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珍妮
廣東省云浮羅定市人民醫院影像科B超室 527200
小兒急腹癥診斷中超聲影像的運用效果評價
盧珍妮
廣東省云浮羅定市人民醫院影像科B超室 527200
目的評價小兒急腹癥診斷中超聲影像的運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兒急腹癥患兒的病歷,然后對比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結果急性闌尾炎30例,腸套疊13例,腸系膜淋巴結炎92例,腹股溝嵌頓疝34例,其符合率依次為85.7%、72.2%、83.6%、91.9%。超聲診斷總符合率為84.5%。結論在診斷小兒急腹癥時,優先選擇超聲影像技術可減少臨床漏診率,對提升臨床診斷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小兒急腹癥;超聲影像;運用效果
小兒急腹癥(Children with acute abdomen)系腹腔臟器急性炎癥,普發于嬰幼兒時期,其中2歲以下者發病率最高[1]。此病發作突然,發展迅速,在臨床上應早做診斷,以便于及時控制病情。但由于患兒無法正確表達對疾病的感受,在診斷過程中產生漏診或誤診的情況時有發生,給患兒的健康造成巨大不便。現以小兒急腹癥診斷中超聲影像的運用情況為例,評價該技術的合理性與可行性。詳細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象:為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兒急腹癥患兒,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齡分布于2-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8±1.9)歲。病理診斷結果顯示急性闌尾炎35例,腸套疊18例,腸系膜淋巴結炎110例,腹股溝嵌頓疝37例。臨床癥狀:腹痛、哭鬧、面色蒼白、精神不振,并伴有嘔吐、腹瀉、血便等顯著特征。
1.2 方法
本次研究選擇超聲影像技術進行診斷,其診斷儀器包括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GE Vivid E9)和西門子彩超(型號:X300),并選擇頻率介于7.5-12MHz之間的線陣探頭,頻率介于3.5-5MHz之間的凸陣探頭。
檢查過程:取仰臥位,全腹部初步采用低頻凸陣探頭大面積檢查,采用高頻線陣探頭作細致檢查。采用多切面方式全方位掃查腹部內疑似病變組織,確認病變范圍,標記病變詳細位置。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并利用多普勒血流成像技術全方位探查血流動力學[2]。
2.1 超聲診斷符合率
經超聲診斷獲得如下結果急性闌尾炎30例,腸套疊13例,腸系膜淋巴結炎92例,腹股溝嵌頓疝34例。與病理診斷相比其符合率依次為85.7%、72.2%、83.6%、91.9%。超聲診斷總符合率為84.5%。
2.2 超聲表現
急性闌尾炎超聲表現:清晰可見闌尾腫大,橫切面見靶環征,縱切面見管狀形或臘腸形,壁厚≥2.5mm,直徑>7mm。腸套疊超聲表現:腹部可見混合型包塊,四周呈不規則暗區,橫切面見“同心圓征”,縱切面見回聲強弱交替的“套筒征”。腸系膜淋巴結炎超聲表現:可見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右側腹及右下腹探及多個淋巴結回聲,體積小,呈橢圓形或卵圓形,內部呈均勻回聲,邊界清晰,四周無明顯血供,且間質無明顯增多。腹股溝嵌頓疝超聲表現:腹股溝區呈非均質性團塊狀回聲,呈不規則形態,邊界清晰,疝環處疝內容物狹窄。
除年齡小無法詳細描述疾病感受外,小兒急腹癥的成因繁雜也是影響臨床診斷結果的重要因素。鑒于此我院采用超聲影像技術通過全方位探查患兒腹腔內臟器的生理特征來減少或避免漏診現象。超聲影像技術還可幫助醫生全面掌握病變器官或組織的解剖學特征,通過觀察解剖學改變情況來確診小兒急腹癥的成因。據臨床實踐表明超聲影像技術的確診率與病理結果相似,在本次研究中,超聲結果顯示急性闌尾炎的符合率為85.7%,腸套疊的符合率為72.2%,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符合率為83.6%,腹股溝嵌頓疝的符合率為91.9%。
通常情況下闌尾雖見于右下腹回盲部,但嬰幼兒的腹壁薄,脂肪組織相對較少,經超聲診斷清晰可見病變組織。而且通過觀察不同的超聲聲像圖可準確區分不同類型的闌尾炎,從而避免了誤診的可能。
在本次研究中18例患兒經病理證實為腸蠕動系統紊亂引起的腸套疊,超聲診斷顯示遠端腸腔內出現近段腸管,實踐表明近段腸管套入時間過長易導致腸壞死,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對病情控制具有顯著意義。從解剖學角度來看腸套疊由外層套鞘、套入部分以及內層腸管構成,超聲圖像顯示橫切面呈“同心圓征”,而縱切面呈“套筒征”,部分腸壁清晰可見血流信號加強,而且一旦出現缺血性壞死,血流信號隨即消失[3]。應用超聲影像技術不但可診斷典型腸套疊,對非典型腸套疊亦能體現診斷價值。
由于腸系膜淋巴結炎引起的腹痛,其部分隨淋巴結發炎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總的來講主要集中于回腸末端,以右腹痛較為常見,在臨床上往往容易與闌尾炎相混淆。然而經超聲診斷可準確區分,超聲圖像顯示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存在少量的小體積淋巴結,其形態多為橢圓形或卵圓形,縱橫比小于1,內部呈均勻回聲,邊界清晰,四周無明顯血供,根據這一特征可與闌尾炎進行區分。
腹股溝嵌頓疝,可根據高頻超聲顯示腹股溝區解剖結構,然后參照其非均質性團塊狀回聲,呈不規則形態,邊界清晰,疝環處疝內容物狹窄等特征進行確診。由于腹股溝嵌頓疝具有包括絞窄性疝、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自動圓韌帶囊腫等多種類型,應根據各自不同的特征加以區分。
綜上所述,在診斷小兒急腹癥時,優先選擇超聲影像技術可減少臨床漏診率,對提升臨床診斷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1]裴勖斌,孫利群,李世杰,等.小兒急腹癥457例超聲檢查價值探討[J].陜西醫學雜志,2012,03(11):710-711.
[2]劉露陽,王燕霞.超聲在小兒急腹癥中的診斷價值[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0,01(05):825-826.
[3]宋愛瓊.探討小兒急腹癥中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價值[J].環球中醫藥,2015,03(S1):961-962.
R445.1
A
1672-5018(2016)07-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