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紹成 陳常輝
椎體成形術與保守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療效觀察
伍紹成 陳常輝
目的觀察椎體成形術與常規保守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近期療效。方法166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86例)和對照組(80例)。觀察組采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保守治療。比較兩組治療1周后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1周后,觀察組疼痛完全緩解43例,部分緩解33例,輕度緩解10例,無效0例,總緩解率為100%;對照組疼痛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12例,輕度緩解13例,無效52例,總緩解率為35%,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期間觀察組無明顯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在院期間有11例(13.75%)出現并發癥,經治療后好轉;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效果確切,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臨床效果明顯優于保守治療。
椎體成形術;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療效
隨著社會老年化趨勢的加速,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是導致老年人殘疾和死亡或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的重要原因[1]。經皮椎體成形術1984年在法國首先報道應用于臨床,我國1992年最先發表文章介紹該種治療方法,此后逐漸將此技術用于椎體腫瘤及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目前已較廣泛用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轉移性腫瘤等的治療,此法具有創傷小、疼痛緩解率高和并發癥少等特點[2]。本文旨在觀察椎體成形術與常規保守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近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166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86例)和對照組(80例)。觀察組中男46例,女40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8.1±5.7)歲。對照組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61~87歲,平均年齡(78.2±6.0)歲。均為單椎體壓縮性骨折,累及節段T11~L5。所有入選患者經術前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證。入院后行X線及CT、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均為新鮮壓縮性骨折,影像學表現為椎體明顯骨質疏松且呈楔形變壓縮性骨折,MRI檢查:T1像低信號,T2像混雜信號,T2壓脂像高信號。CT檢查:椎體后壁完整,無明顯的椎體內占位性病變。臨床癥狀表現為骨折責任病灶局部疼痛伴活動障礙。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觀察組 采用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治療,手術前所有患者均行病椎X線正側位及CT、MRI檢查,確診為胸腰椎單椎體新鮮壓縮性骨折,且椎體后壁完整。患者取俯臥位,C型臂 X線透視定位并標記傷椎椎弓根投影點,用 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均選擇單側椎弓根穿刺,于體表投影向外旁開1.0~1.5 cm為皮膚穿刺點,使用配套的椎體成形穿刺針在穿刺點進針,X線反復雙平面透視,確認穿刺針通過傷椎椎弓根,禁止穿刺針突破椎弓根內壁進入椎管,穿刺進入椎體中前1/3交界處,X線C臂機透視確定穿刺位置合適,正位穿刺針尖接近中線,側位穿刺針達到椎體中前1/3交界處。將骨水泥混合均勻,使用1.0 ml注射器抽取液態骨水泥,待骨水泥粘度合適,拔出穿刺針芯,骨水泥注射器連接到穿刺針在X線監視下加壓推注,避免滲漏分次注入骨水泥3.5~5.5 ml,穿入穿刺針芯,停留5~10 min骨水泥凝固硬化,拔出穿刺針,觀察10~15 min,了解患者注射骨水泥后患者反應,無特殊情況,送返病房,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6~8 h,次日復查椎體X線片。
1.2.2對照組 采用常規保守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配合鎮痛、針灸理療、抗骨質疏松,并給予中成藥促進骨折愈合,臥床進行適當的肢體功能鍛煉。
1.3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3]將疼痛緩解程度分為4個等級,完全緩解(CR):治療后完全無痛;部分緩解(PR):疼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不受影響,能正常生活;輕度緩解(MR):疼痛較前減輕,但仍明顯,睡眠受干擾;無效(NR):與治療前比較疼痛無減輕。總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輕度緩解)/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 治療1周后,觀察組疼痛完全緩解43例,部分緩解33例,輕度緩解10例,無效0例,總緩解率為100%;對照組疼痛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12例,輕度緩解13例,無效52例,總緩解率為35%,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1.39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1周后疼痛緩解效果比較(n,%)
2.2并發癥 比較術后兩組住院期間并發癥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無明顯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在院期間有11例(13.75%)出現并發癥,其中4例發生尿路感染,3例出現壓瘡,3例發生肺部感染,1例出現便秘,經治療后好轉。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12.664,P<0.05)。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人口比例增高,老年骨質疏松癥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4]。椎體壓縮性骨折作為老年骨質疏松的常見并發癥也受到了醫學及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骨質疏松癥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常常導致進行性骨量減少及骨的顯微結構退行性變。據有關報道[5],>65歲的老年女性人群中骨質疏松的發生率>30%,椎體壓縮性骨折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常常導致患者急性的劇烈的腰背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傳統的治療方法為臥硬板床4~8周,抗骨質疏松治療,同時配合口服止痛藥物,補充鈣劑、維生素D,并適當進行肢體肌肉功能鍛煉。臨床上可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長時間臥床休息,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心血管意外等。長時間臥床引起肢體肌肉廢用性萎縮,加速骨質丟失,使得全身性骨質疏松癥狀加重,加劇患者疼痛及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經皮椎體成形術于1984年由法國醫生Galiber和Deramond首次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血管瘤,獲得很好的療效[6]。逐漸該技術開始應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主要通過骨水泥注射后凝固達到穩定骨折椎體,消除椎體骨折后微動效應,同時骨水泥聚合反應產熱效應對椎體內末梢微神經熱滅活,骨水泥聚合反應產生神經毒素對神經滅活,均可能為達到止痛的因素。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手術操作安全、簡單、組織損傷小,可使骨折椎體術后快速達到足夠強度,術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動。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周后,觀察組疼痛完全緩解43例,部分緩解33例,輕度緩解10例,無效0例,總緩解率為100%;對照組疼痛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12例,輕度緩解13例,無效52例,總緩解率為35%,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1.398,P<0.05)。住院期間觀察組無明顯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在院期間有11例(13.75%)出現并發癥,其中4例發生尿路感染,3例出現壓瘡,3例發生肺部感染,1例出現便秘,經治療后好轉;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12.664,P<0.05)。
總之,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療效確切,并發癥少,操作簡單,效果明顯優于保守治療,但由于本組病例尚少,觀察時間短,其遠期療效尚待進一步觀察。
[1]Sànchez-Riera L,Wilson N,Kamalaraj N,et al.Osteoporosis and fragility fractures.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10,24(6):793-810.
[2]李卉,顧一峰,李永東,等.比較經皮椎體成形術與保守治療對慢性疼痛性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療效的非隨機前瞻性試驗.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11):921-926.
[3]張亮,黃子林,張福君,等.CT導向下介入125I粒子置入聯合化學消融治療腹膜后惡性腫瘤.中華放射學雜志,2008,42(9):969-973.
[4]劉煊文.PVP與PKP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療效對比.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 (12):3483-3484.
[5]武仁華,賈丹,門宇春.經皮椎體成形術對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四川醫學,2011,32(10):1518-1520.
[6]單玉良.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效果觀察.山東醫藥,2011,51(30):61-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17
2016-07-25]
529600 陽春市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