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紅 商卓
8F Angio-Seal閉合器聯合短時加壓包扎止血方法對PCI術后止血的臨床效果評價
董麗紅 商卓
目的評價8F Angio-Seal閉合器聯合短時加壓包扎止血方法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止血的臨床效果。方法267例經股動脈行PCI的患者,根據術后止血方法的不同分為聯合組(給予8F Angio-Seal閉合器聯合短時加壓包扎止血,98例)、壓迫組(給予人工壓迫止血,80例)、閉合器組(給予8F Angio-Seal閉合器止血聯合加壓帶加壓包扎固定,89例),觀察術后止血時間、制動時間和血管并發癥情況 。結果聯合組、閉合器組止血時間[(3.4±1.2)、(3.6±1.8)min]和制動時間[(6.4±2.8)、(6.7±2.1)h]短于壓迫組(P<0.05),聯合組術后并發癥、嚴重并發癥少于壓迫組和閉合器組(P<0.05),壓迫組血管迷走反射多于聯合組和閉合器組(P<0.05)。結論應用8F Angio-Seal閉合器聯合短時加壓包扎止血方法,可縮短患者制動和止血時間,減少術后血管并發癥和嚴重并發癥,是一種有效的經股動脈入路行PCI術后的止血方法。
8F Angio-Seal閉合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止血;血管并發癥
股動脈入路是冠狀動脈介入診療非常重要的手術入路之一。術后穿刺部位的止血,人工壓迫方法有如下弊端:按壓時間長,耗費醫生的體力,臥床制動時間長,術后血管并發癥比較多,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負擔[1]。新的止血裝置——Angio-Seal血管閉合器的發明并應用于臨床,大大縮短了止血時間,減少了患者臥床制動時間,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患者臨床耐受度和舒適感[2],針對人工壓迫和血管閉合器止血方法出現的諸多問題,作者應用8F Angio-Seal閉合器封堵之后聯合短時加壓包扎止血方法治療,觀察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5年9月本院冠心病行PCI治療的患者267例,全部選擇股動脈入路,根據術后止血方法的不同,分為聯合組(88例)、壓迫組(80例)、閉合器組(89例)。聯合組中男70例,女28例;壓迫組中男58例,女22例;閉合器組中男63例,女26例。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術前均常規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術中經動脈鞘管給予肝素抗凝。止血方法如下。
1.2.1 壓迫組 PCI治療后4h化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50s,拔除動脈鞘管,人工壓迫止血15~20min后加壓帶加壓包扎,術側肢體制動16~24h。
1.2.2 閉合器組 PCI術后常規行股動脈造影,確定穿刺點是否符合使用血管閉合器,術后即刻拔除股動脈鞘管,應用Angio-Seal血管閉合器封堵穿刺點止血,封堵成功后,無菌紗布覆蓋,加壓帶加壓包扎固定,術側肢體制動6~8h后下床活動。
1.2.3 聯合組 Angio-Seal血管閉合器封堵成功后(封堵方法同閉合器組),聯合短時加壓包扎,臥床4~6h后下床活動。
1.3 觀察指標
1.3.1 血管并發癥 觀察三組術后1周內的血管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動靜脈瘺、假性動脈瘤、局部血栓形成、血腫。嚴重并發癥、血管迷走反射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嚴重并發癥指住院期間因上述血管并發癥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1.3.2 術后止血時間 指拔除動脈鞘管后開始壓迫或縫合至穿刺部位無出血的時間。
1.3.3 制動時間 指從止血成功到患者下床活動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閉合器組止血時間和制動時間短于壓迫組(P<0.05),聯合組和閉合器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術后并發癥、嚴重并發癥少于壓迫組和閉合器組(P<0.05),壓迫組和閉合器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壓迫組血管迷走反射多于聯合組和閉合器組(P<0.05),聯合組和閉合器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比較(±s,n)

表1 三組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比較(±s,n)
注:與壓迫組比較,aP<0.05;與閉合器組比較,bP<0.05
項目 聯合組(n=88)壓迫組(n=80)閉合器組(n=89)止血時間(min) 3.4±1.2a26.4±4.63.6±1.8a制動時間(h) 6.4±2.8a19.4±3.86.7±2.1a術后并發癥 2ab89動靜脈瘺 022假性動脈瘤 012局部血栓形成 110血腫 145嚴重并發癥 1ab66血管迷走反射 2a81a
股動脈入路行PCI治療術后,手術入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止血,縮短患者臥床及制動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是臨床實踐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3]。本研究旨在評價血管閉合器聯合短時加壓方法的臨床效果,該方法鮮有研究報道。
在本研究中,聯合組、閉合器組止血時間和制動時間短于壓迫組(P<0.05),究其原因可能與血管閉合器的特點有關。Angio-Seal血管閉合器的作用機制是把動脈穿刺處夾在錨板和膠原海綿之間:①通過血管內的錨板-動脈穿刺處-膠原海綿之間的機械擠壓而達到止血的目的;②通過膠原誘導凝血的特性而進一步提高止血的效果。與人工壓迫止血相比,該方法的顯著優點是止血快,患者臥床時間短,大大改善其生活質量,減輕痛苦,有利于病情的好轉等[4]。
通過作者采用8F Angio-Seal血管閉合器聯合短時壓迫后可見血管并發癥明顯減少,是因為:8F封堵鞘管,增大了封堵面積;同時局部彈力繃帶壓迫,切實止血的原故。所以出現聯合組較閉合器組和壓迫組血管并發癥減少的臨床效果[5]。因壓迫組需長時間人工壓迫,故血管迷走反射明顯多于聯合組,雖然聯合組封堵后有加壓包扎,其發生血管迷走反射例數多于閉合器組,但兩組無統計學差異,并未增加臨床事件[6]。
綜上所述,應用8F Angio-Seal閉合器聯合短時加壓包扎止血方法,可縮短患者制動和止血時間,減少術后血管并發癥和嚴重并發癥,是一種有效的經股動脈入路行PCI術后的止血方法。
[1]蔡玉宇,吳沃棟,黃煥亮,等.人工壓迫止血YM-GU 動脈壓迫止血器Angio-Seal血管縫合器在冠脈介入術中應用對比.河北醫學,2009,15(8):906-908.
[2]劉白球,聶紹平.血管閉合器應用的現況與展望.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3):377-379.
[3]李雪.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使用血管閉合器并發癥及舒適度的臨床觀察.泰山醫學院學報,2008,29(8):591-592.
[4]楊鵬生,董少紅,莊義浩,等.經皮血管縫合器的安全性和療效觀察.中國心血管雜志,2002,7(6):411-412.
[5]劉白球,聶紹平,賈長琪.股動脈血管閉合器的安全性評價.中華老年心臟血管病雜志,2011,13(7):598-600.
[6]王天松,呂樹錚,陳韻岱,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應用Angio-seal血管閉合器療效觀察.臨床薈萃,2005,20(9):507-50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32
2016-08-25]
116033大連市中心醫院心內四科
商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