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琴
【內容摘要】現在的很多學生是非觀念淡薄,責任感不強,助人為樂的品質也缺失,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學生們變成這樣,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會的原因,但是,我們學校、老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心中少愛,感化不了學生,學生的各種優秀品質怎么培養呢?愛是教育的根本,教師要心中有愛,才可以教化學生,讓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愛 ?寬容 ?理解 ?賞識
曾經,中國的教育是那么博大精深,正所謂師道尊嚴,教師有教師的樣子,學生有學生的樣子。雖然,古代的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但是畢竟留給后人很多的財富……然而,現在的學生是怎么了,是非觀念淡薄,缺乏感恩的觀念,處處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什么責任感。我們教師們又何嘗不是啊,教師的工作熱情淡化,責任心不強了,他們的愛心不知何時也沒有了,不再把賞識贊譽之辭給予學生。慢慢地,學生們業變了,變得悲觀,變得自私。其實,教育的真諦是愛啊,我們呼吁給學生一些愛,這是班主任管理之中的必勝法寶。現在,我就談談在實際教學之中,怎么去給予學生更好的愛。
一、用愛心溫暖孩子們的心靈
班主任心中要永遠裝著愛,這個愛時時刻刻是熱乎的。班級中有一些留守學生、父母離異學生、學困生,他們的內心敏感而且脆弱,他們渴望成功,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但是,卻往往事與愿違,得不到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認可,班主任這時候要多多關注他們,多多給予愛心,用愛心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反之,班主任若不理睬他們,只關注那些學習好的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笑容滿面,對他們則是冷若冰霜,這些做法將加深這類學生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
如,我們班級的邵某,是個有個性的女孩子,父母早年離異,她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偶爾的父母探望,也難以彌補這個孩子內心的傷痛,她很敏感,也很自卑。剛認識她的時候,她常常不完成作業,經常與同學發生矛盾,還時常與老師頂撞,很多老師也基本放棄她了,但是我沒有放棄她,我知道這樣的孩子缺乏的是真正的愛,這種愛源自于我們每一個人,既有家人,也有學校的教師和同學,我常常找她談心,談未來,談生活,談學習,逐漸和她拉近距離,讓她感覺她是班級的一員,有責任、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我也組織班級干部同學積極走進她,讓她多參與文體活動,并給予她更多的任務,慢慢地她變了,變得不那么逆反了,臉上的笑容多了,一次歌詠比賽,她策劃的節目得了一等獎,我們為她鼓掌,她趴在我的肩頭哭泣,說“謝謝老師,您沒有放棄我!”這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美麗,是大家的愛心溫暖了這個孩子的心靈。
二、讓愛的腳步放慢些
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國兒童創造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先驅,他認為孩子的創造力需要解放和培養,而教師需要學會耐心等待。作為班主任,我要在實踐中學會等待,把自己愛的腳步放慢些。等等那些還沒有準備好的學生們,相信他們會迎頭趕上的。培根也說過:“無論何人,失去耐心就失去了靈魂。”教師必須擁有一顆等待的心來對待學生,等待他們逐步改正錯誤,等待他們把字寫好,等待他們成績的提高,等待他們理解、關心別人,等待他們關心班級……
王某,是個很淘氣但很聰明的男孩子,上課常常不注意聽講,擾亂他人學習,作業也時常不寫,尤其是他有小偷小摸的壞習慣,背地里很多的同學都叫他“三只手”。他卻是不以為然,很多次,事實就擺在面前,他還是不承認,我也是很撓頭,我告誡自己:這樣的孩子,既要保護他的自尊心,也要想出辦法、付出極大的耐心來等他。有的老師說,這孩子沒救了,你就別管了。我想我一定不可以放棄,既然選擇去教育他,就需要多給他時間與機會。之后的每一次“東窗事發”,我并沒有馬上去找家長,或把他推給學校,而是積極引導,講教育故事,用血淋淋的悲劇故事讓他悔悟,還經常講法律知識讓他成為知法懂法的人,慢慢地,他改正了,一次次的發自內心的哭聲,讓我真的感受到他變好了!
三、多給孩子豎大拇指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人類的需求好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班主任要積極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成績差可能愛勞動;愛打架罵人可能仗義率真……只要找,還是可以找到他們身上優點的,并要用賞識的語言激勵他們。讓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知曉自己也是可以發光的,一樣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張某,是個內向的女孩子,智商低,學習成績極差,天天獨來獨往,我知道她有的時候聽不明白話,同學們也有意疏遠他,她沒有朋友。有一次,我發現她喜歡和低年級的孩子玩耍,并且玩得很開心,我知道那是我們把她忽視掉了,其實她也有優點的:她守紀律,上課從來不睡覺;勞動的時候任勞任怨;有愛心,給家庭困難的學生捐款,她捐得最多……想到了這些,我的眼睛濕潤了,接下來的時間,我和同學們都積極鼓勵她,和她多接觸,時常給她鼓掌,一次次贊許的話語,讓她慢慢地自信起來。
愛是最美的語言,它具有無窮的魅力,愛心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根本,班主任心中要永遠有愛,班主任只有愛學生越深,教育學生的效果才越好。因此,班主任要給予每一個學生愛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從生活、學習上的小事做起,用愛譜寫教育的華章。
【參考文獻】
[1] 李愛民. 初中班主任情感教育方法的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2012(07).
[2] 宋玉珍. 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的措施[J]. 教書育人,2012(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桃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