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寧鄉縣委書記(410600) 譚小平
創新驅動建設農業強縣
中共寧鄉縣委書記(410600) 譚小平
寧鄉素有“魚米之鄉”“茶葉之鄉”“生豬之鄉”的美譽,2015年以來,注重以美麗鄉村建設促現代農業轉型,以美麗經濟培育促農民增收致富,致力創新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形式和盈利模式,全力推動傳統農業大縣加速向現代農業強縣轉變。主要做法是:
1.創新生產方式,加快推進生產品牌化 以糧食、煙草、花豬三大主導產業為重點,以產品精深加工為依托,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強化農業品牌發展戰略,堅持“一鎮一特”差異指導,加快形成布局科學、特色鮮明的農業生產經營格局,形成了有機米、土花豬、溈山茶、灰湯鴨、生態魚等特色農產品。同時抓牢湖南省首批特色經濟重點縣的契機,設立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基金,堅持走品牌農業道路,促進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增值率不斷提高。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溯源體系,以認證體系強力推動農業基地和入市企業標準化生產。
2.創新經營形式,加快推進經營產業化 ①
制定了專門的財政、用地、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支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鼓勵職業農民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成功探索出“土地銀行+糧食專業合作社+職業農民+服務體系”的整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鵲山模式”。②致力建設集技術領先、基地示范、生產加工、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樣板。如湘都生態農業園堅持一切以消費者為中心,從以銷售定產業規模到以產業發展帶人氣增長,最后形成以人氣旺盛促休閑延伸,放大了產業培育、企業發展、村莊建設的集聚效應,成為三產融合的典范。③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資金,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采取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讓農戶分享更多加工銷售收益。如“糧食銀行”著眼于解決糧食生產和收儲方面的瓶頸制約,提供農資供銷、技術信息、農機作業、糧食烘干、糧食存儲五大服務,使產業增值效益達每667平方米400元;公司糧源品質和供應得到保證,糧食生產者與糧食企業密切聯系在一起,形成了合作雙贏、利益共享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形式。
3.創新盈利模式,加快推進市場開放化 積極探索“新媒體+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與湖南電視臺合作推出《周末下鄉去——美麗經濟·花開寧鄉》活動,“大美寧鄉”微信公眾號關注者超過30萬人,全國首個縣域“互聯網+農特產品”移動電商平臺“寧農優品”即將上線,物流配送、農超對接、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流通新型業態加快形成,市場、生產基地和農戶的暢通聯結機制良性運行,信息量大、服務面廣的農產品信息交易平臺全面搭建,農業走出了“增產不增收”的困境。著力探索現代農業與旅游資源、文化傳承等串聯發展模式,突出農業科技、自然景色和生態環境優勢;突出農業體驗、民俗風情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