“尷尬”局面。因為之前公訴機關在被告人同意的基礎上,制作了《適用簡易程序建議書》,連同全案卷宗、證據材料、起訴書移送法院,并制作了適合簡易程序的出庭預案。如果被告人突然無理由的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就會使得法院要重新適用普通程序對該案開庭審理,法院要將全案卷宗、證據材料、起訴書退還檢察院,公訴人要重新制作起訴書、出庭預案。這樣不利于節約司法資源,因此在實踐中應該對這種被告人的“突襲”有所限制。
二是面臨辯護人和法官的“突襲”。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辯護人和法官。雖然新刑訴法規定適用簡易程序不需要經過辯護人的同意,但是辯護人作為被告人利益的“維護者”,如果其認為庭審簡化不利于維護被告人的利益,那么辯護人就可能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在這種情況下,被告人有可能受其辯護人的影響進而也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其次是法官的“突襲”。新刑訴法規定第二百一十五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應當按照本章第一節或者第二節的規定重新審理。其實新刑訴法將適用簡易程序的最終決定權賦予了法院,何謂“不宜適用簡易程序”,除了新刑訴法第二百零九條規定的四種情形外,此外就是出現上述被告人和辯護人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情況,那么此時法官的決定權就直接影響到該案的訴訟進程和效果。
三是面臨證據的“突襲”。由于適用簡易程序并沒有要求進行庭前準備會議以及庭前交換和質證,所以就庭審過程中就有可能會出現被告人或辯護人針對其定罪量刑舉示新的證據,此時如果將庭審程序簡化,將難以查清相關事實。其次新刑訴法規定了對非法證據的排除規則,由于很多被告人對非法證據的概念模糊,使得其有可能庭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但是在庭審過程中被告人和辯護人有可能會對證據的合法性提出質疑,這將使得公訴機關面臨同樣的“尷尬”局面。
(二)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庭審面臨公正和效率的“失衡”考量
新刑訴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不受本章第一節關于送達期限、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等程序規定的限制。但在判決宣告前應當聽取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意見。筆者認為本條規定過于籠統,何謂不受規定限制沒有做出細化表述。根據目前筆者了解的簡易程序庭審實踐,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庭審面臨失去訴訟公正和效率的“失衡”的考量。
首先是關于證據的舉證質證問題。新刑訴法頒布以前,在公訴人不出庭適用簡易程序的,由法官對證據的名稱予以宣讀,不舉示證據的內容,在有公訴人出席的簡易程序也一般僅宣讀證據的名稱,不會舉示證據的具體內容。新刑訴法規定不論是否適用簡易程序公訴人一律出庭支持公訴,那么在簡易程序中公訴人僅僅宣讀證據名稱將很難達到保障被告人合法權益的效果,就會出現以下問題:由于公訴機關指控犯罪的職責,將有可能對非法證據未予以排除而作為證據使用。在這種情形下,這種潛在的非法證據由于舉示的簡化使得被告人和辯護人失去真正質證的機會。
其次是證人出庭問題。新刑訴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對詢問證人可以不受新刑訴法第二章第一節的限制。該條規定應該理解為適用簡易程序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申請證人特別是關鍵證人出庭作證。但是如果申請證人或者關鍵證人出庭作證,就會出現庭審延期審理的局面,很難實現簡易程序的訴訟的效率,反之如果關鍵證人不出庭就很難查清量刑事實,不利于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實現實體公正。
(三)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庭審面臨人少案多保障不到位的“三難”局面
一是公訴部門人力資源短缺。新刑訴法實施以前,很少有基層院做到了所有的簡易程序案件全部出席法庭。這一方面是由于刑訴法規定的較為模糊,一般將“可以不派員”理解為不派員出席;另一方面公訴人員少,新老交替失衡,為了考核需要使得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案件中。
二是公訴部門辦理案件數量大。新刑訴法實施以前,由于適用簡易程序的占全部案件有一定的比例,所以盡管公訴案件數量多,但是由于去掉一部分簡易程序案件,公訴部門的辦案壓力還不算太大。新刑訴法規定簡易程序公訴案件全部派員出席法庭,這將大幅度增加基層公訴部門的工作量。
三是缺少簡易程序出庭的有效保障。新刑訴法實施后,面對公訴機關案多人少的局面,現階段還沒有對如何有效保障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的制度和機制進行探索。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一是尚沒有探索出合理的辦理簡易程序案件的機制;二是缺少相應的物質保障和精神鼓勵,不利于調動辦案人員的積極性。
三、新刑訴視野下公訴人出席簡易程序庭審應對策略
(一)限制使用“選擇權”,避免簡易程序不簡易,影響訴訟效率
新刑訴法為了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保障人權的立法宗旨規定被告人有適用簡易程序的選擇權。通過上文分析這一規定存在被被告人濫用的的問題。因此對被告人的簡易程序的選擇權必須做出一定的限制,主要是對其提出選擇權時間和方式的限制。
人民檢察院在提出簡易程序建議書之前要詢問被告人以及辯護人,詢問其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意見,并告知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征得被告人及辯護人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后,告知其如果在庭審前對其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反悔的,要及時通知檢察機關,不及時告知的,應當在庭審時說明反悔的理由,沒有新的理由或理由不成立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檢察機關在制作簡易程序建議書時應特別載明檢察機關建議適用簡易程序時征得被告人及辯護人同意,并且要寫明被告人及辯護人無正當理由或新的理由不準反悔的承諾。當然如果被告人有新的理由和正當理由在庭審時不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就應該依法轉化為第一審普通程序。
(二)進一步細化簡易程序庭審規則,避免司法效率和公正的失衡
鑒于新刑訴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不受第二章第一節相關程序規定的限制過于籠統,因此針對簡易程序庭審,需要梳理程序簡化的具體內容。
第一,要細化簡易程序舉證程序。新刑訴法和兩高三部委《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都對非法證據排除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因此為避免在簡易程序庭審中非法證據的存在,一方面要求公訴機關在審查證據時審慎,及時發現非法證據;另一方面為防止非法證據在簡易程序庭審過程中成為定案的“合法證據”,就要分情況對證據進行舉示,若存在辯護人參與訴訟時,檢察機關和法官要事前聽取辯護人對證據的意見,然后根據辯護人的意見來決定是否對證據進行質證。
第二,要完善簡易程序證人出庭細則。在簡易程序案件中,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要求證人出庭作證與新刑訴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要求“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并無矛盾,新刑訴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當事人或者辯護人對證人證言有異議,且該證人證言對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響,可以申請證人出庭作證,但前提是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要求證人出庭必須針對量刑而提出。
(三)建立和完善簡易程序案件辦理機制,實現人、物雙重保障
第一,加大公訴人員力量的投入,解決人員不足問題。為此基層人民檢察院要根據新增工作量合理配置公訴人員,要適當增加編制或從內部調劑人員予以充實,選撥一批業務能力較強的人員充實公訴力量。同時還要保證辦案車輛、多媒體展示、遠程詢問、案卷傳輸等需求,加強信息化應用,為公訴人出庭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建立和完善簡易程序出庭工作機制。通過和偵查機關、審判機關的聯系,采取相對集中提訊,相對集中移送審查起訴,相對集中提取公訴,相對集中開庭審理等方式,同時通過庭前充分聽取被告人和辯護人對證據和量刑的意見、簡化庭審程序等方法,探索建立簡易程序快速辦理機制。同時要加強與偵監部門的信息共享、合理簡化審查報告等工作文書,建立專門的簡易程序辦案小組,完善簡易程序辦案和督查機制。最后要落實出庭補貼,對公訴任務重的公訴人員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對符合條件的公訴人員及時解決法律和職級待遇,建立和完善獎懲機制。
參考文獻:
[1]羅智勇.論我國刑事簡易程序的完善[EB/OL].[2015-08-07].
http://kbs.cnki.net/forums/17568/ShowTh-read.aspx.
[2]王俊民.刑事訴訟普通程序簡化審定位[J].法學,2003(3):47.
[3]孫謙.檢察機關貫徹新刑事訴訟法學習綱要[M].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
[4]魏化鵬,劉昌強.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檢察機關貫徹執行新刑訴法研討會述要[J].人民檢察,201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