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桐
摘 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新聞單位是黨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耳目,新聞從業人員有著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有著根本一致的利益,一切行為以社會主義事業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為出發點與歸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是我國新聞倫理的根本原則和首要規范,也是我國新聞工作者一切新聞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黨和政府、國家和人民、報道對象、新聞單位、受眾、同行是與新聞記者密切相關的六大利益相關者。我國新聞記者應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在處理與這六大利益相關者時能遵循新聞職業道德。新聞記者只有全面準確地認識國情、讀懂國情、立足國情、才能正確地看待新聞事實、找準新聞角度、把握新聞報道;才能引發廣大受眾的共鳴,承擔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新聞;職業道德;黨建
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持行為規范的總和。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產物,是職業責任、職業權利和職業利益的高度統一。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是黨的新聞事業發展及媒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其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新聞倫理就是新聞職業道德,它是指新聞工作者在長期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調整他們之間及其與社會組織、公眾之間相互關系的規則或范式。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建設的過程,也就是媒體創建品牌、塑造形象的過程,是奠定事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新聞倫理是新聞記者的行動指南、動力源泉、心理調節器和評價標尺。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新聞單位是黨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耳目,新聞從業人員有著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有著根本一致的利益,一切行為以社會主義事業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要為出發點與歸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是我國新聞倫理的根本原則和首要規范,也是我國新聞工作者一切新聞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黨和政府、國家和人民、報道對象、新聞單位、受眾、同行是與新聞記者密切相關的六大利益相關者。我國新聞記者應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在處理與這六大利益相關者時能遵循新聞職業道德。新聞記者只有全面準確地認識國情、讀懂國情、立足國情、才能正確地看待新聞事實、找準新聞角度、把握新聞報道;才能引發廣大受眾的共鳴,承擔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
通過開展黨建工作加強主流媒體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是一舉兩得、事倍功半的舉措。黨建工作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純潔性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與新聞記者在采訪報道中應終身遵循的原則如合法性原則、真實性和客觀性原、社會責任原則、減少傷害原則、清正廉潔原則、回避原則、更正與答辯原則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大范疇是我們黨在長期黨的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十六大進一步強調將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鮮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設這個范疇,十八大時增寫了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從而將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完善為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純潔性建設的“六位一體”,使黨的建設的內容和范疇更加符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特點。
一、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領新聞記者工作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思想理論建設解決的是思想意識問題。做好新聞工作不只是依靠知識、技巧,而是要有新聞精神,在我國,這種新聞精神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只有將其中的認識和方法運用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做到既堅持黨性原則,又遵循新聞傳播規律。
主流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新聞記者只有全面準確地認識國情、讀懂國情、立足國情,才能正確地看待新聞事實、找準新聞角度、把握新聞報道;才能寫出具有客觀性、現實性及前瞻性的報道;才能引發廣大受眾的共鳴,承擔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通過支部學習、小組討論,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加強黨的思想理論認識,能幫助新聞記者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更好地認識國情,把握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相關知識;提升國情思維,增強唯物思維、辯證思維與戰略思維。
二、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用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引領業素養優良的新聞記者
作為新聞記者,在履行自己職責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其次才是自己的專業職責,再次是自己對具體服務的傳媒的職責,最后才能考慮個人的利益,這是新時期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價值追求。作為主流媒體單位要從嚴管理,建設一支黨性強、專業過硬的隊伍是干好事業的關鍵保障。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黨要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力的執政骨干隊伍,這同樣適用于對新聞一線骨干選拔的要求,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就是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具備職業精神,一是尊重事實的求實精神,二是客觀公正的理性精神,三是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德的核心就是黨性,堅持黨性原則,是新聞記者的核心職業倫理觀。當前,新聞戰線開展的“走轉改”活動,就是引導新聞記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堅持社會責任原則,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大眾
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實踐的歷史經驗總結,是全黨始終堅持和不斷發揚的三大優良作風。新聞記者堅持黨性原則的外在表現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踐群眾路線,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大眾。在新聞宣傳工作中推進作風建設、改進新聞報道的核心就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解決“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等問題。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四、把制度建設貫穿于于新聞職業道德建設中,杜絕新聞倫理失范行為。
制度是實體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的總和,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必須強化程序性制度建設,堅持實體性與程序性的高度統一。制度建設目標強調嚴密,因為程序嚴密與否,關系到制度的執行效果。一是要嚴格制度制定程序。對制定工作規劃、調研報告起草、征詢意見、審定試行、反饋修訂、正式實施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明確規定。二是要嚴格執行程序。對制度執行中的程序變通現象進行制止和處罰,確保制度按程序執行到位,減少制度執行的自由裁量權。三是要針對當前程序性制度缺乏問題,按照程序嚴密的要求,本著科學的精神對制度建設的每個環節精心設計,加大與實體性制度配套的程序性制度建設的力度。
遵守新聞倫理是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底線,既要依靠個人的職業素養進行規范,又要通過制度進行約束規范。好的制度能讓壞人變好,壞的制度能讓好人變壞,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如何制約無形的權利,需要公正、科學、規范的制度將權力關進籠子。新聞采編規范應包含一般性制度規范、鼓勵性制度規范和懲罰性制度規范防止新聞記者的新聞倫理失范行為,例如治理有償新聞、抵制低俗新聞、防止新聞炒作等。
五、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增強新聞記者自我凈化能力。、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然而,時至今日虛假新聞仍不斷出現,這些虛假失實新聞不僅有損媒體形象,也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防止虛假新聞有多種措施,對新聞從業者專業精神的培養,強調新聞自律約束,提高專業素養、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培訓機制等,對新聞記者的廉潔自律的要求是堅守職業道德的基本防線。在主流媒體單位,將黨風廉政建設和注重新聞記者廉潔教育相結合,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監控機制,相對應的是堅持采編、經營分開的管理制度,引進社會廣泛監督機制,建立記者采編活動信用體系,加強采訪環節、編輯環節管理等管理措施。
黨的建設就是組織的建設,一個組織要生存、發展、壯大、必須高效高質運行,如何保障其運行,就要有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制度體系。在黨的這五項基礎性建設中,思想建設是根本,是堅定信仰前進的動力。新聞記者的靈魂就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黨的組織建設為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提供組織保證,對于新聞工作,就是從嚴管理,建設一支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高的干部隊伍。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關系到黨的形象和機體健康,作為黨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耳目,新聞記者更需要加強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黨的制度建設提供運行機制,新聞單位采編管理規范作為職業規范,讓全體新聞從業人員都能自覺恪守職業道德和工作準則。
參考文獻:
[1]黨建一本通——十八大后的黨建工作創新,紅旗出版社,2013,1.
[2]新聞記者培訓教材2013年新版,人民出版社,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