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娜
內蒙古鄂爾多斯中心醫院康復科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
腦梗塞康復期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分析
韓 娜
內蒙古鄂爾多斯中心醫院康復科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
目的旨在研究臨床腦梗塞患者康復期階段內在心理變化狀態,之后在此基礎上深度分析對腦梗塞患者的護理方案,促進患者康復。方法對2015年1-12月來我院就診的150例腦梗塞患者臨床資料信息內容加以整理,通過針對性操作方案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隨之實施總結與分析。結果借助相關治療方案實施,腦梗塞患者變化程度明顯,并且優于常規護理模式。結論腦梗塞患者因為心理壓力要素影響和心理自卑因素影響,康復期階段極易出現負面情緒,醫護工作人員應執行干預心理治療方案,能起到具體緩解效用,值得長久推廣。
腦梗塞;康復期;患者;心理分析;護理;
前言:應該了解到,部分腦梗塞患者群體在接受手術之后,均會存在一定量度的后遺癥,尤其是患者腦部神經結構系統損傷癥狀,患者本體會因為自身心理障礙影響,滋生諸多不良并發癥。院內通過心理干預護理模式進行腦梗塞病癥輔助治療,以針對性方案為主,隨之進行心理治療,剖析心理治療方案對患者康復的核心影響,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通過對2015年1-12月來我院就診150例腦梗塞患者進行信息收集與比對,男性患者案例數量為104例,女性患者案例為46例,患者最小年齡為25歲,患者最大年齡則為75歲,腦梗塞患者平均年齡為58歲。通過數次分析和調查可以看出,從神經精神學術角度加以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定檢查標準要求,前提是CT確診,我們將腦梗塞患者群體進行了細化分類,原發型患者案例數量為100例,情緒波動類型患者案例數量為24例,飲酒誘導類型患者案例數量為26例;在并發性患者案例中,冠心病患者案例數量為22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案例數量為36例,高血壓病癥患者案例數量為42例,慢性支氣管炎癥患者案例數量為18例,糖尿病患者案列數量為28例,具備上述兩項病癥以上的患者案例數量為106例。
1.2 腦梗塞患者心理變化
根據調查顯示,腦梗塞患者易產生身體局部癱瘓、意識模糊、失禁、語言障礙等癥狀,導致生活自理受到妨礙,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增加了心理負擔。患者心理變化受性別、年齡、文化水平、職業、性格等方面影響,常見心理變化表現為:(1)發病初期產生不同程度的急躁悲觀情緒。由于對腦梗塞相關并發機制缺乏了解,患者初次發病時,常因肢體功能突發性受損,導致日常生活無法自理,易產生煩躁、消極的負面情緒。出現語言障礙時,因無法與外界溝通和交流,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易產生悲觀的心理狀態,從而對生活失去興趣和信心。(2)隨著病情恢復,發病中期患者需承受藥物治療的身體痛苦外,還需進行相應的康復鍛煉,在訓練過程中,因枯燥、難度過大、求成心切、身體疼痛和等原因,出現煩躁和挫敗的情緒。(3)發病后期,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轉,對醫院治療環境及護理內容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對醫護人員產生了不同程度依從性,但同時也易出現對治療過程喪失耐心,治療和護理過程產生惰性。例如諸多老年人,在家屬和醫護人員的全方位照看下進行康復治療,在對護理人員產生依賴的同時,因惰性導致自理能力更差,嚴重阻礙了康復訓練的效果。
1.3 方法
將整體腦梗塞患者進行分組,共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種,將兩組腦梗塞患者群體進行統一飲食安排,然后運用相同方案進行康復治療,患者用藥模式和患者生活護理模式等同,但是要對實驗組腦梗塞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施加和心理干預模式介入:
1.3.1 心理干預模式
按照患者詳情來進行鍛煉方案制定,針對癱瘓患者和身體行動不便患者等,幫助患者進行相應被動訓練,幫助其進行相關被動訓練,通過肌肉按摩以及關節鍛煉等來穩步提升患者肌肉功能和關節靈活度,當患者肢體恢復狀況良好時,可減少冗余鍛煉步驟,深度強化患者主動鍛煉思想與鍛煉意識,而針對主動鍛煉患者,健側肢體運動指導至關重要,此時醫護人員需要協助患者進行床上坐起訓練和直立訓練等,層層遞進的進行訓練任務安排,并過渡到行走訓練之中,目的就是為了更好更優的保持身體平衡,應遵循由易到難原則、由慢到快原則和由間斷到持續原則以及由單到整原則等,務必做到持之以恒、堅持訓練,按照患者具體狀態來定時調整訓練方案,使得患者始終保持超強自信心和訓練熱情。
1.3.2 心理分析模式
心理分析模式主要分為病情恢復階段心理分析和后遺癥階段患者信息分析。前者主要是指,當急性期階段,患者搶救及時且生命安全,但患者自身受損部位功能并沒有恢復正常,致使患者出現失望情緒和沮喪情緒等,加之沒有及時的進行鍛煉,還有采取一些非科學方案治療,此類方案存在偏差,所以便不會達到預期康復效果,關節僵硬狀況和廢用性肌萎縮狀況時有發生,以至患者心理落差增加;后者主要是指在10個月左右時,患者會進入后遺癥階段,假設不能進行較為正規的康復訓練,便會嚴重影響到護理進程,有的患者存在語言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并且會拒絕接受相關治療與常規護理,自信心嚴重喪失,其恢復效果極低。
通過腦梗塞患者康復期心理分析和護理研究,患者語言功能和患者肢體功能均有所改善,運用科學治療以及有效護理,150例患者心理狀態極佳,愿意接受治療與護理,整體治療有效率高達95.2%,現下腦梗塞患者康復期心理護理效果明顯,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具備顯著差異,臨床效果明顯。
腦梗塞患者在手術完成后極易留下諸多后遺癥,因此便會滋生一定心理障礙,出現失望心理和沮喪心理等,此種現象存在會對最終治療效果造成消極影響,所以需要通過及時的心理分析和正規的護理研究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增強患者體魄,達到治療效果完美改善的主要目的。
[1]張敏霞,張曉娟.腦梗塞配合血磁治療53例療效觀察[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8(04)
[2]宋麗妞,賈竹敏,郭真.腦梗后合并糖尿病高滲性昏迷1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4)
[3]朱曉霞.優質護理在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7)
[4]朱曉霞.優質護理在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7):1350-1351.
R473
A
1672-5018(2016)07-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