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芬
這些文字,盡管我已經咀嚼了很多遍,但再次親近,仍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在洋溢……
在這些茂盛如草原一般鮮活的文字上,一個又一個孩子,其實早已是老壽星的年齡,但,他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的身上永遠散發著清新的氣息,他們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他們喂養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長大。
一
那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叫平橋村。
在那一片樂土上,掘蚯蚓、釣蝦、放牛,對如今城市的孩子們來說,又是怎樣的誘惑?具有多大的引力啊!
那豆麥,那水草,那月色,那笛聲。
那漁火,那趙莊,那社戲。
那船頭激水的潺潺是一代一代孩子夢中的縈繞。
阿發的那一句:“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可謂是經久不衰的臺詞。
那是一顆怎樣無私淳樸的童心啊!
那是尚未被世俗利益污染的童心啊!
在當下這個熙熙利來嚷嚷利往的社會,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品質!我每每留戀這些文字的時刻,都能享受到——平橋村吹拂著的那一股股淳樸溫情、慷慨好客、友愛熱情的清風。
又不禁想到少年閏土身上閃爍的光芒。
少年閏土邀請迅哥兒夏天到鄉下的海邊,面對那一望無際的碧綠,在士大夫家庭生長的迅哥,沖口而出地問到:“管賊么?”“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猬、猹。”
多么單純純凈的阿發們!用信任、愛心與人交流。他們全然不理會輩分的差別,用淳樸的真誠的心熱情地招待遠方來的小朋友,年幼的閏土不論身份地位的不同,無私地與迅哥分享著自己的樂趣。
童心一派天然,絲毫未受到等級觀念和宗法思想的污染,多么溫馨,多么清純,多么風和日麗!
我被他們簇擁著,我的一屆一屆的學生們被他們擁簇著。
這樣的成長才是未被污染未被篡改的人生。
二
我讀著《城南舊事》的時刻,我的童年早已遠去了。
但,我一遍遍的讀著英子的故事,猶如重拾童年的時光。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爸爸的這句話兒,對如今在溺愛的溫室長大的孩子,是多么寶貴的箴言!就是對成人也是一種激勵吧。
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鎮定,英子安靜。
英子看著那垂落的夾竹桃,默念著: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太小太小的英子,稚嫩的雙肩就承擔了她這個年齡不應承擔的責任。
我一下明白:堅強原來不是以年齡來衡量的。
長大原來是內心一種堅強的承擔!
在我讀到《孤獨之旅》時,我更加堅信了。
少年杜小康失學了,去放鴨成了他生活的重要內容。
杜小康注定了要在無邊的蘆蕩接受磨難,接受孤獨。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鴨子被雷電驚嚇了,鴨欄又恰好被風吹開了,鴨子們都跑了出去,杜小康在經歷追鴨、復得、迷路、痛哭的過程后,終于迎來雨過天晴,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突發的逆境造成了杜小康長大了。
那份寶貴的孤獨,已經撕去了杜小康幼稚的外殼,仔細的雕刻了杜小康的靈魂。
“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并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在這些長大了的、漂亮了的鴨們背后,我們看到了那個少年的身影,他也長大了,堅強了,成熟了。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里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
我讀著這一段優美而溫暖的描寫,讀著杜小康的堅強、成長和收獲,再一次深刻理解了冰心對生命的詮釋——
“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尚不美麗?”
我再一次明白:真正的長大是不以年齡計的,真正的長大應是心靈的堅強,是學會了擔當!
孩子與孩子的精神總是相通的。
三
教科書上的這些孩子們,多么美麗和純凈,他們是人生最豐富的營養,他們該為人生打上多么珍貴的精神底色。
面對在文學世界里生活的這一群群小天使,我們沒有理由停下腳步放棄對生活中真善美的找尋。
那些永遠活在教科書上的孩子,那些活在經典里的孩子,給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以經典的滋養與浸潤。
閱讀經典,相信經典,經典就會變成生活。
我相信經典的力量!童年聽到的聲音、讀過的故事一定是成年后的方向。
我相信經典里的這些孩子永遠都是生命的鮮活!
“人生美學和美德,在兒童身上是存量最大的,只有思想成熟并保持一顆童心的人,才是美的成年人。”
一直相信:閱讀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但愿我們能讀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就像顧城詩歌說的:
讓天空永遠藍瓦瓦,
讓太陽永遠笑哈哈,
讓世界上永遠有童心……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50中學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