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麗
·中醫中藥·
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臨床效果分析
高淑麗
目的分析參苓白術散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156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依據隨機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8例。實驗組予以中藥方劑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西醫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疾病復發情況。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復發率分別為92.3%、10.3%,對照組總有效率、復發率分別為62.8%、34.6%;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參苓白術散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療效確切,能夠提高該病的臨床治愈率,并能夠有效降低臨床復發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臨床;治療效果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內科常見、多發的疾病之一,該病多與吸煙、飲酒、感染及精神等因素密切相關,且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1]。多數患者有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飲食不潔等問題。十二指腸潰瘍多發于春秋交替之際,男性患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該病患者常出現上腹部疼痛不適,主要為鈍痛、脹痛及劇痛現象,部分患者存在空腹饑餓狀況下隱痛不適,應用抑酸制劑能夠明顯緩解不適癥狀[2]。由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口服西藥后常出現副作用,并且臨床療效穩定性不高、容易復發,越來越多的學者將關注點轉向中醫藥上[3]。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消化內科收治的78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分析參苓白術散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價值,并與常規西藥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消化內科收治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156例,依據隨機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8例。入組患者均通過臨床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實驗組中男52例,女26例,年齡19~67歲,平均年齡(42.2±10.4)歲,病程4個月~18年,平均病程(3.5±5.8)年;對照組中男54例,女24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1.6±10.8)歲,病程6個月~18年,平均病程(3.7±4.0)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選擇口服雷尼替丁膠囊,劑量為150mg,b.i.d.,連續服用1個月后依據患者的癥狀酌情加減,再連續治療2個療程,評估患者治療效果。實驗組患者給予中藥參苓白術散加減,具體藥物:黃芪24g、玄胡15g、炙甘草10g、玉米須10g、白扁豆12g、桔梗12g、白茯苓15g、炒黨參10g、炒白術10g、海螵蛸10g。依據患者病情狀況酌情在基礎方進行加減,伴有惡心、胃脘不適加生姜、砂仁;伴有腹痛加生白芍,玄胡索;伴有反酸噯氣加烏賊骨、瓦楞子;大便色黑者加三七粉、白芨。1劑/d,分次服,每個療程為1個月,1個療程結束后可選用基礎方再治療2個月,評估患者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通過治療3個月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緩解,復查提示十二指腸潰瘍完全愈合;有效:通過治療3個月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復查提示十二指腸潰瘍愈合>50%;無效:通過治療3個月后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或進展,復查提示十二指腸潰瘍愈合率<50%或擴大??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復發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2.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2.8%,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實驗組復發率為10.3%(8/78),低于對照組的34.6%(2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n,%)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內科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該病與遺傳、吸煙、飲酒、精神等因素密切相關,隨著飲食結構不斷改變和生活節奏日益加速,該病的發病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4]。十二指腸潰瘍發病與黏膜表面保護因子受損及機體免疫能力降低相關,且會受到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影響,進而產生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紊亂的臨床表現,同時也會受到胃黏膜血流障礙癥狀相關因素的影響[5]。十二指腸潰瘍屬于中醫“胃脘痛”、“反胃”等范疇,主要由正氣不足、七情不暢、肝郁化火、飲食失調及嗜酒過度引起,治療應當給予理氣止痛、益氣健脾及疏肝解郁為主[6]。
本研究選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消化內科收治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156例,旨在分析參苓白術散應用于該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并與常規西藥治療效果進行比較,旨在治療臨床診治,取得較為滿意效果,實驗組總有效率、復發率分別為92.3%、10.3%,對照組總有效率、復發率分別為62.8%、34.6%,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也與相關學者[7-10]研究成果相吻合,進一步證實參苓白術散加減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能夠起到改善患者癥狀,促進潰瘍面愈合的作用[11,12]。
綜上所述,將參苓白術散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療效確切,能夠提高該病的臨床治愈率,并能夠有效降低臨床復發率,值得臨床借鑒。
[1]馬立華.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臨床觀察.中國醫藥指南,2010,8(14):119-120.
[2]徐愛平,廖為民.十二指腸潰瘍中醫研究概況.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1):39-41.
[3]李想.十二指腸潰瘍中醫病案 40例用藥治法分析.光明中醫,2014(8):1611-1613.
[4]林金德.中醫辨證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效分析.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7):23.
[5]韓崇.中醫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75例療效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9):77.
[6]賈麗麗.建中愈瘍湯治療虛寒型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研究.山東中醫藥大學,2014.
[7]歐陽北江生.中醫治療十二指腸潰瘍75例療效分析.中醫臨床研究,2011(17):80-81.
[8]趙亞平.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臨床探討.中外醫療,2015(31):160-161.
[9]陳勇.中醫辨證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療效觀察.廣西中醫藥,2014,37(4):27-28.
[10]王冬梅.中醫辨證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中國實用醫藥,2009,4(14):157.
[11]王彩玲.中西藥結合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46例療效分析.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3):68-69.
[12]付艷芳,李樹寶,閆平.中醫藥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分析.內蒙古中醫藥,2010,29(5):63-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79
2016-08-03]
116200瓦房店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