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碩 張文薈
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 628001
動態心電圖提高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檢出率的作用分析
陶 碩 張文薈
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 628001
目的分析動態心電圖在提高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檢出率中的作用。方法選擇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88例冠心病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將其均分為甲乙兩組各44例,甲組患者采用常規心電圖檢查,乙組患者采用二十四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對比兩組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率。結果乙組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率(81.8%)顯著高于甲組檢出率(5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中,二十四小時動態比常規心電圖檢出率更高,臨床應用價值更為顯著。
無癥狀心肌缺血;動態心電圖;檢出率;提高
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是指患者在系統解剖學上有顯著冠狀動脈病變特征,具備明確心肌缺血客觀證據,但患者無自覺癥狀,不伴有心絞痛等相關臨床癥狀表現[1]。無癥狀心肌缺血屬于冠心病中的重要類型,約占冠心病患者總數的40%左右,但因患者無自覺癥狀而易被忽視,從而導致患者發生猝死、梗死等事故,給患者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臨床在無癥狀心肌缺血診斷上多采用二十四小時動態心電圖進行,具有較高檢出率。本文在此對比分析常規和動態心電圖兩種診斷方式在無癥狀心肌缺血中的應用,分析動態心電圖的在提高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檢出率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擇對象為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88例冠心病患者,其均滿足無癥狀心肌缺血標準。患者不存在嚴重器官性疾病,無神經系統疾病,不存在心室肥厚情況,且患者在檢測前未曾服用地高辛等藥物。隨機將其均分為甲乙兩組各44例,甲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63-78歲,平均年齡(69.4±4.2)歲;乙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68.7 ±4.4)歲。兩組患者除心電圖檢測方法不同外,其余各項對比差異P>0.05。
1.2 檢查方法
甲組患者采用常規心電圖檢查方法,乙組患者采用二十四消失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查,并囑患者及其家屬準確記錄患者在檢查期間各項行為,包括休息、勞作、運動等狀態。在此期間要特別重視心電圖顯示ST段為水平狀態和下斜型移動時患者具體行為。診斷陽性標準為:心電圖顯示ST段為水平狀態或下斜型移動大于0.1mv,且該階段持續時間大于一分鐘,ST段起始點以J點后80ms的L點作為標準。若這時患者存在明顯臨床癥狀,則為有癥狀性心肌缺血發作;若患者無自覺癥狀,則為無癥狀心肌缺血。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概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以百分比表示,用x2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甲組患者常規心電圖檢出例數25例,乙組二十四小時動態心電圖檢出例數為36例,乙組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率(81.8%)顯著高于甲組檢出率(56.8%),差異P<0.05。
無癥狀心肌缺血是冠心病中的重要類型,是指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客觀證據,但卻無明顯臨床表現。與有癥狀心肌缺血相比,無癥狀性更容易被人們忽視,因而對患者的生命威脅更大[2]。現階段研究認為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無明顯癥狀表現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當心肌缺血發生時,其程度、范圍、作用時間以及對疼痛的刺激還未達到心絞痛臨界值;二是不同個體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性,在對疼痛感知上各不相同,部分個體疼痛臨界值較高,因而無明顯心絞痛癥狀;三是部分患者機體中疼痛拮抗劑濃度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疼痛臨界值;四是患者心臟在經過一次缺血后,在此后很長一段實踐內患者對損傷的耐受性會有一定增強,心肌結構出現改變,產生缺血適應現象,這也是導致患者無自覺癥狀的原因之一。
以往在針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檢查上多采用常規心電圖進行,但是由于該癥狀具有隱蔽性,常規心電圖檢查難以全面掌握患者缺血具體情況,因而漏診率較高[3]。而動態心電圖則可以實現對患者二十四小時檢測,可以顯著提高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率,與傳統心電圖相比,其優勢突出。一方面,動態心電圖是對患者二十四小時心電活動進行檢測,對于患者存在的偶發性心律失常或短暫性心律失常均可檢出,而傳統心電圖最多只能檢測患者三分鐘心電活動,不能真實反映患者病況;另一方面,動態心電圖在患者任何情況下均可進行,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限制,在患者工作、休息、進食狀態下都可實施檢測,相比傳統心電圖來說可以更加詳細準確地記錄患者心電變化從發生、持續到終止的全過程,從而明確患者活動、癥狀及藥物治療與心電變化之間的關系。
本文通過對比常規和動態心電圖兩種診斷方式在無癥狀心肌缺血中的應用,分析動態心電圖的在提高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檢出率中的作用。最終結果顯示,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測的乙組患者檢出率(81.8%)明顯高于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測的甲組(56.8%),且差異P<0.05。可見在無癥狀心肌缺血檢出中,二十四小時動態比常規心電圖檢出率更高,臨床應用價值更為顯著。
[1]楊東,王莉.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心電圖診斷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0):143+177.
[2]周靜.動態心電圖檢測無癥狀心肌缺血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5,(18):103-104.
[3]王芳,曹黎黎,馬俊平,閆敏.動態心電圖對無癥狀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中外醫療,2015,(23):171-172.
R541.4
A
1672-5018(2016)07-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