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一、加強鄉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是消除鄉鎮會計信息失真的需要
雖然經過多年的治理整頓,我國鄉鎮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某些方面,會計信息失真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一些單位,為了自身的小團體利益,在會計數據上挖空心思,假賬真算,真賬假算,造成賬目與實際不符,以達到轉移國家資產,偷逃稅收,粉飾自身業績和政績的非法目的,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原始憑證失真,無中生有地開具假發票;業務招待費嚴重超支;將鄉鎮企業的制造費隨意轉入管理費,掩蓋實際成本,以期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隨意填寫改動經濟活動的原始記錄,使會計原始數據成為某些領導迎合上級部門粉飾自身業績的工具。
(二)會計核算失真,會計原始資料失真,采用不正當手段抽逃資本金,造成資產流失;成本費用核算失真,一些鄉鎮企業把成本費用作為調節自身利潤的手段,造成潛在的虧損,虛增自身利潤。
(三)會計報表失真,一些單位為了達到某些目的,隨心所欲地控制會計報表,造成花賬滿天飛。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會計法規不完善,考核制度不規范的問題;也有鄉鎮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監督檢查不力的問題。但是,最根本的是鄉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不善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好鄉鎮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加強鄉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
二、理順好鄉鎮會計管理體系,認真貫徹會計法規
(一)要明確鄉鎮會計管理的主管部門,加強財會法律建設。應按照《會計法》的嚴格規定,除了把鄉鎮會計工作納入財政部門管理外,農業管理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要積極支持配合財政部門加強鄉鎮會計資格管理,確保在鄉鎮會計人員隊伍中順利實施鄉鎮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制度。要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樹立學法、懂法、執法的良好氛圍,維護《會計法》的權威性,保障鄉鎮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二)要在鄉鎮會計管理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建立健全鄉鎮會計管理機構。縣級財政部門應擔負起鄉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工作,可單獨設立鄉鎮會計管理機構,給符合申請條件的鄉鎮會計人員頒發從業資格證書,組織好業務學習和培訓工作,定期考核鄉鎮會計工作,搞好監督檢查,維護鄉鎮會計的合法權益。鄉鎮會計管理機構要通過培訓,著重在思想認識上,使鄉鎮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會計信息質量觀念,使這一會計理論的重要課題深入每一位鄉鎮會計人員的心中。
(三)要在鄉鎮會計管理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建立健全財會財務管理制度,統一實行鄉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制度。要做到鄉鎮的經濟活到深入到哪里,財會財務管理制度就要訂到哪里,規范會計核算標準,落實會計監督職能。與此同時,要根據會計法規的要求,堅決做到持證上崗制度,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者不得上崗。應加強鄉鎮會計人員流通,支持持有鄉鎮會計證書人員在鄉鎮經濟組織間有效流動。
(四)建立條塊結合的管理網絡,明確財政部門與其他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責。應建立以財政部門為主體,相關管理部門為紐帶,條塊結合的鄉鎮會計管理網絡,解決好鄉鎮會計持證上崗、學歷教育和繼續培訓教育等問題,理順好鄉鎮會計的管理體系。
三、營造良好的鄉鎮會計工作環境,建立健全鄉鎮會計監督管理機制
(一)規范鄉鎮會計的選拔任用制度。要在健全完善鄉鎮會計人員的選拔和任用程序上狠下功夫,切實規范好鄉鎮會計人員的管理工作,使鄉鎮會計隊伍穩定發展。不得隨意調換鄉鎮會計人員,對于確實需要調換的,必須從獲得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中公開選聘,并經審核、民主考評及主管部門核準,報縣級財政部門設置的農村會計管理機構備案后方可任用。
(二)搞好權益的保障機制。在鄉鎮日常會計工作中,由于一些素質較差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常常以權力壓制法律,使鄉鎮會計的權益經常受到威脅或侵害,造成會計成果被主要領導的不當意圖所替代,使會計秩序混亂。因此,應推行財務主管委派制,切實解決好財務主管的人事聘用權和工資福利分配權掌握在單位主要負責人手中的弊端。鄉鎮財務主管人員應由上級主管部門實行委派制,委派人員的待遇由上級主管部門發放,使鄉鎮財務主管人員無后顧之憂,一心一意地秉公執法;并要對鄉鎮財務主管人員堅持定期輪換制。實踐證明,這是解決鄉鎮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此同時,要明確鄉鎮會計人員的經濟待遇,改善他們的辦公條件,保障他們依法行使職權。在鄉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保護下,使鄉鎮會計人員能夠依法行使會計核算和財務監督的職權。對于那些打擊報復依法實施會計核算和監督的會計人員的違法行為,絕不姑息遷就,必須嚴查嚴辦。
(三)加強鄉鎮會計的考核評價工作。應當以《會計法》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為準繩,建立健全適合鄉鎮會計隊伍建設的考核評價機制,嚴格實行獎懲制度。應當堅持鄉鎮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并舉,采取全面檢查和重點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增強鄉鎮財會人員的責任感,不斷提高鄉鎮財務工作水平。上級主管部門要認真檢查鄉鎮的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要把檢查經濟指標的真實性放在首位。鄉鎮的法人代表不僅要對經濟指標負責,還要對經濟指標的真實性負責,堅持做好多方位、多層次、定量、定性的內外審計工作,做到財務管理狀況和經濟指標合法、真實、完整,胸中有數。
(四)鄉鎮主要領導要帶頭搞好財務的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在內部監督方面,鄉鎮主要領導要勇于對本鄉鎮的會計報表和其它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起法律責任。并經得起上級財政部門和其它相關領導部門對本鄉鎮會計報表和其它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和完整性的監督檢查。在外部監督方面,鄉鎮主要領導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的作用,對于本鄉鎮的年終報表必須堅持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才能報送。對于本鄉鎮發生的兼并、破產、資產重組和租賃等產權變動情況,鄉鎮主要領導要及時聘請資產評估機構進行產權界定,使鄉鎮外部的財務監督得以強化,形成一種會計監督有法可依,嚴格執法,違法必究的社會風尚,確保本鄉鎮會計信息合法、真實、完整。
四、進一步提升鄉鎮財會人員的學歷教育,全面提高鄉鎮會計人員素質
(一)不斷強化法律意識,加強鄉鎮財會的法制建設。鄉鎮一把手要切實重視國家的財會法規,應帶頭在鄉鎮加大普及財會法規的宣傳力度,樹立學習財會法規,懂得財會法規,執行財會法規的良好氛圍,確保鄉鎮的各項經濟活到都能自覺地執行國家的財會法規。鄉鎮的經營者和財會人員,要自覺遵紀守法,維護財會法規的權威性。鄉鎮主要領導和經營單位的負責人,要嚴于律己,保障鄉鎮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力爭做一個確保會計信息合法、真實、完整的帶頭人。
(二)切實提高鄉鎮會計人員素質。鄉鎮會計的改革和發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質會計人員。鄉鎮會計人員是鄉鎮會計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他們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鄉鎮會計信息質量,因此必須不斷提高鄉鎮會計人員素質,主要是提高會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尤其要注重提高鄉鎮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使他們切實愛崗敬業,堅持原則,依法辦事,保證提供合法、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應從鄉鎮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鄉鎮會計工作的發展趨勢和從業的基本要求,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引導鄉鎮會計人員更新知識,拓展技能,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鄉鎮會計隊伍建設,搞好在職會計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推動鄉鎮會計人員更新知識和觀念,做好后續教育,使鄉鎮會計人員掌握先進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適應不斷發展的鄉鎮會計工作需要。應從鄉鎮財會人員的實際出發,結合農業和經濟管理部門的需要,制定符合本鄉鎮的會計人員學歷教育分期規劃目標,確定培養對象,加強組織實施工作。
(四)根據鄉鎮會計的特殊性,不斷擴大鄉鎮會計繼續教育的知識面。鄉鎮經濟涉及多個領域,包括農、林、牧、工商和農貿等行業。鄉鎮會計核算具有多個層次,涵蓋行政單位管理、基層單位管理、鄉鎮企業管理和農戶管理等。鄉鎮財務會計工作具有綜合性,體現在鄉鎮承包合同管理、鄉鎮經濟負擔管理和鄉鎮經濟統計管理等多個方面。上述特點決定了鄉鎮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地突出重點,行之有效地開拓創新,在鄉鎮會計原理和會計核算等專業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持之以恒地擴大繼續教育的知識面,使鄉鎮會計人員勝任新形勢下飛速發展的鄉鎮經濟管理工作,把鄉鎮會計從業資格管理不斷推上新臺階,使其真正成為解決鄉鎮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