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峰 陳智霞
·臨床醫學·
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提高肝癌的陽性率和準確性的作用
孟曉峰 陳智霞
目的分析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提高肝癌的陽性率和準確性的作用。方法100例肝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50例正常體檢人員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應用單項腫瘤標記物甲胎蛋白(AFP)檢測方法,研究組采取血清五種腫瘤標記物檢測,觀察組進行五種腫瘤標記物檢測。對三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經檢測,研究組臨床陽性率84.0%、準確率84.0%均高于對照組的50.0%、8.0%,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AFP、血清鐵蛋白(SF)、a-L-巖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轉肽酶(GGT)、堿性磷酸酶(ALP)檢測結果(612.0±234.6)ng/ml、(584.0±136.2)ng/ml、(69.0±30.3)U/L、(437.0±74.2)U/L、(336.0±42.1)U/L均高于觀察組(3.0±2.3)ng/ml、(76.0±35.3)ng/ml、(8.0±1.3)U/L、(42.0±14.3)U/L、(62.0±23.3)U/L,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肝癌篩查以及肝癌早期診斷中,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可以提升臨床陽性率與準確性,臨床發揮積極作用。
肝癌;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陽性率;準確性
據相關醫學方面文獻報道,肝癌不僅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會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強化早期診斷和篩查,避免臨床誤診、漏診,對改善患者臨床療效發揮積極影響[1]。本研究選取近年醫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對提高肝癌陽性率、準確性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符合臨床相關疾病診斷標準[2],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并選擇同期醫院50例進行健康體檢的人員作為觀察組。研究組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6.5±10.3)歲;對照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6.5±10.3)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6.5±10.3)歲。三組人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抽取受檢者空腹靜脈血,應用化學發光免疫法以及德國Elecsys2010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進行檢測。對照組進行單項腫瘤標記物AFP檢測;研究組進行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檢測患者AFP、SF、AFU、GGT、ALP;觀察組進行AFP、SF、AFU、GGT、ALP五種腫瘤標記物檢測。對三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研究組與對照組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比較 經檢測,研究組臨床陽性率為84.0%,準確率為84.0%,對照組分別為50.0%、8.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研究組與觀察組五種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AFP、SF、AFU、GGT、ALP檢測結果(612.0±234.6)ng/ml、 (584.0±136.2)ng/ml、(69.0±30.3)U/L、(437.0±74.2)U/L、(336.0±42.1)U/L均高于觀察組(3.0±2.3)ng/ml、(76.0±35.3)ng/ml、(8.0±1.3)U/L、(42.0±14.3)U/L、(62.0±23.3)U/L,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比較(%)
表2 研究組與觀察組五種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比較(±s)

表2 研究組與觀察組五種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比較(±s)
注:與觀察組比較,aP<0.05
62.0±23.3 336.0±42.1a40.265<0.05組別 例數 AFP(ng/ml) SF(ng/ml) AFU(U/L) GGT(U/L) ALP(U/L)觀察組研究組50 50 t P3.0±2.3 612.0±234.6a18.355<0.05 76.0±35.3 584.0±136.2a25.530<0.058.0±1.369.0±30.3a14.222<0.05 42.0±14.3 437.0±74.2a36.962<0.05
本次針對研究組采用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的方法,研究組肝癌診斷陽性率84.0%、準確率84.0%;對照組肝癌臨床診斷陽性率50.0%、準確率8.0%,研究組較對照組臨床肝癌診斷陽性率、準確性高,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通過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可以發現在臨床中研究組中肝癌患者與觀察組中正常人員之間,其五種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診斷肝癌中具有重要作用。對于臨床肝癌患者中,其AFP、SF、AFU、GGT、ALP檢測濃度均明顯高于觀察組正常人員,說明在患者臨床肝癌轉化過程中,可以通過檢測腫瘤標記物動態變化,對于早期區分出肝癌,實現臨床疾病監測發揮積極意義,改善疾病診治及預后。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肝癌,準確性更高,陽性率更高,較單一標記物檢測發揮重要作用。腫瘤診斷中,單一腫瘤標記物檢測在臨床中的靈敏度低,其臨床診斷陽性率與準確性低于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對于臨床腫瘤患者中,其多表現為多項腫瘤標記物升高,在臨床診斷中,通過應用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可以將各項指標陽性率相加,不僅能夠提高臨床檢測陽性率,也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肝癌的診斷準確率,對于協助肝癌早期診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總之,針對肝癌診斷,臨床采用五種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臨床肝癌檢測的陽性率與準確性,在臨床肝癌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值得在實際中推廣。
[1]翟慶云.腫瘤標記物在肝癌診斷中的意義.中國基層醫藥,2009,16(9):1614-1615.
[2]胡蘭英,李巍,王學涵,等.不同腫瘤血清腫瘤標記物的相關性分析.海南醫學,2013,24(19):2877-2879.
[3]劉暢,楊家印,嚴律南,等.甲胎蛋白判斷肝癌臨床病理的價值.廣東醫學,2012,33(23):3653-36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06
2016-05-06]
471000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