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磊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與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治療青光眼比較
黃德磊
目的研究比較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與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治療青光眼的效果。方法60例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治療;實驗組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眼壓變化、術后復發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治療后7 d、3個月實驗組患者眼壓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0.0%、6.7%,均低于對照組的26.7%、20.0%(P<0.05)。結論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與眼壓,降低術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患者眼內壓持續或間斷性升高而引起的眼病,眼內壓持續性處于高壓狀態可損害眼球組織及視覺功能。臨床治療難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采用傳統小梁切除術聯合降眼壓藥物進行治療,術后易出現不良反應,影響預后效果。臨床研究發現[1],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與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具有術后并發癥少、降眼壓效果明顯等臨床優勢,在難治性青光眼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與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治療青光眼,分析并比較兩者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7.5±10.4)歲;實驗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6.2±10.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治療,選用型號為Oculihgt Slx二極管,激光波長為810 nm,在眼球后行麻醉;麻醉后使用開臉器將眼瞼撐開,在角膜與鞏膜邊緣貼光釬探頭行光凝手術治療,光凝時間為1.5 s,間隔1 s行第二次光凝,能量2000 mW,每次治療微調對功率250 mW,治療過程中避開3點與9點位,手術結束后再結膜下注射20 mg妥布霉素、2 mg地塞米松。給予實驗組患者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將上直肌固定,將一層結膜瓣置于距角膜炎8 mm處,使鞏膜充分暴露,并進行止血;同時以角膜緣為基底,再做一個4 mm×3 mm板層鞏膜瓣,切除周邊鞏膜,并使用可吸收線縫合筋膜與球結膜。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7 d、3個月、12個月眼壓,術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眼壓 治療后7 d、3個月實驗組患者眼壓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變化情況比較(±s,mm Hg)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變化情況比較(±s,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7 d后 治療3個月后 治療12個月后實驗組 30 51.6±8.5b14.2±6.4a19.1±7.9a16.2±6.3b對照組 30 50.2±10.3 11.4±3.5 15.7±4.4 16.1±3.6
2.2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術后需再行小梁切除術的6例,行睫狀體光凝術2例,總復發率為8例(26.7%),出現頭痛、淺前房等并發癥6例(20.0%);實驗組術后需再行小梁切除術的2例,行睫狀體光凝術1例,總復發率為3例(10.0%),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并發癥2例(6.7%)。兩組患者出現的并發癥均經對癥治療后緩解或消失。對照組患者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實驗組(P<0.05)。
青光眼是一種常見臨床疾病,治愈率低,是世界致盲眼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現為廣泛性視網膜繼發出血、形成虹膜及新生血管等,視網膜缺氧與缺血刺激可促使機體視網膜形成結締組織,抑制房水向外流動,不利于預后。因此給予青光眼患者早期預防和治療,對改善患者視力、降低眼壓具有重要意義。
臨床研究表明[2],復合式小梁切除術作為臨床常用治療青光眼的方法,較傳統小梁切除術,具有降壓效果較好、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具有操作簡便、術后疼痛輕、經濟負擔小、適應證較廣泛等優勢,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其對患者術前的有用視力可有效保留,能促進早期眼壓降低,消除角膜水腫,提高視力,但術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7 d、3個月實驗組患者眼壓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術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給予患者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效果持續時間長,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減少復發率,作用持續時間長,利于改善預后。分析原因在于復合式小梁切除術使用的鞏膜調整線為可拆除式,能有效控制眼壓,改善患者視力。而睫狀體光凝術可在短期內將患者眼壓控制在<17 mm Hg效果較好,但術后患者為達到降眼壓效果需重復行手術操作,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需與藥物進行配合治療,不利于預后[3]。
綜上所述,采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壓與視力,降低術后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效果優于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
[1]朱銀花,劉升強,王帥,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治療難治性青光眼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5,33(6):630-634.
[2]王潤,王波,陳建卓,等.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與激光經鞏膜睫狀體光凝術對青光眼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研究.東南國防醫藥,2015,17(5):493-495.
[3]郭啟彬.不同手術方式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觀察.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8):45-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37
2016-05-17]
163453 黑龍江省大慶龍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