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軍 李宇光
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
朱廣軍 李宇光
目的探討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120例腦血管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68例),觀察組患者自愿接受臨床神經介入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開顱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癥狀和并發癥的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動脈血管改善率為92.3%,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均為0;對照組患者動脈血管改善率為58.8%,并發癥發生率為7.4%,病情復發率為8.8%;觀察組動脈血管改善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1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5.29%,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以進行臨床推廣。
腦血管疾??;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臨床效果
一般情況下,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的高發疾病,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容易復發等特點[1]。通過大量的臨床資料發現,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是昏迷、口眼歪斜以及偏癱等癥狀,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比較復雜,很容易給患者留下后遺癥,近年來大量的醫學研究證實[2],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具有比較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分析和研究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本文收集本院腦血管疾病患者,對比臨床神經介入治療和開顱手術治療的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腦血管疾病患者120例,根據患者是否自愿進行臨床神經介入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2例)和對照組(68例)。觀察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51.1±5.9)歲;對照組男35例,女33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50.6±6.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開顱手術進行治療。在開顱手術的具體過程中首先安裝頭架對患者的頭部進行固定,然后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硬膜外麻醉,在完成上述的操作之后,使用電鉆對患者進行開顱,然后根據腦部C T的具體檢查結果來查看患者的血腫的具體情況,最終將血腫進行徹底消除。
1.2.2 觀察組 患者進行神經介入治療。在開始神經介入手術之前,先對患者進行一系列的常規檢查,對患者的血壓和脈搏等生命體征進行有效的監測。在具體的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腹股溝部位進行消毒處理,然后選擇合適的穿刺點,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然后利用導引管經由患者的穿刺點進入到病變部位,進一步開展注入藥物以及栓塞等治療,達到治療的目的。在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有效包扎,同時注意時刻監測患者的基本體征。
1.3 觀察指標 通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D S A)檢查患者動脈血管的改善情況、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病情的復發情況。評價患者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動脈血管改善率為82.3%,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均為0;對照組患者動脈血管改善率為58.8%,并發癥發生率為7.4%,病情復發率為8.8%;觀察組動脈血管改善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6.1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5.29%,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率比較(n,%)
腦血管疾病非常危險,是一種高發的惡性疾病,這種疾病的死亡率比較高,即使存活下來也往往會伴有非常嚴重的并發癥,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加重其生活的負擔[3-7]。通常情況下來說,腦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的群體中比較常見,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一般情況下,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以及腫瘤等都有可能引起腦血管疾病。就其具體的機理來說,上述因素可以使患者的腦部血管發生變異,最終導致腦部血管的供血功能嚴重下降,從而給患者的腦部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8-10]。
神經介入治療是針對腦血管疾病的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它主要借助于動脈和靜脈插管的方式對患者顱內的腦血管進行治療,從本質上來說,神經介入治療屬于微創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比較小,而且安全性也比較高[11,12]。通過神經介入治療患者在術后恢復起來比較快,而且這種治療方式的應用范圍比較廣,只要患者沒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或者心功能障礙,均可以采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方式來治療其腦血管疾病。
為了進一步對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本文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腦血管疾病患者120例,然后根據患者是否自愿進行臨床神經介入治療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52例自愿接受臨床神經介入治療,對照組患者68例接受開顱手術進行治療。對手術之后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具體內容包括患者的基本癥狀和并發癥的恢復情況。最終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動脈血管改善率為92.3%,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均為0;對照組患者動脈血管改善率為58.8%,并發癥發生率為7.4%,病情復發率為8.8%;觀察組動脈血管改善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6.1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5.29%,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可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可以進行臨床推廣。
[1]易詩瓊.心理護理干預對腦血管介入患者術前焦慮的護理研究.當代醫學,2010,16(24):14-15.
[2]馬數艷,趙春,姜秀杰.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介入治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當代醫學,2011,17(14):93-94.
[3]李勝愉,黃彩球,蒙喜斯,等.神經介入治療后急查頭顱CT的表現和臨床意義.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1):1638-1639.
[4]全庭婷.介入治療的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配合.中外醫療,2013,32(24):172.
[5]劉佳慧.神經介入療法在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及效果研究.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6):1009-1010.
[6]梁俊茹,贠秀俐,韓莉莉.護理路徑在臨床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06-107.
[7]蔣世杰.介入治療腦血管病患者凝血功能改變與臨床效果分析.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1):1319-1321.
[8]鄧麗敏.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觀察及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0):70-71.
[9]吳水平.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中長期預后及安全性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3):308-310.
[10]伍其專.腦血管病的病理及病生研究進展與臨床.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2,17(24):21-22.
[11]李永紅,梁佩云,何麗芝,等.心理行為干預對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病患者的效果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0,7(5):59-60.
[12]張學君,于春利.臨床神經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中國衛生產業,2014(18):142-1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39
2016-06-02]
124010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朱廣軍);遼河油田總醫院神經外科(李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