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恭銘
摘 要:大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當前我國大企業稅收風險防范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在稅收風險理念方面,風險識別評估方面和信息人才方面。因此在大型企業稅收風險管理方面,應該更新風險管理的理念,在識別和評估方面更加科學,實現信息的共享和人力資源的極大豐富
關鍵詞: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大企業
對于大企業概念的界定,在國內外有著不同的范圍,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口徑,而且即使在我國由于統計的依據不同,大企業的概念也處于變化之中。本文主要以稅收口徑為依據來對大企業進行界定。在我國,大企業主要分布在三個行業領域:分別是石油電力、金融保險、其他大型國有企業,而在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中也有分布,從2009年開始,稅務機關確定了45家定點聯系企業。
(二)稅收風險的定義
稅收風險和稅務風險有比較密切的聯系,但是本質上是不一樣的,稅收風險是從國家監管機關的角度出發,考慮的重點是稅收征收不足給國家帶來的風險;而稅務風險是針對的市場征稅對象,考慮的是企業應對稅收政策變化的風險。本文的稅收風險管理是指國家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如何以最低的征收成本,防止稅收流失,保證征收對象遵從度的管理過程。
(三)稅收風險的表現形式
首先是稅源的監管方面,稅源監管方面的風險主要來自于稅收收入的流失,近來年,我國在稅收方面違反稅收法規,偷逃稅款的案件不斷的增加,稅收流失總量不斷的增加。其次是稅收增收執法過程中的風險,稅收執法過程中的風險種類很多,包括執法過程對于程序的踐踏,對于稅收法律條款理解的偏差,稅收過程中自由裁量權的過度使用等等。
二、我國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現狀和問題
(一)我國大企業稅收管理現狀
1.有統一的管理機關
作為國家稅收中的重要部分,大企業稅收一直是重點監管對象,為了強化對于大企業稅收的監管,從2008年開始,我國的稅務系統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2008年我國稅務總局增設了大企業稅收管理司,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大企業稅收管理司為主導,地方稅務機關配合的大企業稅收管理局面。
2.建立起了風險管理體系
大企業稅收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風險管理制度方面和稅收風險管理方式上。在風險管理制度方面,國家個部位先后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和《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等。這些稅收法規的頒布,主要是引導大企業做好稅收風險防控,協助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在稅收風險管理方式方面,主要是轉變了監督管理方式,從曾經的時候監管變成了如今的事前監管,由此就改監管方的被動為主動。
(二)大企業稅收管理的問題
1.管理者稅收理念偏差
管理者稅收理念的偏差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體現,首先是管理者對于稅收風險管理的認識有偏差,在稅務機關看來,稅務風險是企業帶來的,因此只要將稅收足額收繳就可以完全的避免稅收風險;其次是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稅收過程中的行為偏差,還是按照過去行政管理時期的稅收管理模式在進行,因此在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上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甚至于使企業有了不被尊重的體驗,導致產生稅收風險。
2.稅收風險管理流程偏差
稅收風險管理過程非常的復雜,這里我們將其簡化為稅收風險的識別評估和稅收風險的處理兩個過程。在稅收風險的識別評估階段現有的方式是統一將可能存在的風險按照企業的遵從度分為多個級別,按照高、中、低等幾個風險程度來進行區分。但是在企業定級的過程中,對于尺度的掌控沒有明確的標準或者說客觀的標準,舉例來說,對于遵從度較低的企業來說其可能被劃入稅收風險高的類別,而在這個類別中可能還存在惡意欠稅的企業,因此這種劃分缺乏合理性。而在風險處理過程中,現有的操作程序是對于稅收風險較低的企業實行三年一評估,評估的間隔過長,不利于評估的科學性。
3.信息失真,人才缺失
對于大型企業而言,其業務內容非常的豐富,涉及的地域也非常的廣泛,而我國稅務機關實行的是屬地管理,因此在不同的地區之間會存在管理困難等情況,因此各地區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非常的低。同時,現有的大型企業多使用現金的財務軟件,模塊化較為普遍,但是對于信息的再分解就十分的困難,信息的準確度受到了影響。除了信息問題,對于稅收風險管理的人才缺失也十分嚴重,稅收風險管理的人才不但需要在會計財務方面十分精通還需要對企業管理、法律等方面有較高的專業素質。
三、我國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對策
(一)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理念更新
對于大企業稅收風險的認識必須上升到新的高度,用正確的全面的稅收風險管理思路指導稅收工作,從宏觀上進行把握,在大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融合進稅收風險管理理念。同時在稅收征收機關方面,首先應該在思路上進行調整,運用現代的管理思路和技巧,始終本著為企業服務的態度來為進行稅收的征收工作,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
(二)改善稅收風險管理流程
風險管理流程的改進主要是在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方面,在風險識別階段征稅機關應該將其收集到的材料數據與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過程結合分析,并與第三方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比對,找出大企業風險可能觸發的節點。對于風險的評估,必須建立起科學的評估體系和客觀公正的等級區分制度,對于高風險的企業應該建立起高風險企業詳細分級數據庫,完整的分析企業的現狀和歷史,科學的進行分級。
(三)實現信息共享,加強人才的培養
稅務機關在防控稅收風險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好信息和人才優勢。在信息方面要協調好各地區之間的稅務機關,尤其是各界別稅收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暢通信息渠道,綜合利用信息。同時可以結合工商、海關、銀行等系統,建立起大企業綜合評價系統,對大型企業的稅收風險進行防控。在人才方面,應該建立起具有高度專業性和綜合性的稅收風險管理團隊,既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又要培養出豐富的實際管理經驗,利用人才優勢,對大企業稅收風險進行防控。
參考文獻:
[1]劉衛明.加強大企業稅收管理的探索與思考.涉外稅務[J].2011, 2:59~63.
[2]劉星.稅收風險的生成機理及防范研究.企業經濟[J].2004, 1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