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陽敏 石義兵
黃石市婦幼保健院 湖北黃石 435000
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搶救中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的價值分析
吳陽敏 石義兵
黃石市婦幼保健院 湖北黃石 435000
目的探究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在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搶救的應用。方法針對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73例,隨機編號,對照組:1~36號,常規處理,研究組:37~73號,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對比療效及臨床指標改善情況。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94.59%,對照組69.44%,組間差異顯著(P<0.05)。且肺功能指標、PaO2、PaCO2及心率改善效果均較對照組優,差異顯著(P<0.05)。結論無創呼吸及輔助治療用于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可顯著改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重癥肺炎;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呼吸衰竭;應用價值
肺炎是呼吸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中患者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胸痛及呼吸困難,且本病進展較快,近年來隨著本病發生率的上升,其已經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及時有效的治療是提高本病臨床治愈的關鍵。在重癥肺炎導致的呼吸衰竭搶救中,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可有效減少呼吸消耗,繼而改善氣體交換,為患者提供有效呼吸支持[1]。以下是有關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在重癥肺炎至呼吸衰竭搶救中的應用價值的詳細研究:
1.1 一般資料
針對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間收治入院的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73例,隨機編號1~73,對照組:1~36號,男22例,女14例,年齡8個月~3歲,平均(1.0±0.2)歲;研究組:37~73號,男24例,女13例,年齡10個月~2.5歲,平均(1.6 ±0.1)歲。入選標準:存在典型的呼吸道癥狀,并伴高熱;雙肺聽診呈啰音;白細胞計數增加;X線示雙肺浸潤影,增大50%以上;家屬同意。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實施常規處理,如抗感染、抗炎、祛痰、止咳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并適當予以營養支持。研究組:本組患者在常規處理基礎上實施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具體:首先確定呼吸機輔助通氣指征,并排除禁忌癥者,早期予以機械通氣治療。連接呼吸機電源,并選擇呼吸機A/C模式,呼吸頻率為12~20次/min,潮氣量8~10ml/kg,呼吸比為1:1.5~1:2,氧濃度40~60%。參數設置完畢后連接呼吸機和模擬肺,待確定正常工作后與患者相連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及臨床指標,主要有VPEF/VE、TPEF/TE、PaO2、PaCO2及心率。
1.4 療效判定[2]
顯效:經治療后,癥狀和體征消失,X線示陰影消失;有效:經治療后咳嗽癥狀緩解,肺部聽診啰音改善,X線示陰影減小;無效:經治療后患者的咳嗽癥狀及肺部體征均未見好轉,且X線示陰影未見好轉,甚至出現惡化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組間臨床療效分析
研究組:顯效19例,有效1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59%;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9.44%,組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
2.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分析
治療前:研究組:VPEF/VE(24.7±5.8)、TPEF/TE(20.6±4.3)、PaO2(51.4±4.9)、PaCO2(42.6±6.0)及心率(120.8±5.2);對照組:VPEF/VE(24.2±6.0)、TPEF/TE(21.4±4.0)、PaO2(52.4±4.3)、PaCO2(43.7±5.9)及心率(119.4±5.0)。治療后:研究組:VPEF/VE(29.4±7.6)、TPEF/TE(26.6±5.8)、PaO2(75.3±7.4)、PaCO2(32.7±4.9)及心率(75.5±4.3);對照組:VPEF/VE(25.9±6.6)、TPEF/TE(23.0±4.5)、PaO2(67.3 ±6.9)、PaCO2(40.7±5.7)及心率(85.7±5.3),治療后差異經統計分析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中對于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規處理已經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甚至可能導致病情惡化。隨著無創呼吸機技術的日趨完善,其應用也越來越廣,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狀態,維持呼吸功能,增加肺泡通氣量,繼而改善氧合功能。與有創機械通氣相比,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給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無需建立人工氣道、且不需要插管),且副作用相對較少,患者更易接受,且為臨床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且容易脫機。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采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的研究組(94.59%)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69.44%),同時研究組PaO2、PaCO2及心率和VPEF/VE、TPEF/TE等肺功能指標改善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具有顯著性(P<0.05)。回顧楊勇[2]的一項關于無創呼吸機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輔助治療的效果的研究,其對比了常規治療(A組)和聯合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B組),結果發現,經過治療后,B組患者的PaO2、PaCO2、呼吸頻率及心率等改善效果均顯著優于A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針對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可早期予以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繼而改善癥狀,提高療效。
[1]高麗淵,曹昕陽,鐘永紅等.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在重癥肺炎致呼吸衰竭搶救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14,34(6):566-568.
[2]楊勇.用無創呼吸機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輔助治療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8):130-131.
R563.8
A
1672-5018(2016)07-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