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政府
以“農業共營制”破解三大難題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政府
崇州市是成都市下轄縣級市,是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縣、商品豬調出大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四川省油菜基地縣、現代畜牧業建設重點縣、農機化示范縣、新農村建設成片推進示范縣、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試點縣。近年來,崇州市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培育農業經營、服務兩個主體,探索構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業共營制”,有效破解農業生產經營中“地碎、人少、錢散、缺服務”的制約和“誰來經營、誰來種地、誰來服務”的難題,推進了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
1.以土地股份合作經營破解 “誰來經營”難題 ①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引導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折資入股,率先在全國成立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推進土地股份合作經營,解決農業“誰來經營”問題。截至2015年,全市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225個,入社土地面積、農戶數均占全市總耕地面積、總農戶數的59%。②合作社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形成了“理事會+農業職業經理人+監事會”運行機制。理事會代表社員決策“種什么”,公開招聘農業職業經理人,負責“怎樣種”“如何種”,實行科學種田。③保障社員利益。采取靈活多樣分配方式,收益由農業職業經理人與社員共同協商確定,一般按經營純收入1∶2∶7(即10%作為公積金、20%作為農業職業經理人傭金、70%作為社員土地入股分紅),輔以超產分成或二次分紅等方式,保障了入社社員收益。
2.以農業職業經理人種田破解 “誰來種地”難題 以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素質和農業技能為核心,搭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服務體系。①搭建培育平臺。選擇有志于農業的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農機農技能手等為對象,培訓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人才,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CEO)。②搭建服務團隊。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初、中、高三級的晉升評定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對符合條件的頒發《證書》,實行準入及退出動態管理。③搭建扶持平臺。制定出臺了農業職業經理人享受糧食規模種植補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信用貸款貼息扶持等辦法,健全產業、社保、金融等配套扶持政策體系。
3.以農業綜合服務社會化破解 “誰來服務”難題 ①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依托“一校兩院”,構建專家團隊、科技推廣團隊與農業職業經理人、新型職業農民上下互通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②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整合公益性服務資源,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搭建農業服務超市“一站式”社會化服務平臺,探索實踐政府購買水稻機插秧集中育秧、水稻機插秧、病蟲害統防統治、稻谷烘干等公益性服務,實現農業生產“一條龍”服務。③農業品牌服務體系。推行O2O模式(線上線下電子商務),打造農產品“線上線下”電商平臺。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搭建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健全完善農業融資平臺和融資擔保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深化銀政企合作,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本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對農業的投入,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崇州市“農業共營制”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實踐,從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出發,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保障和提升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改善和貫徹用途管制權,從而形成“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管住用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實現經營主體“共建共營”、經營收益“共營共享”、經營目標“共營多贏”,促進了崇州市現代農業發展。
(本文由彭向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