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杰 王順超 王 宏
(重慶市彭水縣人民醫院 重慶 彭水 409600)
在通常情況下,脊柱骨折的發生多由意外事件所致。導致此病發生的原因主要為車禍、從高處墜落及外力壓砸等。青壯年男性為此病的高發人群。脊柱骨折的發生部位主要為胸椎及腰椎。此病患者脊柱的承載能力完全喪失,其脊柱的運動功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甚至完全喪失[1]。近年來,臨床上通常使用后路減壓內固定術對脊柱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為了進一步探討此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筆者對近期到我院就診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我們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他們的年齡在18~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9±1.3)歲。這些患者受傷至入院的時間在1~13小時之間,平均的時間為(5.1±0.4)小時。在這些患者中,因從高處墜落導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11例,因車禍導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20例,因受外力壓砸導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9例。發生胸椎骨折的患者有15例,發生腰椎骨折的患者有25例。在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他們的年齡在19~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8±1.4)歲。這些患者受傷至入院的時間在1~12小時之間,平均的時間為(5.3±0.5)小時。在這些患者中,因車禍導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20例,因從高處墜落導致脊柱骨折的患者有12例,因受外力壓砸導致骨折的患者有8例。發生胸椎骨折的患者有19例,發生腰椎骨折的患者有2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致傷原因、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外側植骨融合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在進行手術前,對患者的椎管進行減壓處理,對其進行麻醉后,為其取俯臥位。徹底清除患者骨折部位小關節突周圍的關節囊,使用同種異體骨或患者的自體髂骨進行植骨,然后使用生理鹽水對其切口進行清洗,為患者留置引流管,為其縫合手術切口。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后路減壓內固定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在進行手術前,對患者的椎管進行減壓處理。麻醉結束后,為患者取俯臥位,使其腹部保持懸空的狀態。在患者受傷部位中心后正中位置做一條手術切口,在棘突兩側對其傷錐的椎旁肌進行分離處理。選擇合適的椎弓根螺釘以備用。通過Weinstin定位法進行定位,在患者的傷錐及與傷錐相鄰椎體的暴露部位釘入椎弓根螺釘,在C型臂X線透視機的輔助下對患者的傷錐及其相鄰椎體的兩側進行釘孔,使其橫切面的角度維持在5°~15°之間。對于發生胸椎骨折的患者,將椎弓根螺釘釘入患者關節突與橫突上緣中外1/3的交界處。對于發生腰椎骨折的患者,使用Magerl進釘法將椎弓根螺釘釘入其橫突中部的水平線與上關節突外緣垂直線的交界處。然后,對患者進行植骨,由傷錐的兩側位置逐步向內側進行鉆孔,并適當地拓寬骨道,在椎體內植入一定的骨粒。在手術結束的第2d,為患者將引流管拔除,對其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2-3]。
①治愈:治療結束后,患者脊柱骨折的癥狀消失,其脊柱的生理功能恢復正常,可以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②有效:治療結束后,患者脊柱骨折的癥狀有所緩解,其脊柱的生理功能有明顯改善,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③無效:治療結束后,患者脊柱骨折的癥狀沒有減輕,其脊柱的生理功能沒有恢復[4],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嚴重的影響。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觀察這些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我們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后,在對照組中,治療效果為治愈的患者有12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7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1例,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2.5%。在觀察組中,治療效果為治愈的患者有16例,為有效的患者有21例,為無效的患者有3例,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結束后,在對照組中,發生切口感染、骨不連術后并發癥的患者共有7例,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5%。在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術后并發癥,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后路減壓內固定術是通過切開患者脊柱的正中位置,使其受損的椎骨充分地暴露出來,同時使用相應的內固定器將患者的縱韌帶與纖維環的后部完全撐開,并使其盡量伸展,實現對突入椎管的骨塊進行復位與減壓處理,從而顯著改善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脊柱的生理功能。與傳統的外側植骨融合術相比,該手術方法操作起來更加簡單,效果更為理想。另外,手術操作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較小,患者骨折部位的出血情況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可有效地恢復患者脊柱的運動功能。后路減壓內固定術現已在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中廣為應用[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后路減壓內固定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顯著。此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斌,楊忠. 后路手術內固定治療78 例脊柱骨折患者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導刊,2014,12(8):1216-1217.
[2] 莊會文,徐春福,馬奎志,等. 60 例脊柱骨折經后路手術內固定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4,9(1):51-52.
[3] 寧凱,張浩沙強,李坤,等.AF內固定系統和TSRH內固定系統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J].中華創傷雜志,2013,29(3):267-268.
[4] 曾忠友,張建喬,金才益,等.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療效對比分析[J].中華創傷雜志,2012,28(2):149~154.
[5] 麻文謙,張少成.硬脊膜減張術在陳舊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意義[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