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春 杜執嬋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急性毒菌中毒患者采用血漿置換術治療的護理
李艷春 杜執嬋
(貴州省人民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目的 探討血漿置換術治療急性毒菌中毒的護理方法。方法對我院2014年收治的4例毒菌中毒患者,應用血漿置換術進行治療,總結其護理方法。結果4例患者共接受了12次血漿置換,其中2例癥狀明顯好轉出院,自動出院1例,死亡1例。結論在急性毒菌中毒患者的搶救過程中,盡早采用血漿置換清除體內的代謝毒素和致病因子,有利于肝細胞的恢復與再生,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性毒菌中毒; 血漿置換術; 護理
Acute toadstool poisoning; Germ plasma replacement; Nursing
毒菌中毒癥狀常因患者進食野生菌的數量及種類不同而表現各異,其中以肝損害最為多見,病情兇險,常會引發嚴重的肝損害、肝昏迷以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導致患者死亡[1]。所以及時采用血漿置換術將患者體內含有毒素及有害物質的血漿分離丟棄,從而補充新鮮血漿及正常人的凝血因子,為肝臟的再生和功能恢復提供必要的條件,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療效果。我科2015年收治了4例來自云南的毒菌中毒患者,應用血漿置換術進行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齡29~49歲,4例患者均在進食毒蘑菇6~12 h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嘔吐為胃內容物,無嘔血。在外院治療后癥狀無緩解,4 d后轉入我院繼續治療。
1.2 治療方法 4例患者均給予了血漿置換治療(采用可樂麗公司的KPS-8800CE治療儀,配套管路,EC-4A分離器),都選擇在右頸靜脈置單針雙腔管建立血液通路。每次置換血漿2 500 mL,血液速度為70~110 mL/min,血漿分離速度為20~25 mL/min,均采用無肝素化處理,血漿置換時間2~3 h,間隔時間24 h。
1.3 結果 4例患者共接受了12次血漿置換,其中2例經治療后谷丙轉氨酶明顯下降,黃疸消退,癥狀明顯好轉出院,1例因經濟原因自動出院,有1例因血漿置換過晚,肝損害嚴重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1 心理護理 由于家屬和患者對血漿置換術認識不足,而且費用昂貴,有時還需要反復多次治療,家屬及患者的心理壓力特別大,易產生焦慮、恐懼、悲觀的情緒。針對家屬和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血漿置換的相關知識,開導和安慰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靜脈留置導管的護理 血漿置換依賴于通暢、穩定的體外血液循環。體外循環好,治療就順利,否則會延誤治療,甚至會中斷治療,給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治療前護士要在無菌操作下檢查右頸靜脈置管是否通暢。留置導管期間,護士要加強護理,置管局部保持清潔、干燥,外展部分的管夾必須夾緊,肝素帽旋緊防止空氣栓塞,末端用紗布包裹,每日換藥。導管留置時間長,容易形成血栓,如發現導管阻塞,血栓形成,切忌向里推入,以防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可負壓抽吸將凝血塊抽出,或注入適量的溶栓藥物如尿激酶,如發現局部有紅腫、疼痛、膿液時立即拔出插管,并使用抗生素。
2.3 術前護理 術前護士要仔細閱讀病歷,了解患者的化驗結果,尤其是凝血酶原時間等,認真核對血漿的血型及數量,并做好記錄。因血漿置換治療時間長,囑患者術前排空大、小便,以免術中因患者體位的變化,引起血流不暢,影響治療。
2.4 術中護理
2.4.1 持續心電監護 常規予以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生命體征、皮膚情況、末梢循環以及跨膜壓和動脈壓、靜脈壓的變化,每30 min記錄一次。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2.4.2 注意過敏反應 血漿置換時由于輸入大量的異體血漿,易致過敏反應,表現為皮疹,皮膚瘙癢,發冷,渾身發麻,一般在置換血漿1 000 mL左右時出現,通常給予10%葡萄糖酸鈣10~20 mL靜推后癥狀緩解。因血漿中抗凝劑枸櫞酸鈉可與血液中鈣離子絡合,出現低鈣血癥,故主張患者無不適主訴時也需用葡萄糖酸鈣20~30 mL,防低血鈣[2]。4例患者均出現口唇麻木,經葡萄糖酸鈣處理后,癥狀均緩解。
2.4.3 注意低血壓的發生 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血壓、心率的變化,當發現血壓降低時,可減慢血液速度,必要時輸入平衡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多巴胺維持血壓。本組患者未出現低血壓表現。
2.4.4 防止出血 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皮膚,黏膜及置管處有無出血,觀察濾出血漿的量和顏色,判斷有無溶血。本組患者均無肝素化治療,未見出血情況。
2.3 術后護理 各班護士認真交接班,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血腫,敷料有無滲血、滲液。指導患者正確的飲食,對疾病的恢復有一定的意義。
毒菌中毒病情兇險,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延誤了治療的時間,會造成不可逆的后果,特別是肝毒素嚴重損害肝臟,導致患者肝功能進行性加重,肝臟解毒功能下降,體內代謝毒素和致病因子蓄積。因此,在急性毒菌中毒患者的搶救過程中,盡早采用血漿置換清除體內的代謝毒素和致病因子,有利于肝細胞的恢復與再生,對挽救患者的生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楊江英,吳邦富,江朝強,等.傳統血液凈化、血漿置換及MARS人工肝救治肝損害型白毒傘類毒蘑菇中毒[J].中國血液凈化雜志,2003,2(7):397.
[2] 徐杰.中間型人工肝支持治療術中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2(2):186-187.
李艷春(1975-),女,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5,R459.5
B
10.16821/j.cnki.hsjx.2016.01.039
201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