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玲
昆明市精神病院 云南昆明 650101
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寧 玲
昆明市精神病院 云南昆明 650101
從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作物(煙草)于1983年誕生,到美國孟山都公司制的延熟保鮮轉基因西紅柿1994年在美國批準上市及我國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轉基因雜交水稻1999年通過了專家鑒定,轉基因食品的研發迅猛發展,產品品種及產量也成倍增長,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問題日漸凸顯。
轉基因食品;危害;不可逆;態度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1]。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是選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轉移,也就是說,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將一種或幾種外源性基因轉移至某種生物體(動、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達出相應的產物(多肽或蛋白質),這樣的生物體作為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
雖然轉基因作物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成功推廣,但不時有科學家對轉基因生物提出質疑。他們提醒人注意,大量應用轉基因生物會不會破壞生物多樣性,甚至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傷害。最近幾年,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學爭議一直沒有停止[2]。最開始是1999年的轉基因馬鈴薯事件,英國的一位研究人員公布的實驗結果說:用含有轉基因的馬鈴薯飼養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這一實驗結果立即引起轟動,導致了世界范圍的對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懷疑。
4.1 衛生危害
(1)未進行較長時間的安全性試驗:未進行長時間的安全試驗,沒有人知道這類食品是安全的。(2)產生毒素和過敏反應:基因化食品能產生不可預見的生物突變,會在食品中產生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3)減少食品的營養價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基因化的目的是去除或滅活人們認為不需要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是未知的,但它是基本的。(4)產生抗菌素耐藥性細菌:基因技術采用耐抗菌素基因來標識轉基因化的農作物,這就意味著農作物帶有耐抗菌素的基因。這些基因通過細菌而影響我們。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中的突變基因可能會進入到生物有機體,突變的基因如跨越種群和轉移至細菌,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疾病。(5)產生的問題不能進行追蹤:若不進行標識,我們的公共衛生當局就無力因出現問題發現其來源,潛在性的危害值得懷疑。
4.2 環境危害
(1)除草劑殺蟲劑使用的增加:科學家估計,基因化的農作物對除草劑具有抵抗力,實際應藥量高于正常的3倍,同時更多的殺蟲劑進入我們的食品和田野。(2)生態被破壞:通過食物鏈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新的微生物與有親緣關系的生物進行有效的竟爭,引起環境發生不可見的破壞。(3)基因污染難以消除:基因化的生物、細菌、病毒等進入環境,保存或恢復是不可能的,它不像化學或核污染,副面危害是不可逆轉的。(4)對非目標生物有傷害,對生物多樣性形成威脅:如果大規模的種植轉基因作物,可能會減少有益昆蟲的種群。
4.3 轉基因技術本身不足導致的危害
(1)不精確的技術:基因技術將一異源基因從一生物轉入另一生物,雖然其DNA可以精確地切割,但不能將新基因準確地植入另一生物中,從而影響這一生物其它基因的基本功能。(2)副作用:基因技術像外科醫生動心臟手術一樣,科學家不能完全、預先知道對生物進行DNA手術,有可能導致突變而對環境和人造成危害[3]。(3)農作物廣泛減產:農場主種植基因化種子時,所有種植的植物基因相同。當真菌、病毒、蟲害侵襲這些特別的植物時,會發生嚴重的產量減產。(4)嚴重影響整個食物供給:昆蟲、鳥類、野生物會攜帶基因化的種子到附近的田野,當轉基因植物產生花粉時,它們會交叉授花基因化的作物和野生物而使它們受到污染。
總體上來看,轉基因食品還是不太成熟,還是存在較多不安全性、不確定性和潛在性,但不可否認的是轉基因技術正領導著一場農業科技革命,而轉基因食品則是這一革命的一個不成熟產物,或許幾十年后轉基因食品會完全擺脫現在的爭論,但不是現在,現在的它是不安全的。
[1]門玉峰.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的研究探索[J].現代食品.2016(13)
[2]李宗英,楊榮.轉基因食品的風險及應對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
[3]何揚,何高明.基于CiteSpaceⅢ對轉基因食品研究領域的可視化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15)
TS201.6
A
1672-5018(2016)07-2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