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月婷
摘 要:如今我國的企業種類多種多樣,企業的審計體系正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但是企業審計監督體系的發展卻不能夠完全適應企業審計體系的發展,影響力企業審計體系的效率和可信度,因此企業審計監督體系的構建應該得到企業和審計部門的重視。本文將分析我國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構的主體和基本結構等內容。
關鍵詞:企業審計;審計監督體系;主體結構
目前對我國企業進行審計的主要有政府部門,注冊會計師和企業自身的相關機構,在政府對企業進行審計的時候缺乏相關的監督部門來對政府部門的審計進行全面的監督,注冊會計師對于企業的審計也時常暴露出審計不合格的消息,這都是由于我國審計監督體系不夠完善導致的,我們一定要重視其企業審計監督體系的構建工作。
一、對企業審計進行監督的主體和權責特征
(一)政府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
政府部門對企業和機構進行的審計監督是基于公共資源管理者的角度進行的,主要通過直接監督和間接監督的方式進行,政府審計部門的監督具有一些天然的優勢。首先,政府部門的行為具有行政性特點,與審計對象之間沒有直接的經濟聯系,在進行審計監督時政府審計部門的監督行為具有客觀性和公正性特點,審計對象會很容易配合政府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督工作,審計和監督的結果也更加令人信服,而且政府審計監督的進行不受審計對象的意愿限制,更高對很多領域和企業進行強制性的審計和監督,使很多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和進行會計工作時會自覺遵守相關的規范;其次,政府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監督工作是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對于那些違反法律規定的企業和經濟行為可以直接進行處罰,這也促使企業自覺規范自身行為;再次,政府審計部門在對企業和機構進行審計時,可以憑借自身的權限對企業進行深入徹底的審計,調查和監督,如果發現問題能夠及時通知企業進行改正,避免企業和企業相關的其他對象在問題擴大時遭受巨大的損失。
(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監督
會計師事務所已經成為企業成立和經營等過程必須依靠的機構,注冊會計師對于企業的審計監督所提供的證明文件是企業進一步發展必須具備的資料,企業財務報表已經成為考察和衡量一個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態勢的主要資料,如投資人和股東需要通過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來分析企業的發展前景,員工需要通過財務報表來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實力,會計師的審計和監督可以使企業的財務報表更加具有信服力,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請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進行審計和監督。
(三)外派監事會的審計監督
在企業內部負責審計監督的部門主要是外派監事或者監事會,企業內部的審計監督組織具有組織靈活和可控性高的特點,企業監事會的組成可以全部由外派人員組成,可以由外派人員,股東代表以及職工代表組成,也可以從企業內部員工中選聘。首先,在組建企業監事會時必須依照《公司法》的要求,只有完全符合法律要求的企業監事會才能夠對企業進行審計監督;其次,監事會成員的結構有利于預防徇私舞弊的行為發生,因為監事會的成員與企業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而且企業職工和股東更希望企業的經營是合法合規的,企業所出具的資料是真實有效,有利于他們做出正確的分析和選擇。再次,在外派監事會中一般都會設置專業的會計工作人員,這些專業的會計工作人員能夠對企業的財務情況直接進行分析,如果存在問題,會計人員可以更加容易的找出問題。
(四)企業內部的審計監督
我國的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構建企業內部的審計監督體系,來加強企業內部的監督和控制,企業內部設置審計監督部門可以為企業的會計工作和決策工作增添一份保障,因為企業內部的審計監督可以對企業內部的會計工作進行監督保證企業會計工作高質高效地完成,及時傳遞給企業決策者高質量的會計資料,能夠幫助企業的管理者或者決策制定者根據企業真實的運營情況做出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決策,如企業預算和決算的資料直接影響著管理者或者決策制定所確定的重大決策,一旦企業預算和決算的資料有誤,那么企業決策者根據有誤的預決算資料所做的決策將會抑制企業的發展,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問題,所以企業內部的審計監督部門的設立對于企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規模較大,資產實力雄厚,工作人員數量較多的大企業必須重視企業內部審計監督組織的構建,如果企業的條件不允許,企業則可以從員工中選擇一個合適的人員負責對企業內部的財務進行審計和監督。企業內部的審計監督工作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開展,是一種非常靈活的審計監督模式。
二、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構建的建議策略
(一)合理設置和控制審計范圍
規范我國企業審計主體行為的法律主要是《審計法》,法律規定我國審計機關在確定審計監督范圍時應該根據其財政和財務隸屬關系來確定,政府審計部門在進行審計時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來對企業資產和經濟業務進行考察,政府審計部門進行審計的主要對象包括直接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和機構,專業的資本運營企業和機構以及進行資產監管的企業和機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范圍與政府部門的審計范圍相比更側重于對企業的微觀層面進行審計,如一個企業的資產規模,企業內部的資本結構等內容,對于企業審計的監督涉及了宏觀和微觀層面,但是還有一些區域是目前我國的審計體系無法覆蓋的,在構建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時,應該合理設置相關主題的審計范圍,確保能夠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審計。此外,為了提高各個審計主體審計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理合法,應該有第三方的監督平臺對政府審計部門,注冊會計師和企業的審計監督部門進行監督。
(二)協調企業審計目標之間的關系
首先,由于對企業進行審計的主體主要包括政府部門,注冊會計師以及企業本身等,每個審計主體進行審計時都是單獨進行,分別負責完成各個主體的審計任務,但是由于進行審計的對象的財產規模和業務種類是一定的,因此在進行審核時,不同審計主體的審計目標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有時還會出現重疊或者重復等情況,這種審計目標的內在聯系為各個審計主體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合作基礎,這就需要在構建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時設置相關的程序來協調企業的審計目標,監督協調程序應該根據企業的資產規模,業務種類等具體情況進行設置,盡量避免對企業進行重復性的審計,通過構建能夠協調各個審計主體目標的審計監督體系,既可以完成對企業的審計,又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節省審計主體的時間和精力。其次,構建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時應該構建綜合的監督體系,對于審計過程的人、事、資產進行全面的監督,保證審計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合乎法律規范要求的,避免出現不平衡的審計監督體系。再次,在構建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時,應該重視各個審計主體之間的相互監督相互補充,政府審計部門應該完成社會審計和監事會沒有設計的監督范圍對于注冊會計師進行監督,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應該讓注冊會計師負責政府監督沒有進行的風險預測工作,除了政府審計部門和注冊會計師之外,外派監事會的工作應該受到政府部門的監督,并且可以利用注冊會計師出具的相關審計證明。
三、結語
做好企業的審計監督工作需要政府審計部門,注冊會計師,外派監事會和企業等四個主要的審計監督主體共同努力,只有注重每個審計監督主體的功效,才能夠確保企業審計監督的質量和效率,在構建企業審計監督體系時,應該注意合理設置和控制各個審計主體的審計監督范圍并協調企業審計目標之間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鄭嵐.論企業審計監督體系的構建[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5(6):68-69.
[2]吳霆.電力行業企業集團審計監督體系研究[J].中國電力,2006, 39(6):76-79.
[3]張丹青.構建企業審計監督體系的研究[J].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4(12):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