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科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社會管理體系不斷健全,這些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有利環境,但也要看到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增長的轉換,國家和企業改革的法規政策不斷出臺,涉及到眾多群眾的根本利益,由于部分責任主體對其穩定風險評估的不充分和不全面,引發了諸多新的信訪問題,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一、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定義及作用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指對出臺前的重大決策和排查出的不穩定因素進行分析,超前做出穩定風險評價和趨勢估計,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和預案,有效規避、預防、控制可能產生的穩定風險過程。實質是對其可能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和不穩定因素進行預防,包括信息收集、研判、制定預案等,從源頭上預防和消除風險隱患,促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有助于社會矛盾的化解和群體性事件的預防。
二、我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的現狀
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在我國已經進入實踐階段,實踐中形成了四川“遂寧模式”和江蘇的“淮安模式”,這些模式奠定了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的理論基礎,為風險評估提供理論支撐。國家政府部門和各大企事業單位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實施推進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和成績,但由于目前中國社會轉型期的部分重大事項中社會穩定風險的分析還不夠深入,對重大事項可能引起的風險認識還不夠清晰,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
一是部分基層單位和部門對“穩評”工作重視不夠。對于日常排查出的不穩定因素和矛盾糾紛的穩定風險評估的不全面,無法掌握風險動態,不能做好風險預警。二是“穩評”工作業務水平亟待提高。在“穩評”工作中對于相關因素的分析不不夠專業和全面,無法保障評估質量和評估效果。三是相關部門和群眾的民主參與程度不夠。專業部門責任意識和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不強,不能對即將出臺的重大事項理性分析,提前拿出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
三、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建議
基于對遼河油田信訪形勢及“穩評”工作的調研了解、分析思考,可知深入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是預防和杜絕規模性群體事件發生,維護員工群眾合法權益的有效保障,有助于企業穩定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要高度重視,廣泛宣傳,深刻理解“穩評”意義。
只有領導高度重視“穩評”工作,才能真正嚴格落實“誰主管、誰負責”、“誰決策、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企業前期出臺的改革措施、政策法規等重大決策的利弊凸顯,決策者清醒的認識到認真開展重大事項決策前的“穩評”意義重大。領導對 “穩評”工作的重視是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的提高,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續,是有效落實“穩評”,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和基礎。
二是要應評盡評,剛性執行,強化推進“穩評”程序。
將“穩評”作為重大決策的“前置條件和剛性程序”,做到應評盡評,評估過程中嚴格按照“合法合理、科學民主”的原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科學、規范的評估標準,深入調查研究,多渠道、多方式、多層次征求意見,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充分論證,確保評估工作全面、客觀、準確,使評估結果科學、合理、有效,對重大事項決策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三是要加強培訓,提升技能,切實提高“穩評”質量。
高質量的“穩評”結果是確保企業科學決策的前提,而“穩評”工作不僅僅是評估者態度問題和評估程序問題,更是專業知識,評估技能和經驗的積累。很多評估項目涉及不同領域的業務知識和以及不同素質的利益群體,多種誘發穩定風險的元素都對“穩評”的執行者和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穩評”工作小組和參與人員的業務培訓,使其更加了解和掌握相關“穩評”的業務知識和評估方法,提升“穩評”技能等切實提高“穩評”質量。
四是要科學決策,有效處置,合理運用“穩評”結果。
“穩評”結果是重大事項審批和決策的依據之一。我們要嚴格按照“以人為本、公平效益統一”的原則,統籌考慮發展需要與人民群眾承受能力,統籌考慮人民群眾長遠利益與現實利益,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實現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以“穩評”結果為依據,進行科學決策。不論存在高等級風險、中等級風險、低等級風險,可否實施,最后處理過程中都要做好解釋、說服和引導工作,妥善處理相關群眾的合理訴求。
不穩定因素矛盾糾紛“穩評”結果對于維護企業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不穩定因素矛盾糾紛的“穩評”結果是低等級或中等級風險,信訪及企業相關部門可以進行預警處置,制定化解措施等方法源頭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不穩定因素矛盾糾紛的“穩評”結果是高等級風險,難以化解調和,并且涉及利益群體規模較大,則“穩評”結果是采取新的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據,從根本上消除不穩定風險。
五是要強化督查,加大考核,嚴格落實“穩評”責任。
完善和落實“穩評”責任追究和倒查機制,促使各級責任主體更加重視風險評估工作,依法依規實施運作,成為有關單位和部門的自覺行為和規范動作。對“穩評”工作進行專項考核,并將考核評分納入信訪穩定工作考核標準內,對應評未評和不落實“穩評”的責任單位將追究責任,實現“穩評”工作的過程監督和責任查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