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拉鋼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城市正處于一系列激烈的社會經濟變革之中,面對經濟體制轉軌、產業結構調整、城市急劇擴張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等諸多變化,傳統城市規劃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在新的形勢下,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把握好規劃原則,適應政府職能的轉變,真正成為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這對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有必要對當前城市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進行分析,尋求解決對策,使我們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事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一、正確認識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要建設好城市,必須有一個統一的、科學的城市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來進行建設。城市規劃是一項系統性、科學性,政策性和區域性很強的工作。它要預見并合理地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規模和布局,作好環境預測和評價,協調各方面在發展中的關系,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使整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骨、肉”協調、壞境優美的綜合效果,為城市人民的居住、勞動、學習、交通、休息以及各種社會活動創造良好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形勢很好,城市正處于一系列激烈的社會經濟變革之中,面對經濟體制轉軌、產業結構調整、城市急劇擴張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等諸多變化,針對當前城市規劃中出現的新趨勢,凸顯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面臨著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挑戰。
二、當前城市規劃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實施手段相對缺乏造成了規劃管理難度加大
一是城市規劃依法審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應由政府審批,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法定的審批,城市規劃管理的權威性將受到嚴重挑戰。規劃實施管理依據的不充分,容易造成決策失誤。所以,出現了個別房地產企業隨意改變規劃等違法超建現象。二是城市規劃執法主體管理職能健全不到位。當前,很多城市的規劃執法主體管理職能被肢解,城鄉一體化規劃管理模式尚未形城市的有效規劃管理。三是規劃工作經費匱乏,每年的規劃編制、新技術應用、城市勘察上的資金投入不足。四是城市規劃人員素質不到位。當前,部分城市存在規劃管理執法力量不足,處罰標準偏輕,規劃執法水平與繁重的城市規劃工作不相適應的問題,城市規劃專業人才亟待引進,城市規劃人員素質函待提高。
(二)規劃管理的公眾參與機制匱乏
目前,我國多數城市的規劃管理還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務,并沒有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聰明才智。對規劃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評價,并沒有形成一個順暢的、有序的表達機制。這也導致我們的城市管理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的表現在部分政府部門過分的追求經濟利益,忽視了城市規劃管理在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推進整個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應該說,城市規劃管理是社會多元主體追求城市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識,是一種在矛盾交織的環境中形成的一種公共性、協商性的機制,是一種利用人類的理性對城市資源進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動。因此,在這種不確定的城市規劃管理大環境下,要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聰明才智。而當前,社會公眾的參與觀念尚未樹立,歸根結底是我們現行的城市規劃管理法制中缺乏明確的群眾參與機制程序,迫切需要健全完善。
三、當前城市規劃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一)統一協調,規劃先行
城市規劃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鮮明,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市場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實施。總的來說,就是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綜合協調,做到一張藍圖畫到底,既要考慮城市總體布局,也要考慮城市某個區域的布局。在規劃過程中,可以實行規劃公示制度,建立規劃分級審批制度,保證規劃制定的科學性。同時,讓群眾多了解、監督規劃的實施,可以減少規劃實施時的阻力。
(二)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在城市的規劃管理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著手,逐步探索出一套適合本城市的規劃管理模式。同時,要堅持量力而行,科學合理的確定城市各項建設指標,對一些重大問題,要在綜合調研、深入論證的基礎上研究確定,切忌倉促拍板,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當前,我國部分城市在規劃建設過程中,資源占用大,能源消耗多,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因此,我們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應當把樹立節約、集約的原則,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結構,不斷提高對城市發展可能出現的矛盾的預見性,從而實現城市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三)突出經濟發展,兼顧環境效益
人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是人類的共同責任,也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基本原則。在城市的規劃管理過程中,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辯證關系。要注意保護城市生態建設,防止污染公害,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和市容環境衛生建設,保衛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的傳統風貌,保護地方的地方特色。在規劃建設管理中,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不能走過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確保城市經濟發展與規劃建設同步進行。是基于上述的環境危機,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熟悉到了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并開始運用科學的規劃指導城市建設。
(四)加強公眾參與,確保規劃公開
城市的規劃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題的行為,政府、開發商、投資者、普通市民等與城市的規劃管理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我們在城市規劃管理中要完善有關信息公開制度、群眾參與程序,構筑起不同主題都能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得到順暢表達的體制機制,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在法律上,政府應當設計一些公開城市規劃管理的信息的范圍、時機、方式等制度,保證政府在從事城市規劃管理的行政行為時,能充分聽取有關利益主體的呼聲。
總之,在城市的規劃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科學的態度規劃城市,以務實的作風建設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就一定能建設適宜人類居住的生態、和諧、美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