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令
摘 要:文化產業是社會文化經濟一體化的產業群,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載體。 目前我國正處于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對現代文化產業組織經營需要賦予新的內涵和確立新的理念。在核心價值、品牌影響力以及發展戰略和隊伍建設方面均應積極探索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有效路徑, 從而實現文化產業長足的發展。
關鍵詞: 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理念;路徑
在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當下,充分認識其特性找到符合我國國情的經營模式,對明確未來發展目標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之所以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因為其文化產業具有有效競爭的產業組織優勢。中國文化產業由于起步較晚,文化產業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運用產業組織理論對我國文化產業進行深入、系統和全面的研究還很少。本文試圖在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運用產業組織理論和其他相關理論對我國文化產業組織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揭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規范文化產業組織內企業間競爭行為,增強文化產業組織的市場績效,這對于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文化產業市場結構分析
我國的文化產業是一個成長中的新興產業,市場結構特征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我國文化產業各行業中,大文化企業較少、小文化企業較多、每個文化企業的產量在行業總產量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特別是在一些規模經濟顯著的行業中大部分文化企業尚未達到最低規模經濟水平,造成了文化資源的浪費。其次我國文化產業市場結構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文化產品差異性較小,文化產品相互之間的可替代性強。報業的內容和運營模式都存在著突出的同質化現象。
二、現代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的含義
組織經營是由與某一產業領域相關的相互之間具有密切聯系的企業及其他相應機構組成的有機整體。與其他物質生產領域的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具有更強的集群化和組織化特征。因此,各地應根據自身文化資源的獨有優勢,通過中心文化區域對周邊區域的輻射作用與擴散作用,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與大型的文化集團企業,以此提升我國現代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現代文化產業組織經營,在狀態與過程的定性上講主要可作如下概括:
(一)合理的程序與配置
經組織和有組織的結構,總是具有合理的程序與配置的,即結構內部各因子,在位置的排列上和方向上,在關系的鏈接和作用上,在列陣的次序和態勢上,在互動的時序和秩序上都是基本遵循規律和符合主客觀實際條件與要求的。這是現代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理性的現實具體表現;也唯有這樣,整個活動與過程才能充分運作,有條不紊。
(二)能動的自律與調控
無論從組織本身是一種高水平構成體講,還是從一種高水平構成體的構建過程講,組織都強調高度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并有著審察自身、調整自身的內在機制,具備能動的自律與調控的功能。現代文化產業的組織經營就須對自己的行為要自為地加以要求與律令,調適與控制。即須有這么一種自覺規范自身、積極把握調適的內在主動性和能動性,從而在復雜多變的外部條件中,很好地使自己適應,而且積極地適應,獲得自為,贏得主動。
(三)規范的結構與法則
組織的構建以及存在和發展,只有與外部環境相符合、相統一,才能實現,故組織的結構與法則總是遵守著一定的規范。這就是說,現代文化產業的組織經營,其內在各構成要素與各要素間的關系又應當具有規范性,其存在與運作的方法和準則也必須具有規范性。
三、新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組織經營新理念
(一)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的形式價值理念
組織經營形式上的表現通常有兩部分,一方面體現在活動展現上,另一方面超乎活動的展現,表現在活動抽象出的行為結構上。就文化產業組織經營來講,勢必產生出表現的效應:一是文化產業組織經營活動本身表現出的鮮明特征和創造個性;二是文化產業組織經營活動抽象出的動態結構吸引、打動和影響社會及人們。文化產業組織經營形式還將形成強的凝聚效應。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的活動和抽象出的行為結構,以顯著的文化要素和鮮明的文化特征吸引、打動、影響社會及人們。
(二)現代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的心理競爭理念
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的關鍵是創新方與接受方在心理層面上的關系結成,于是有人提出了心理經濟概念。其主要表現為:對認知接受的吸引、對注意定向的引導、對情感涌動的調控,及對意志堅定的激勵。不難看出,“心理競爭”現實地凸現在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競爭中的一個明顯的重要位置上。而這種“心理競爭”,基本而有效的做法也可從“認知接受”、“注意定向”、“情感涌動”和“意志堅定”上下功夫。
(三)加大文化產業的科技創新力度,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
文化產業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只有具備知識和技術的支撐才能為文化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隨著現代通信技術、數字傳輸技術、網絡技術的加速發展,文化產品的生產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重視高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注重把高新技術運用于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等處個環節,已成為跨國文化企業集團的普遍做法。實現我國的文化產業組織經營必須高度重視科技在文化產業中的運用,加大文化企業的科技創新力度,完善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這是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文化產業形成時期較為短暫,特別是我國對文化產業特性的研究剛剛開始,如何組織經營更在探索之中。要對這些問題認識到位,依賴于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需要文化產業研究者和實踐者共同努力,盡可能多的探索新理念、新方式從而賦予現代文化產業組織經營的新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