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雁
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和楔形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影響研究
呂雁
目的分析比較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和楔形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方法126例良性子宮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3例。實驗組行腹腔鏡楔形子宮切除術,對照組行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6個月的卵巢特異性標志物[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雌激素(E2)、卵泡雌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水平。結果術后兩組患者的血清CA12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清E2高于對照組,FSH、LH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次全子宮切除術相比,腹腔鏡下楔形子宮切除術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更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楔形子宮切除術;卵巢功能
手術是臨床上治療良性子宮病變最常用的方法,但手術切除子宮后患者常發生卵巢血供不足、內分泌紊亂等后遺癥,導致患者卵巢功能提前衰竭。為找到對卵巢功能影響更小的術式,本文分析比較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和楔形子宮切除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5年3月本院診治的126例良性子宮病變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6~43歲,平均年齡(31.06±4.28)歲,其中34例子宮肌瘤,25例子宮腺肌癥,4例其他良性病變;實驗組患者年齡27~45歲,平均年齡(31.81±4.40)歲,其中35例子宮肌瘤,24例子宮腺肌癥,4例其他良性病變。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無生育要求和頸管內膜、卵巢、子宮體內膜等惡性病變。
1.3 手術方法
1.3.1 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1]對照組患者膀胱截石位麻醉,采用全身麻醉,Trocar穿刺成功后形成氣腹,維持腹腔內壓力13~15m mHg(1m mHg=0.133kPa),先將患者兩側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峽部切斷,之后打開膀胱宮頸反折腹膜并加以下推,切除患者子宮兩側靜動脈上升支、子宮體、宮頸殘端,完成后止血縫合。
1.3.2 腹腔鏡楔形子宮切除術[2]實驗組體位和麻醉方式同上,助手上舉子宮,向宮體注射20U催產素,之后在子宮兩側闊韌帶無血管區分別造洞,從洞穿膠環扎緊宮頸阻斷子宮血液流通。兩側切斷圓韌帶,附件沿闊韌帶向下楔形切除宮體至子宮峽部上方,保留子宮內膜1~2c m。縫合內膜下肌層和保留的子宮肌層組織,形成一個大小為正常子宮1/3的小子宮。放開膠帶回復子宮血流并予以縫合。兩組均術后隨訪6個月。
1.4 觀察指標 CA125:早上空腹靜脈取血,血清分離后使用電化學發光法測量;血清E2、FSH:患者月經3~5d早上空腹靜脈取血使用電化學發光法測量;LH:早上空腹靜脈取血,使用電化學發光法測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術前兩組患者CA125、E2、FSH、L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血清CA12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血清E2高于對照組,FSH、LH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及術后6個月的CA125、E 2、FSH、LH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術前及術后6個月的CA125、E 2、FSH、LH水平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aP<0.05;與術后對照組比較,bP<0.05
術后實驗組(n=63) 對照組(n=63) 實驗組(n=63) 對照組(n=63) CA125(μ/ml) 120.68±15.06125.64±9.1634.29±5.69a33.06±8.48aE2(pmol/L) 489.26±4.58506.49±8.51476.39±7.13ab287.34±5.57aFSH(I U/L) 7.06±1.848.21±2.338.85±0.89ab28.37±4.89aLH(I U/L) 7.56±1.388.24±4.518.67±2.16ab12.03±2.18a指標 術前
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和楔形子宮切除術是臨床治療良性子宮病變的常用術式,關于兩種術式對卵巢功能影響的差異目前尚無定論。研究指出[3],CA125、E2、FSH、LH水平是臨床上評價卵巢功能的重要指標。CA125作為子宮腺肌癥的特異性標志物,其值表明術后病情緩解的程度。血清E2是最主要的雌激素,當患者卵巢功能受損時,雌激素分泌不足,血清E2水平下降。FSH和LH水平則直接反映了卵巢的分泌和調控功能,如果患者體內FSH和LH水平較高或FSH/LH>3,表明卵巢功能已嚴重衰竭。
本研究結果發現,兩組術后CA125均顯著降低,表明兩種術式均有治愈疾病的功能。對照組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升高,而實驗組術后血清E2高于對照組,FSH、LH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與次全子宮切除術相比,腹腔鏡下子宮體楔形切除術對患者卵巢功能影響更小。分析原因認為,次全子宮切除術切除了子宮兩側靜動脈上升支、子宮體,只保留了宮頸及其分泌功能。而楔形子宮切除術保留了子宮宮頸和子宮動脈并且術中再造小型子宮,保留了宮頸作用的同時,保持了卵巢血供,使對卵巢的功能影響最小,能有效緩解卵巢功能的衰竭[3,4]。
綜上所述,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和楔形子宮切除術對患者的卵巢功能都有一定影響,但楔形子宮切除術對患者的卵巢功能影響更小,卵巢功能保留更加完整,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謝秋嫻,楊純,謝昭雄,等.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次全子宮切除術對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響.中國性科學,2015,24(4):3-4.
[2]劉賢蓮,楊蕾.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中不同止血方式對患者卵巢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11):1560-1562.
[3]王政,鄧鎖,盧美松,等.腹腔鏡手術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及術中卵巢功能的保護.醫學綜述,2015,21(20):3740-3742.
[4]董晶.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卵巢功能及創傷相關血清指標的影響.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8):1103-1104,11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62
2016-05-10]
516000中信惠州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