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隨著部門預算細化、國庫集中支付深入、非稅收入改革、公務卡結算方式的推廣使用、政府采購、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等一系列財政體制改革政策的出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面臨新的課題。根據財務管理工作的自身特點,首先要營造規范的財務管理環境。營造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環境,使各項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在監督到位、懲防并舉的環境下,公開、公正、公平的運行。如何通過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達到防止財務風險,嚴格內控紀律,提升管理水平,是當前面對的一個迫切而重要的課題。所以有必要從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對此進行探究。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內涵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內控制度可以實現事業單位的相應目標,也是事業單位管理、控制自身財務的關鍵,并且能夠為事業單位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為了改善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提高日常事務的管理效率,需要積極吸收先進的內控管理理念轉變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現存的不足之處,便于內控制度能夠更加完善以促進事業單位的良好發展。
二、當前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內控意識相對薄弱而且內控工作執行相對滯后
內部控制是由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管理活動。現實中,有的管理者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錯誤的認為內部控制就是財務部門的事,沒有意識到管理者和相關業務部門在內部控制過程中應當承擔的職責。員工沒有意識到自己即是勞動者又是管理者,也是參與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責任心的缺失,使內部控制執行不力、內部監督機制無法得以落實。致使內部控制停留在“內部牽制”及“內部會計控制”層面。其次,事業單位財務人員一般不參與單位業務活動,發生經濟業務時無法結合業務實際情況進行判斷,職能根據領導指示處理經濟業務,起不到財務管理和資金控制的作用。
(二)內控制度不全
內控制度的不健全為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帶來很多障礙。有的單位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要么照抄照搬,不切實際,要么根據單位現在的工作實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章可依、有章不循、違章不究,內部控制制度起不到根本的約束作用。另外,單位本身有內控制度,但并不嚴格按照制度進行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使得制度成了一紙空文。
(三)內控制度相關人員素質低
財務人員素質水準較低,對內控制度認識不透徹,意識不到位,不能準確把握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在實際工作中,盲目聽從上級領導指示,不能起到部門間相互獨立、相互制約的作用,導致內控制度難以有效發揮。
(四)內部監督工作不足
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的控制,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起到重要作用。內部監督不僅是貫穿于不相容崗位、職務之間,而是在于各項崗位職責得以落實的全過程之中。有的管理者錯誤的認為,內部監督僅是內審、紀檢監察的事。致使內部監督僅局限于“事后檢查”。有的,不注重內部監督機構建設,內審、紀檢監察等部門缺乏獨立性,缺乏專業勝任能力。致使形同虛設;查而不糾、姑息縱容,致使內部監督缺乏權威性和嚴肅性,內部控制體系完善失去內部推動力和約束機制。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措施
(一)提升自身內部控制意識,并加強會計隊伍建設與管理
首先,事業單位管理者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的制度建設,應提高領導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改變陳舊觀念,自覺強化“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感,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財務人員隊伍的建設。
(二)制定合適本單位的會計制度和明確會計崗位職責
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適合的會計制度建立,能更好的明確本單位會計崗位之間的權責,有利于明確單位的財務支出與核算。事業單位收款項目,支出分類項目較多,政策性強,對各收、支項目需要準確地核算和反映。
(三)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為了保證內部經濟活動能夠按預期目標穩定有序地進行。單位在制定制度是應充分考慮本單位實際,做到制度切實可行。加強程序制約,對主要業務的控制須經過授權、批準、執行、記錄、檢查等控制程序,特別是物資采購、基建項目、招投標、對外投資等;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堅持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的原則。制度建立后,要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修改和完善,尤其要適應于內控的變化,忌流于形式,不能一勞永逸。
(四)明確單位經費的審批權限,加強對單位預算編制、執行和授權批準的控制
我們有必要保證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財務人員對每一項經濟業務要嚴格把關和審批程序,對不規范和違規的審批要拒絕辦理。
(五)加強財產保全控制和內部風險管理
建立健全財產保全制度。財產保全控制是對財產采取定期盤點、財產記錄、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事業單位人員往來多,且單位部門交錯較多,各項辦公電器及易耗品也多為公用,物品也大多無專門人員管理。財產保全控制難度較大。加強內部控制也對單位財產保全控制提供很大幫助。行政事業單位還需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管理體系,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
(六)加強內控制度監督管理機制
監督管理制度是內控制度的保障,通過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對內控制度的建立與實施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能夠確保內控制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并取得良好效果。事業單位應當設立有效運行的內部審計機構,并且其工作能得到各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單位領導與其他財務人員都應積極配合內審部門,同時做好溝通協調工作,為有效的內部控制提供保障。
總之,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內控制度不僅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財產安全,是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有條不紊、健康的進行,給單位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