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權鳳
摘 要: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近些年來已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內部審計還存在定位偏差、機構設置不合理,監督缺乏獨立性、審計人員參差不齊等問題,完善內部治理審計,需要一個漫長的實踐過程,還需理論界不斷總結、交流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共同努力,更新觀念、完善組織形式、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等措施來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
關鍵詞:內部審計;對策
一、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定位偏差,作用難以發揮
首先,有些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設立審計機構是應主管部門要求,簡單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湊足內審人員了事,不配備專門人才;有些企業為了“上等級”、“裝門面”,致使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其次,有些企業片面地認為內部審計機構是代表所有者對其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控制,使得企業其他職能部門對內部審計部門敬而遠之,談“審”色變,再加上審計與其他部門溝通的方式存在問題——往往溝通的方式是審計報告,導致了審計與其他職能部門產生對立的局面,使內部審計機構無法發揮“好管家”、“好幫手”的作用。
此外,內部審計定位的偏差還重點體現在其職能定位的偏差,造成的直接影響是內部審計范圍狹窄,發揮作用有限。許多企業模仿國外實現了內部審計,但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的只要功能還是履行監督職責,只要認為還是審查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重點仍在財務收支。而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公正的約束和評價機制,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評價、控制和咨詢職能尚未得到充分認識和重視,使得審計領域、范圍受到限制,內部審計發展受到影響。
(二)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隸屬關系大體有五種行使:一是隸屬于財會部門,受財務經理的領導;二是隸屬于總經理(總裁),受總經理(總裁)領導;三是隸屬于監事會,受監事領導;四是隸屬于董事會,受董事會領導;五是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審計委員會,受審計委員會領導。其中以第二種形式居多,在這種形式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無法得到保證,影響了其發揮內部審計作用的積極性;審計人員在參與企業管理活動,開展審計業務時,或多或少地受到管理者的暗示,或者審計人員迫于某種壓力,不能充分揭示管理者的失誤而帶來的后果,這必將使審計的效果和評價大打折扣,內部審計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地發揮。
(三)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審計質量難以保證
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企業現有審計人員多是從財會崗位轉過來的,對財務、會計等專業知識必將熟悉,而會計人員大腦中的以數量化、理性化為核心的思想又帶有僵硬的成分,不便于進行發散性思維,知識層面比較單一,對現代管理等知識相對欠缺,不能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控制和咨詢職能。同時企業又不重視內部審計在崗人員的培訓,致使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及業務素質停滯不前。
二、完善我國內部審計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
首先,管理需要產生了內部審計,并使之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已經成為企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不說可審可不審,而是必須審。其次,現代管理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經濟業務進行監督,對其真實性、正確性表示意見;內部審計人員還應積極參與企業內部的經營決策,對單位的決策、計劃、方案的可行性,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經濟活動的效益性進行評價,揭示矛盾、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提出建議,將服務意識貫穿于內部審計監督、控制、評價、咨詢的全過程,并應充分發揮咨詢職能在內部審計中的作用,以促進企業不斷完善自我約束機制,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有序發展。
(二)完善組織形式
內部審計隸屬于誰,即受誰的領導,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內部審計組織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我們應借鑒西方國家企業的做法,對內部審計組織形式進行改革,即在公司制企業中,內部審計由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直接領導,以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在未實行公司制的企業中,內部審計由企業只要負責人(總經理)直接領導;對于“一級法人、分級管理”體制下的中央直隸企業和大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可實行“統一領導,自成體系”體制下的逐級派駐制,以解決“檢查難、報告難、處理難”的三難問題。
(三)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工作涉及的范圍廣、知識面寬、政策性強,這就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較好的知識結構,必須注重知識的更新和知識面的擴展,必須熟識國家的法律法令和經濟改革的方針政策,必須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的知識,特別要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財會、統計、經濟活動分析、財稅、市場營銷、寫作及算計知識的定期培訓和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審計人員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同時輔以管理審計師考核或考試制度。其次,內部審計機構在人員構成上也應多元化,應配備精通企業各項相關業務的專門人才,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識結構多元化、專業知識技能化、職業道德標準化的內部審計隊伍。另外,在機制上、制度上保證審計人員的獨立性??蓮纳鐣掀刚埻鈱徣藛T參與企業的審計項目,以保證審計的高度獨立性。
(四)建立健全法制基礎
作為構成審計體系的三類審計組織機構,國家審計有《審計法》作為法律依據,民間審計以《注冊會計師法》作為法律依據,而在我國,內部審計缺乏高級的法律規范來指導規范內部審計工作,只有審計署發布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一項部門法規。我國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內部審計法》,從法律上確立內部審計的獨立地位,而由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并頒布《內部審計準則》,從實務上具體指導內部審計工作,推進內部審計職業化進程。
(五)強化從業人員風險意識
內部審計人員是內部管理審計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和操作者。強化他們的風險意識,對控制和防范內部管理審計風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審計的計劃階段,要認真評估管理控制的控制風險;在審計的實施階段,要依法收集和認定審計證據,并且盡最大努力保證審計證據的客觀性、合法性和充實性;在審計的報告階段,對審計意見的表達應留有余地,避免使用絕對化的語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