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國
不同麻醉方式應用于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直腸癌患者的效果
王勝國
目的分析探討不同麻醉方式對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直腸癌中的臨床效果。方法180例腹腔鏡手術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分為觀察組(硬膜外阻滯復合全身麻醉)、對照組A(硬膜外阻滯)和對照組B(全身麻醉),各60例。觀察比較三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麻醉后血壓更加平穩,氣腹后血壓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A與對照組B(50.00%、2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A并發癥發生率(55.00%)顯著高于對照組B(2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硬膜外阻滯復合全身麻醉在老年直腸癌腔鏡治療中有利于穩定患者血壓,且并發癥少,臨床值得推廣。
麻醉;腹腔鏡手術;老年;直腸癌
目前,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位居第三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中直腸癌占約70%[1]。手術是針對直腸癌的根治治療方法,目前隨著腹腔鏡手術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如何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以便適應腹腔鏡手術特殊的二氧化碳氣腹等問題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手術關鍵點[2]。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老年直腸癌患者180為研究對象,分析并探討不同麻醉方式對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直腸癌中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老年直腸癌患者180為研究對象。年齡60~73歲,平均年齡(68.82±3.42)歲。納入標準[3]:①腹腔鏡手術治療;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手術禁忌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A和對照組B,每組60例。三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n,±s)

表1 三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n,±s)
注:三組比較,P>0.05
項目 類別 觀察組(n=60) 對照組A(n=60) 對照組B(n=60)性別 男 323130女282830平均年齡 68.80±3.4068.81±3.4168.86±3.45美國麻醉師協會分級 Ⅱ級 282524Ⅲ級 313536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滯復合靜吸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滯后開始全身麻醉誘導,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15ml)和0.75%布比卡因(5ml)混合液,隨后硬膜外追加5ml/h。采用七氟醚維持麻醉,0.6~0.8MAC,可適量注射羅庫溴銨。對照組A單純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對照組B單純采用靜吸全身麻醉。觀察三組舒張壓、收縮壓及心率變化,記錄麻醉并發癥。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血壓及心率比較 觀察組麻醉后血壓更加平穩,氣腹后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氣腹后心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三組麻醉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A與對照組B(55.00%、2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A并發癥發生率(55.00%)顯著高于對照組B(28.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三組血壓及心率比較(±s)

表2 三組血壓及心率比較(±s)
注:與對照組A、B比較,aP<0.05,bP>0.05
項目 時間 觀察組(n=60) 對照組A(n=60) 對照組B(n=60)收縮壓(m mHg) 麻醉前 115.23±9.34115.23±9.41114.83±9.28氣腹后 118.34±5.23a122.42±6.45a123.53±6.13a放氣后 115.02±7.34115.34±8.46114.88±8.14舒張壓(m mHg) 麻醉前 77.42±6.3478.23±6.7477.85±6.47氣腹后 79.23±4.23a82.64±4.37a83.53±4.13a放氣后 77.81±5.3478.01±5.4777.86±5.19心率(次/min) 麻醉前 68.34±6.3468.32±6.5368.24±6.74氣腹后 69.82±4.11b70.23±4.2170.31±4.24放氣后 68.83±5.6368.84±5.7368.46±5.78

表3 三組麻醉并發癥比較[n(%)]
在2010年時,有學者在國際會議上提出其借助肛內鏡等顯微器械,通過腹腔鏡完成根治直腸癌術式并完成全直腸系膜切除[4]。但當一些特殊情況出現時僅憑肛內鏡無法完成直腸癌手術。腫瘤浸潤的深度及本身大小是重點篩查對象,腔內鏡操作空間有限,不宜進行癌組織過大的切割,同時經自然腔道肛門取出也對癌組織大小存在限制[5]。不僅如此,當腫瘤累積面較廣、盆腔粘連嚴重或肛門狹窄等患者亦應排除于該術式[6]。
單獨應用全身麻醉在維持手術全過程中所需用量相對較大,對于年齡較大或心肺功能較差的患者來說,患者麻醉風險顯著增加。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麻醉后血壓更加平穩,氣腹后血壓低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是因為硬膜外阻滯麻醉復合靜吸全身麻醉幫助患者抑制血管擴張程度,降低心臟回流,降低心肺負擔。對三組患者術后反應觀察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可能與聯合應用時患者麻醉藥物應用較少有一定關系,并再一次證實聯合麻醉在腹腔鏡手術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硬膜外阻滯復合靜吸全身麻醉在老年直腸癌腔鏡治療中有利于穩定患者血壓,且并發癥少,臨床值得推廣。
[1]蔣宗明,叢昊,仲俊峰,等.硬膜外阻滯對全麻下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老年病人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中華麻醉學雜志,2013,33(9):1056-1058.
[2]Day AR,Smith RVP,Scott MJP,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stress response from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analgesia afte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5,102(12):1473-1479.
[3]劉曉歐.靶控輸注舒芬太尼麻醉對婦科腹腔鏡手術老年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923-1924.
[4]龐婷,李飛,靳三慶,等.腹腔鏡結直腸手術中滴定靶控輸注麻醉的應用.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6):574-577.
[5]張慶國,劉中杰,劉民強,等.不同麻醉方式用于單孔腹腔鏡下乙狀結腸原位新膀胱術臨床效應的比較.廣東醫學,2013,34(5):693-695.
[6]陳亦蛟,梁敏,朱韻甜,等.丙泊酚和七氟烷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免疫功能的影響.中華醫學雜志,2015,95(42):3440-34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43
2016-08-23]
466600河南省西華縣人民醫院臨床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