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華
盆底重建與傳統陰式手術治療盆腔臟器脫垂的對比分析
劉敏華
目的比較盆底重建與傳統陰式手術治療盆腔臟器脫垂的臨床效果。方法80例盆腔臟器脫垂患者,隨機分為重建組(行盆底重建術)和陰式組(行陰式子宮切除+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每組4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重建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陰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建組總有效率為95.0%,明顯高于陰式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傳統陰式手術相比,盆底重建手術總體療效好,術中出血少,住院時間短,可以早期下床鍛煉,恢復快,值得臨床推廣。
盆腔臟器脫垂;盆底重建;傳統陰式手術
盆腔臟器脫垂包括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膨出,以壓力性尿失禁及慢性盆腔疼痛為主要癥狀[1]。傳統的陰式子宮切除+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是治療子宮臟器脫垂的重要方法。但臨床實踐證實,該手術方法治療復發率較高,效果不理想,有一定的局限性[2]。近年來利用聚丙烯網片進行盆底重建的手術迅速開展,其療效受到臨床醫師的肯定。本院近四年來對80例盆腔臟器脫垂的患者進行分組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盆腔臟器脫垂患者,均為子宮脫垂。根據國際尿控協會制定的POP-Q評分系統[3],臨床分期POP-Q Ⅲ~Ⅳ度。將患者隨機分為重建組和陰式組,每組40例。重建組中單純子宮脫垂4例,合并陰道前壁脫垂20例、陰道后壁脫垂12例、壓力性尿失禁4例;陰式組中單純子宮脫垂2例,合并陰道前壁脫垂22例、陰道后壁脫垂11例、壓力性尿失禁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n)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 平均年齡(歲) 體質量指數(kg/m2) 平均產次(次) 絕經時間(年)PO P-Q評分Ⅲ度 Ⅳ度重建組 4057.3±5.626.3±2.32.3±0.611.5±6.82416陰式組 4058.6±8.227.1±1.52.2±0.310.5±7.32119
1.2 手術方法
1.2.1 術前準備 兩組患者術前晚常規行清潔灌腸,術前行宮頸細胞學檢查及B超檢查,了解子宮、附件有無病變。重建組患者術前予以雌三醇軟膏陰道及宮頸涂抹1周,增強陰道黏膜的彈性及抗感染能力[4]。
1.2.2 手術方法 重建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切開陰道前壁,上端至膀胱宮頸附著處,再將陰道后壁切開,選取穿刺點,從穿刺點引入導管及導絲,再植入聚丙烯網片,將該網片平鋪于陰道膀胱與直腸陰道筋膜之間,將陰道完整托起,調整松緊度適當后固定[5]。陰式組患者行陰式全子宮切除+陰道前后壁修補術。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6]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出院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評定療效情況。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患處功能恢復正常;好轉:患者脫垂器官位置復位>1/2,癥狀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明顯好轉。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重建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陰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所有患者術后均獲得隨訪,1年后末次隨訪,重建組總有效率為85.0%,明顯高于陰式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注:與陰式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住院時間(d)重建組 4080.28±9.56a236.80±15.27a5.6±1.4a陰式組 4084.45±10.78315.64±21.368.2±2.1P <0.05<0.05<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盆腔臟器脫垂是女性器官退化、勞損等因素導致的盆底肌肉、韌帶等結構松弛所造成的,臨床常見的主要包括子宮脫垂、陰道前壁膨出、陰道后壁膨出[7-9]。傳統治療盆腔臟器脫垂手術主要為陰式子宮切除+陰道前后壁修補術,該術式以切除脫垂的臟器為目的,不能修復盆底的薄弱區域,術后復發率高[10]。2004年法國Cosson教授提出治療盆腔臟器脫垂的Prolift系統重建術,該術式是通過對盆底解剖結構的重建和修復來恢復盆底的支撐功能[11]。本院近年來開始開展盆底重建手術,隨訪結果證明,療效滿意。
3.1 傳統陰式手術的弊端 傳統陰式手術,子宮切除后影響陰道的固定,無法改善陰道上端缺損,手術也使得陰道縮窄,影響患者的性功能[12]。陰式手術術野小,難以顯露,操作困難,術中容易出現周圍臟器及血管神經的損傷。陰式手術將子宮切除,使陰道失去有效支撐,使盆底結構缺損加重,術后復發率較高。以上研究及隨訪結果亦表明:陰式手術相對于盆底重建術,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術后復發率高。
3.2 盆底重建手術的優勢 全盆底重建術使用聚丙烯網片材料,整體加固盆底,對下垂臟器形成有效支撐。該術式經直腸陰道間隙使網片穿過骶棘韌帶,整體托起陰道前后壁及盆腔臟器,很好的重建盆腔的解剖結構,使盆底支撐功能接近于正常,有效恢復盆底功能[12]。
3.3 盆底重建術的不足之處 盆底重建術使用聚丙烯網片,據報道該網片用于人體后有可能出現網片侵蝕。有文獻認為術前陰道使用雌三醇軟膏涂抹,術中控制出血量,放置補片時盡量平整無張力,術后避免過早的性生活等措施可以降低侵蝕的發生率[4]。
綜上所述,與傳統陰式手術相比,盆底重建手術總體療效好,術中出血少,住院時間短,可以早期下床鍛煉,恢復快,值得臨床推廣。
[1]池余剛,雷麗,劉祿斌,等.全盆底重建術與傳統陰式手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山東醫藥,2013,53(43): 60-62.
[2]Kim CM,Jeon MJ,Chung DJ,et al.Risk factors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Inter J Gynaecol Obstet,2007,98(3):248-251.
[3]BumP RC,Mattiasson A,B? K,et al.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of female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m J Obstet Gynecol,1996,175(1):10-7.
[4]曹杰,趙純全.Prolift系統盆底重建術與常規陰式手術治療盆腔臟器脫垂的臨床分析.重慶醫學,2014,43(15):1871-1874.
[5]高霞,張紅宇.盆底重建術與傳統陰式修補術治療重度盆腔器官脫垂的近期療效觀察.河北醫學,2014,20(10):1625-1628.
[6]李立吾,蔡慧群.全盆底重建術治療重度盆腔臟器脫垂48例臨床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2,19(4):33-36.
[7]王淑娥.老年婦女盆腔臟器脫垂手術40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9):7189-7190.
[8]盛亞萍.盆底重建術與傳統陰式子宮切除加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治療子宮脫垂療效比較.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3):20-21.
[9]Venugopala-Rao G,Rubod C,Brieu M,et al.Experiments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or the study of prolapse in the pelvic floor system.Comput Methods Biomed Engin,2010,13(3):349-357.
[10]Clark AL,Gregory T,Smith VJ,et al.Epidemiologic evaluation of reoperation for surgically treated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Am J Obstet Gynecol,2003,189(5):1261-1267.
[11]Debodinance P,Cosson M,Collinet P,et al.Synthetic meshes for transvaginal surgical cure of genital prolapse: evaluation in 2005.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 (Paris),2006,35(5Pt1):429-454.
[12]朱蘭,郎景和.女性盆底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199-20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75
2016-07-25]
214536靖江市太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