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委員會主任(410005) 劉宗林
穩糧增收調結構 提質增效轉方式
湖南省農業委員會主任(410005) 劉宗林
近年來,湖南省農委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農”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工作主線,以3個“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加快推動農業發展由重數量向數量、質量、效益、生態、安全并重轉變,農業農村發展可持續能力、綜合生產能力得到較大提高。2015年上半年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20.3億元,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6元,增長10.2%。農業農村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亮點紛呈。
1.堅持產量與產能并重 綜合運用良種、良法、良技、良制,穩面積,攻單產,穩總產,提品質,增效益,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產出能力不斷提升。2015年全省水稻播種面積與2014年基本持平,旱糧面積擴大,預計全年糧食面積499萬公頃。早稻高產創建面積擴大到66.7萬公頃,比2014年擴大8萬公頃;早稻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面積13.3萬公頃,比2014年增加10萬公頃;早稻總產增加1.86億公斤。油菜收獲面積131.6萬公頃、產量211.5萬噸,分別比2014年增長1.4%、4.4%。生豬養殖由中小散養戶加快向規模養殖轉變,市場行情回暖,效益提升。
2.堅持調整結構與優化布局并重 按照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長株潭都市農業區、湘南特色農業區、大湘西旅游休閑農業區的版塊定位,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農業結構正在逐步調優調高調精,優勢區域布局和專業生產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全省建立規模化種植基地466.7萬公頃,生豬規模化養殖率達72%。2015年上半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762億元,同比增長15.3%;休閑農業實現經營收入87億元,同比增長22%,一二三產業融合速度不斷加快。
3.堅持利用資源與保護環境并重 2014年實施的長株潭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效果明顯,2015年進一步擴大到附近插花地段和湘江流域,新增試點面積6.93萬公頃。養殖業“三區”劃定工作進展順利,湘江干流規模養殖已全部退出。啟動487個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糞污治理工程,糞污無害化處理率達73%。發展農村優質清潔能源用戶620多萬戶,建設大型沼氣工程386處。實施了秸稈腐熟還田、綠肥種植還田、油菜秸稈腐熟還田等示范。啟動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測土配方施肥和統防統治加快推進。單位面積化肥農藥使用量居高不下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4.堅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與培育新型主體并重 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14年全省共有15個縣、79個鄉鎮、1237個村開展了試點。2015年在48個縣市區整體推進,目前全省累計流轉耕地面積98.9萬公頃,占承包總面積30.5%。大力扶持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上半年全省新增家庭農場223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439個、社會化服務組織673個,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45萬人。
5.堅持加強科技支撐與完善裝備保障并重 初步構建了從研發到市場、從生產到消費、從產地到餐桌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的產業技術研究推廣體系,大力推行“1對1”精準化服務和“1對N”多極化服務,推進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加快提升。湖南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大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積極推廣適地適業、安全高效的新農機。重點突出了水稻農機農藝生產全程機械化,2015年早中稻機插率提高20%以上。
6.堅持生產與監管并重 探索創建從湖區到山區整建制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農產品生產全程質量安全管控模式和制度機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全省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280萬公頃,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35個,“三品一標”認證2274個,所有市州、縣市區和涉農鄉鎮均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主要農產品農殘監測合格率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