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芬 毛熙光
(四川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 四川 宜賓 644000)
在所有的婦科腫瘤疾病中,宮頸癌的發生率僅次于乳腺癌。宮頸癌前病變轉化為宮頸癌大概需要8~10年的時間。對女性進行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篩查可以及早發現其病情,并盡早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隨著女性壓力的增加及環境的惡化,我國宮頸癌的發病人群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積極對女性進行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篩查,有利于盡早預防或治療宮頸癌。本文對目前進行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篩查的方法進行綜述。
自1941年巴氏細胞學理論被引入臨床后,臨床醫師經常將巴氏涂片檢查作為篩查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重要項目。這大大提高了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早期檢出率[1-2]。自臨床上使用巴氏涂片法篩查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后,宮頸浸潤癌的發病率降低了80%。但使用巴氏涂片法篩查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假陰性率為30%左右,診斷的準確性不穩定,靈敏度低,可信度不高[3]。因此,目前臨床上已很少使用該方法篩查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4]。
液基薄層細胞學(thinprep cytolosy,TCT)檢查可去掉不用于診斷的雜質,改善涂片的質量。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檢查能進入宮頸內部采集樣本,避免病灶組織過度干燥,影響涂片的質量,提高了其診斷的陽性率,降低了漏診率[4]。此外,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獨特的取材方式與制作方法能避免涂片背景模糊,使涂片更清晰,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方法篩查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時,對異常細胞的檢出率高于使用傳統的巴氏涂片法進行篩查時的異常細胞檢出率[5-6]。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取樣簡單,費用較低,患者更容易接受,能提高患者的定期復查率。目前,該檢查方法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
人乳頭瘤病毒在人和動物中廣泛分布。1976年,人們首次發現人乳頭瘤病毒(HPV)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7]。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人乳頭瘤病毒(HPV) 感染是女性發生宮頸癌的根本原因。當女性人體的防御機制發生異常時,HPV可持續感染,使相應的基因調控功能失調,引發宮頸癌。我國一項關于宮頸癌的調查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的宮頸癌患者進行HPV檢查的結果均為陽性[8]。不同型別的HPV與癌癥發生的相關性不同,人們根據這一特征將HPV分為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9]。低危型HPV主要包括HPV6、HPV11等,其中跟宮頸癌關系最密切的是HPV16和HPV18。HPV16和HPV18會誘導女性宮頸上皮發生瘤樣病變。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原位雜交法、聚合酶鏈反應、雜交捕獲二代法及HPV分型基因芯片技術檢測HPV。使用聚合酶鏈反應與雜交捕獲二代法進行HPV檢測的敏感度較高。使用聚合酶鏈反應技術能快速檢測與甄別HPV病毒的DNA,鑒別診斷出多種類型的HPV,且操作步驟相對簡單。但使用這種方法檢測HPV不能明確患者感染的程度及病毒是否發生活性轉錄,且檢測儀器的價格昂貴,會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因此,該檢測方法沒能在臨床上得到推廣。目前,臨床上一般使用雜交捕獲二代法檢驗HPV。使用雜交捕獲二代法檢驗HPV的速度和準確率均較高,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最權威的HPV篩查方法。但使用這種方法不能對HPV進行分型。使用雜交捕獲二代法檢驗HPV經濟、方便,適用于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地區。
電子陰道鏡檢查是對宮頸癌進行早期診斷的輔助方法。使用該檢查方法能通過觀察病灶邊界的形態、大小等特征來判斷宮頸局部異常的發生情況[10]。若臨床醫師對受檢者宮頸的狀態存有疑問,可及時打印出圖像,準確判斷其病情。這也有利于相關學者了解宮頸病變發展的過程。電子陰道鏡檢查不會對受檢者造成創傷,操作簡單,費用較低,可以多次進行,患者容易接受。近幾年,該檢查方法在我國逐步得到了推廣。
目前,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診斷宮頸癌最可靠的方法。進行宮頸組織病理學檢查前,臨床醫生需要通過宮頸活檢術或宮頸錐切術采集受檢者的宮頸組織。宮頸活檢術是指采集受檢者可能發生病變部位的組織。無論患者的病情是早期宮頸癌還是晚期宮頸癌,使用宮頸活檢術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均可檢測出其腫瘤的病理類型和細胞分化的程度。宮頸錐切術是指通過冷刀錐由外向內切下部分宮頸組織。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受檢者需要住院,且手術持續的時間長。
宮頸癌是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近幾年,該病的發病人群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不平衡。希望廣大醫務工作者能根據本地的衛生資源狀況及各種篩查方法的優勢與弊端選擇合適的篩查方法對女性進行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篩查,對宮頸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1]牛鳳霞,李軍,王淑霞,等.宮頸癌早期篩查細胞學檢查方法綜合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3,23(8):1155-1156.
[2]孫艷秋,劉莎莎.細胞DNA定量分析技術在宮頸癌早期篩查中的作用[J].河北醫學,2015,14(6):1053-1055.
[3]易紅雯,趙玲,徐欣等.女性宮頸癌早期篩查認知程度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0):699-700,713.
[4]劉玉瑰.宮頸癌早期篩查細胞學檢查方法綜合評價[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24):22-23.
[5]呂琳.宮頸癌早期篩查方法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學雜志,2011,25(4):381-383.
[6]楊向紅.宮頸癌早期篩查及預防措施探討[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21(7):11-11.
[7]魏濤.宮頸癌早期篩查方法比較[J].護理研究,2011,25(9):816-817.
[8]馬麗莉.高危型人乳頭瘤樣病毒DNA檢測在宮頸癌早期篩查探討[J].醫學信息,2014,13(36):372-373.
[9]郭虹.宮頸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性以及預防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2(11):81-81,82.
[10]周碧華.宮頸癌早期篩查方法聯合應用現狀及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15,12(16):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