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華



他,父母去世早,家境貧寒,詩、書、畫、印亦無家傳,本與藝術大家沒有一絲聯系。
他,為了生計,13歲開始,白天上學,晚上到離家兩公里外的兩家客棧服務,掙得月工資18元。
他,用火紙(當地土紙)臨帖學畫,用磚頭、硯臺代替印石刻印。
他,兩次當兵,復員返鄉,在一座縣城工作,也與藝術大家有天壤差距。
然而,他現在卻已是齊白石再傳人,金石派大寫意花鳥大家。
他就是從淮安走出去的趙梅林。
坎坷學藝路
1951年,9歲的趙梅林在江蘇省沭陽縣立東關中心小學讀書。那時每包香煙打開里面有一張畫片(俗稱“洋煙牌”),畫有《水滸》一百零八將、《紅樓夢》人物等。趙梅林對洋煙牌《水滸》人物發生興趣,開始臨摹這些畫片,這是他繪畫之路的起步。20世紀50年代,全國推崇齊白石,壺上、盤上、衣服上都是齊白石的畫。對繪畫癡迷的他,又開始臨摹齊白石的畫,學刻齊白石的印,臨摹《芥子園畫譜》、唐楷。
1964年,在沭陽縣汽車站工作的他,把自己畫的墨蘭和刻印,寄給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潘天壽。他一是希望得到潘院長的指點,二是表達自己想到學院深造的愿望。
僅隔一個星期潘院長回信了。對他作品的評價是:“……墨蘭所用墨色及構圖尚穩妥。所刻章全仿白石,布置意趣等尚不小氣……”潘院長對初出茅廬的趙梅林的作品評價是不低的。但對他求學的意愿沒有表態。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趙梅林求學的愿望沒有實現。
1973年,趙梅林從部隊復員,回到沭陽復工復職,后選調到縣人事局工作。在服兵役期間,他的書法作品入“陜西省現代書畫展”。
1982年,趙梅林被沭陽縣政協借用,主持籌辦“徐伯璞作品及所藏書畫展覽”。此展相繼在江蘇省美術館和沭陽縣舉行。徐伯璞是江蘇省文史館員、沭陽縣政協委員,新中國成立前曾任國立劇專校長等職,與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過從甚密,藏有數十位名家書畫作品。
本來沭陽縣委要提拔趙梅林到鄉鎮任職,但這時,全國各級政協正在恢復文史資料工作,他既擅書畫又有好文筆,遂被調到縣政協任文史辦主任。從此,他與徐伯璞走動甚多,趙梅林夫婦對徐伯璞多方面給予關心和照顧。
趙梅林對書畫藝術十分癡迷,已有扎實基礎,徐伯璞深為喜愛,決心幫助他找名師。徐伯璞去函給李苦禪,因李苦禪生病未果。他又帶著趙梅林到南京師范大學拜見楊建侯教授。楊建侯看了趙梅林的作品連聲稱贊,但說:“趙梅林畫的是大寫意,我原是畫西畫的,后畫小寫意花鳥,風格不同。”這樣,他第二次拜師也沒有成功。
1983年,趙梅林被沭陽縣委作為后備干部選送至淮陰(現淮安)市委黨校深造。這時南京下放干部花鳥畫家董少仙認識了他。董少仙認為趙梅林是難得的書畫藝術人才,回到南京后,通過陳大羽先生的學生李羅牽線,帶他到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陳大羽先生家拜師,陳大羽先生看了趙梅林的作品,欣然收下這個徒弟。他的第三次拜師終于成功了。
陳大羽先生是齊白石老人的高足,金石派大寫意花鳥畫大師、書法家、篆刻家,所畫的大公雞更是出名。他收徒有三個條件:一要人品好;二要有相當書畫基礎;三要介紹人可靠。這三條都滿足了,還要報學院批準。
趙梅林向沭陽縣委領導提出申請:組織上既然送我上市黨校學習,我自幼愛好書畫,請求組織改派我上南京藝術學院學習。沭陽縣委領導重視人才培養,同意為他交學費,送他上南京藝術學院。
1984年,趙梅林進入南京藝術學院,圓了他上藝術院校深造的夢。在陳大羽先生培養下,趙梅林成長迅速。一年的學業很快結束了,陳大羽又想讓趙梅林讀他的研究生,但一算他年齡已過了杠。此時趙梅林認識到,他走上專業之路太晚了,必須奮起直追。他更刻苦努力,特別對金石派大寫意花鳥畫精心研究。就這樣,他在陳大羽先生身邊學了一年又一年,學做人、學書畫、學刻印、學文史。在校幾年中,他作書、作畫數千幅,刻印百余方。陳大羽先生對趙梅林大加贊賞,親自為他賜題齋號“遲遲堂”,意思是感嘆趙梅林出現在他面前太遲了,寄寓大器晚成的愿望。
1988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辦公室主任退休,陳大羽先生與學校一并向教委商談,擬調趙梅林接任美術系辦公室主任兼教學。正在商談關口,卻因趙梅林夫人李玲突發急病住院而未果。這期間,他的印章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首屆全國篆刻藝術展”,書法、繪畫作品多次入選海內外大展。
陳大羽先生考慮到趙梅林應有好的創作條件,特向淮陰(現淮安)市委領導寫信推薦他,將他從沭陽縣調到淮陰市書畫院工作。從此,他真正走上了追求書畫藝術的道路。
十余年埋頭創作
趙梅林在畫院的任務就是每月上交一幅作品,其余工作是自己研究專業知識,這是他夢寐以求的。
他埋頭創作十余年。十余年中,他經常把創作好的作品帶到南京,請老師指教。
陳大羽先生稱贊他:“在傳統上肯下功夫,作品有新意,大有希望。”陳大羽把自己所得的齊白石老人的真傳,悉心傳給趙梅林。齊白石老人的兒子齊良遲先生看了趙梅林作品后評價“畫筆古拙”,為他題詞“白石再傳”。
趙梅林書、畫、印齊頭并進。書法從顏、柳楷書入手,廣臨漢碑、秦篆、行草法帖;治印,從潘天壽指引的《匋齋藏印》漢印入手,繼承齊派篆刻;繪畫,更是形成筆墨靈動、用色豪放的特色。他在大塊墨色中潑入或紅或綠或黃的艷色,不但不俗,反而有力。他的畫中有刀工斧鑿,有書法味、有金石味,真正做到了畫中有書,書中有畫。
趙梅林畫花、畫鳥、畫魚蟲、畫蔬果,當然也繼承了陳大羽的公雞技法。為了畫好雞,他在家中養雞數十只,觀察寫生。他畫雄雞、母雞,也畫雛雞;他畫單雞、雙雞、群雞,還畫百雞。他筆下的雞,因來自生活,更加生動,更加厚重,寓意也更為深刻。
趙梅林的作品屢屢獲獎:1990年,入展臺灣亞洲美術協會第三屆書畫展;1992年,入展臺灣“亞洲地區書畫展”(陳大羽的早年學生、臺灣著名畫家陳丹誠評價說:“觀梅林先生作品,得吾師神韻。”);1993年,在紀念毛主席100周年誕辰之際,他的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 同年,入編西泠印社《中國印學年鑒》;繪畫獲得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畫博覽會”優秀獎;1996年,書法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等舉辦的“首屆孺子牛杯全國書畫大展”。此外,還連續多屆入展“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書法作品選刻于黃河碑林、蓮花山元極碑林、翰園碑林,等等。
2001年,陳大羽先生病重。陳大羽先生指名要趙梅林來南京陪伴他,一直陪伴到2001年6月1日凌晨。這天陳大羽先生駕鶴西游。陳大羽先生在病榻上還教導趙梅林:“我把幾十年的畫雞經驗傳授給你了。你有生活基礎,有悟性,又勤奮,相信你會把雞畫好的。書、畫、印要齊頭并進,你會有希望的。大寫意畫要反反復復地畫,沒有捷徑。當年齊老師也是這樣教導我的。”
不懈的藝術追求
北京城建集團,是鐵道兵集體轉業的單位,從集團領導到各部門領導,有一大批書畫愛好者,公司領導還是中國書協的理事。2002年,城建集團幾位書畫家的作品與趙梅林的作品同時參加臺灣書畫展,并編入畫冊。他們對趙梅林的書畫非常贊賞,于是特邀請趙梅林到北京辦書畫展。
于是,趙梅林帶著五十多幅作品進京,畫展辦得十分隆重。城建集團領導對趙梅林說:“當年陳大羽先生把白石老人藝術帶到江蘇,今天你又把陳大羽先生藝術帶到北京。”
之后,趙梅林在北京買了房,常住北京。他受到北京齊白石流派畫家的歡迎,他們相互切磋,從事藝術交流與慈善事業。他受多地書畫界邀請,在北京、上海、青島、佛山、石家莊、桐鄉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
2005年,在當時的淮安市委領導邀請下,他帶著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之一謝冰巖、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馬紹孟、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趙立凡、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謝方開、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王永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軍旅書法家任秀華來淮安舉辦了“鄉親七人書畫聯展”,中央電視臺專程采訪報道了這一盛況。
2006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文化廳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了“趙梅林書法篆刻展”,同時出版《趙梅林書畫作品集》。
名家的評價與大師的感嘆
2003年,他創作十多米長卷《百雞圖》受到書畫藝術界很高評價。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認為趙梅林畫雞“變化多,是從生活中來的。把書法、刻印融入畫法中,落筆千鈞”。
齊白石弟子、著名書畫家婁師白亦看重趙梅林,給出“你學大羽算學到家了,畫的雞有大羽的精氣神,又能出新意,有自己的面貌。白石老人就是推崇‘獨步畫苑的人,要求‘刪去臨摹手一雙。你畫的雞,姿態多,變化多,證明這是從生活中來的。你把大羽先生書、畫、印都繼承下來了,又能融合一體,這也是白石老人的藝術重要特點之一”的中肯評語。
徐悲鴻弟子劉勃舒、韋江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趙信芳,軍旅書畫家、中將韓德彩、朱錦林,中國書協原顧問謝冰巖、權希軍,齊白石孫女齊秉慧等等都用他治的印。
2011年春節前夕,著名藝評人、書畫鑒藏家夏鋤帶著趙梅林的作品來到了國學大師馮其庸家。看了趙梅林的作品,馮老先生有一番感嘆與評價:“齊白石一派的大寫意花鳥是真正的大寫意花鳥,‘青藤白陽、趙之謙、吳昌碩多是只畫花不畫鳥,齊白石才把大寫意花鳥發展到了頂峰。學齊很容易得氣勢,但內涵的東西往往不足。陳大羽學齊白石算是最好的一個。他學齊從源頭學起,金石書畫樣樣學,并在畫雞上有了大突破,是現代畫雞圣手。趙君不愧是陳大羽先生高足,他畫的雞的造型比其師更豐富,這一點難能可貴。學吳昌碩、齊白石、陳大羽一路的‘金石派確實比較困難,因為這些前輩們太優秀了,筆墨功夫已登峰造極,很難超越,學不好就會流于粗俗,大寫意花鳥最忌筆軟和色臟以及一味奔放。趙君的畫線條渾厚奔放,力可扛鼎,這顯然是得力于他的書法功力和金石功夫。另外,趙君最可貴之處,是他的繪畫題材特別廣泛,如地瓜、蒲草、黃鱔、黑魚等都可入畫,這主要來源于他在江淮的生活經歷,有濃重的鄉土氣息和時代感,這較他的前輩們算有了突破。照此發展,其前途不可限量。”
趙梅林現在是國家高級美術師、央視書畫院推薦畫家,身兼中華書畫協會第二屆常務副主席、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中國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紫禁城書畫藝術協會理事、北京市慈善協會藝術院副院長、南京金陵書畫院名譽院長、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顧問等職。趙梅林作品被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李可染故居陳列館、“臺灣”中興大學、韓國碑林、澳洲中國美術館等海內外多家文博單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