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釗
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對不同孕周胎兒畸形診斷的價值分析
溫釗
目的研究分析聯合使用二維超聲和四維超聲產前超聲篩查不同孕周胎兒畸形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2674例孕婦,依據不同孕周分為孕早期(11~17+6周)、孕中期(18~27+6周)和孕晚期(28~40+6周)。所有孕婦均接受階段性超聲篩查,且首先接受二維超聲檢查,對高度懷疑畸形者再給予聯合四維超聲檢查。以最終分娩結果為診斷標準,比較不同檢查方式對不同孕周胎兒檢查結果的差異。結果2674例孕婦共分娩胎兒2732例,其中合并畸形胎兒98例,畸形部位共118處(四肢骨折3處,胎兒腫瘤7處,胸腹腔積液9處,皮膚水腫10處,循環系統27處,消化系統30處,泌尿生殖系統32處)。不同孕周檢查結果比較,孕中期胎兒畸形檢出率顯著高于孕早期和孕晚期(P<0.05),聯合使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對胎兒畸形的檢出率顯著高于二維超聲,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聯合使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可顯著提高胎兒畸形的檢出率,胎兒畸形主要為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以及泌尿生殖系統,孕中期檢出率較高。
胎兒畸形;超聲檢查;二維超聲;四維超聲
胎兒畸形是導致新生兒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胎兒結構異常以及染色體異常是引起畸形的主要病因。胎兒畸形可造成新生兒機體缺陷,即使在出生后存活,也可不同程度影響其長期生存質量,對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負擔,是影響人口質量的主要原因[1]。產前篩查可早期發現畸形,并及時終止妊娠,避免畸形胎兒出生,提高人口素質[2]。超聲是檢查胎兒畸形的主要手段[3],可早期發現并診斷胎兒畸形。目前主要采用二維超聲檢查方式,而隨著四維超聲在臨床投入使用,其在診斷胎兒畸形方面的作用得到重視,本文即對不同超聲檢查方式在胎兒畸形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于本院產科就診的孕婦2674例,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26.9±4.2)歲;初產婦1872例,經產婦802例;孕周11~40周,平均孕周(30.2±3.4)周;單胎2616例,雙胎58例。本項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孕婦均知情自愿參與,且孕婦既往具有引起胎兒畸形的高危因素。
1.2方法
1.2.1研究內容 依據不同孕周將孕婦分為孕早期(11~17+6周)、孕中期(18~27+6周)和孕晚期(28~40+6周)。所有孕婦均接受階段性超聲篩查,且首先接受二維超聲檢查,對高度懷疑畸形者再給予聯合四維超聲檢查。以最終分娩結果為診斷標準,比較不同檢查方式對不同孕周胎兒檢查結果的差異。
1.2.2檢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德國西門子 S2000彩色超聲診斷儀。①二維超聲:常規平臥位,充分暴露腹部,采用3.5 MHz凸陣式探頭進行連續追蹤掃描,掃描內容包括羊水、胎盤、脊柱、四肢、腹部以及頭頸部等,對胎兒臨床參數進行詳細記錄。②四維超聲:對經二維超聲檢查疑似畸形胎兒者實施四維超聲檢查。切換至四維容積采樣框,采用2.5~7.0 MHz的經腹容積探頭,對二維超聲檢查可疑部位進行緩慢探查掃描,在掃描過程中發現的畸形部位進行記錄和分析。所有檢查均由同一組影像醫師根據檢查結果做出診斷。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檢查情況 本研究中2674例孕婦共分娩胎兒2732例,其中合并畸形胎兒98例,畸形部位共118處(四肢骨折3處,胎兒腫瘤7處,胸腹腔積液9處,皮膚水腫10處,循環系統27處,消化系統30處,泌尿生殖系統32處)。
2.2不同孕周檢查結果比較 孕中期胎兒畸形檢出率顯著高于孕早期和孕晚期(P<0.05),聯合使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對胎兒畸形的檢出率顯著高于二維超聲,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超聲檢查方式對不同孕周胎兒畸形檢查結果比較(n)
胎兒畸形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發生的染色體異常或器官組織結構異常。隨著藥物濫用、飲食安全較差以及生活環境惡化,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呈逐年增加趨勢,約占活產兒的3%。絕大部分的胎兒畸形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就我國而言,胎兒畸形是影響我國人口質量的重要原因,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高達80萬~120萬,胎兒畸形可導致新生兒死亡或嚴重殘疾,而畸形胎兒出生后可對家庭帶來較大負擔。因此,積極進行產前檢查,早期發現并診斷胎兒畸形,有助于提高我國出生人口質量,避免畸形新生兒所帶來的巨大負擔。
胎兒畸形的發病原因主要為母體或環境因素以及遺傳因素。在孕早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化學物質以及感染均可致胎兒畸形,其中胎兒吸收的放射線劑量超過5 rad即可顯著增加畸形的發生率。而某些化學物質如藥物、毒物、重金屬以及飲酒等亦可促使胎兒畸形發生。此外,在孕期感染風疹、梅毒、弓形蟲以及單純皰疹可引起胎兒感染,進而引起畸形。孕婦食物中缺乏葉酸可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在遺傳因素方面,對于近親結婚的夫妻,雙方共同攜帶異常基因的可能性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某些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而對于明確存在男方或女方遺傳物質異常者,如攜帶突變基因以及染色體異常,婚后發生胎兒畸形的可能性大。
超聲檢查是重要的產前檢查手段,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常規二維超聲具有無創、簡便以及重復性較好等特點,是重要的產前檢查手段[4]。但二維超聲無法對胎兒進行三維立體分析,而只能對掃描區域的斷面圖像進行分析,對體表畸形的顯示不夠直觀,因而其檢查效能手能一定限制[5],影響胎兒畸形的診斷率。四維超聲可對胎兒影像進行立體觀察,對胎兒的組織結構特點進行直觀的顯示,尤其對四肢、面部五官等細小結構進行清晰顯示,并不受限于胎兒運動[6],檢查結果較為可靠。本研究中,2674例孕婦共分娩胎兒2732例,其中合并畸形胎兒98例,畸形部位共118處,其中四肢骨折3處,胎兒腫瘤7處,胸腹腔積液9處,皮膚水腫10處,循環系統27處,消化系統30處,泌尿生殖系統32處。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以及泌尿生殖系統是畸形的高發部位。
目前,對于接受超聲檢查的具體孕周尚無統一的標準,本研究中選取的孕婦孕周為11~40周。在對不同孕周胎兒進行檢測顯示,孕中期胎兒畸形檢出率顯著高于孕早期和孕晚期,聯合使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對胎兒畸形的檢出率顯著高于二維超聲。在孕早期,由于胎兒體積較小,二維超聲難以顯示畸形部位,而即使聯合采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對部分細小結構畸形仍難以檢出。在孕中期,胎兒各主要結構發育較為完善,此時進行超聲檢查利于胎兒結構的立體顯示,因而檢出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畸形是隨著孕周的增加而逐步顯示和出現的,因而在孕晚期進行超聲檢查仍具有重要意義。而聯合使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可有效補充單純二維超聲的不足,直觀觀察胎兒結構特征。
綜上所述,聯合使用二維和四維超聲可顯著提高胎兒畸形的檢出率,胎兒畸形主要為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以及泌尿生殖系統。在孕早、中、晚期均可檢出胎兒畸形,但孕中期檢出率較高。
[1]馬育局,李穎,王青.NT值超聲測定在孕11~13~(+6)周胎兒畸形診斷中的價值.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8):55-57.
[2]廖彩華,鄭凌,林麗.表面三維成像與斷層超聲成像在診斷胎兒畸形中的價值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6,31(5):1068-1070.
[3]李煒,石以.探討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對產前診斷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5):45-47.
[4]陳雨驟,沈理,顧娟,等.崇明地區產前系統超聲篩查胎兒畸形8130例臨床分析.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1):46-48.
[5]姚懷齊,劉璇芝,許映斌.二維及三維超聲在胎兒畸形診斷中的對比研究.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1):87-88.
[6]覃敏,何莉燕,張承芬,等.產前系統超聲檢查對中孕期胎兒畸形篩查的臨床應用分析.西南軍醫,2016,18(1):43-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68
2016-07-22]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