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朋 王淼
·藥物與臨床·
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
劉世朋 王淼
目的研究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10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單用組和聯用組,各50例。單用組患者給予丁苯酞治療,聯用組患者給予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AC表達情況(AC/GPR-DH)和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結果聯用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高于單用組的70.00%(P<0.05);治療后聯用組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顯著優于單用組(P<0.05);治療后,聯用組AC/GPR-DH為(0.861±0.030),高于單用組的(0.443±0.024)(t=7.57,P<0.05)。結論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改善患者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依達拉奉;丁苯酞;急性腦梗死;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影響
急性腦梗死臨床特點包括發病率和致殘率高,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出現腦損傷,直接影響患者認知功能,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療上尚無特效藥物,需根據患者病情靈活采取措施[1]。本研究對丁苯酞治療基礎上輔以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單用組和聯用組,各50例。單用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36~70歲,平均年齡(51.24±6.43)歲。聯用組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2.31±6.58)歲。排除發病時間>72 h、對丁苯酞和依達拉奉過敏、有嚴重心肺功能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抗血小板凝集、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給予降糖降壓治療。單用組患者給予丁苯酞(丁苯酞軟膠囊,國藥準字H20050299,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治療,0.2 g/次,用藥3次/d。聯用組患者給予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治療,丁苯酞同單用組,依達拉奉(依達拉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80592,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 ml生理鹽水加30 mg依達拉奉注射液配置后進行靜脈滴注,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AC/GPRDH和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若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神經功能缺損降低≥91%,無殘疾,為治愈;若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神經功能缺損降低46%~90%,有殘疾,但不會影響正常生活為顯效;若患者臨床癥狀緩解且神經功能缺損降低18%~45%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為無效??傆行?治愈率+顯效率[2]。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 聯用組治愈21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00%;單用組治愈15例,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70.00%,聯用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用組(P<0.05)。
2.2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 治療后聯用組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顯著優于單用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單用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血漿粘度(mPa·s) 血細胞比容(%) 全血低切粘度(mPa·s)全血高切粘度(mPa·s)纖維蛋白原(mg/dl)單用組 50 2.52±0.51 45.13±5.54 19.17±4.52 5.83±0.46 4.56±1.73聯用組 50 1.22±0.23a35.24±5.64a15.04±4.11a4.08±0.14a3.24±0.64at 12.83 8.98 10.42 9.24 10.34 P 0.004 0.021 0.013 0.018 0.015
2.3AC/GPR-DH 治療后,聯用組AC/GPR-DH為(0.861±0.030),高于單用組的(0.443±0.024)(t=7.57,P<0.05)。
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致殘率和死亡率高,在治療方面,丁苯酞屬于三萜皂苷鈉鹽,具有抗炎作用,主要是促進機體中皮質醇類化合物分泌發揮效果,能夠促進新生血管生長,改善靜脈微循環,對毛細血管通透性有改善作用,能促進血液的吸收,清除自由基,從而發揮對神經的保護作用。但有研究表明,丁苯酞單獨應用效果并不是十分顯著[3]。多數老年患者會發生腦血管阻塞的現象,發生腦血管阻塞現象的主要原因分為兩種,即血栓形成和腦栓塞形成[4]。其中血栓形成主要由于血管本身的病變,若在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下,管腔內膜逐漸粗糙,導致管腔越來越狹窄,逐漸形成血栓。動脈硬化性腦梗死主要是在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情況下,逐漸使腦血管管腔狹窄甚至發生閉塞現象,最終發生急性腦供血不足,通過研究顯示部分患者發生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5]。多數有偏癱、失語等臨床癥狀,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丁苯酞治療基礎上輔以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確切,能夠迅速降低患者顱內壓,改善預后,值得推廣。
[1]田志強,牛延良,姜炎,等.依達拉奉聯合丁苯肽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5):3742-3744.
[2]胡奇華.急性腦梗死應用依達拉奉聯合丁苯肽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醫藥與保健,2013,25(12):50-51.
[3]魏欣,白向東.依達拉奉聯合丁苯肽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95-96.
[4]吳曉秋.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0):1653-1654.
[5]張建斌,李曉惠,王素芳,等.早期康復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腦血液動力學的影響.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8):551-5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83
2016-07-21]
116300 遼寧瓦房店中心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