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明君
太極拳運動主旨——調節人體內在潛能,激發身體正能量,祛病強身,以自身的意氣力為導引強健體魄。就是說,太極拳講求的是內在意念,以神意為契領,這也是太極拳區別于其他拳種的根本點:舍己從人,不丟不頂,陰陽開合之間,重內意不重外形。在太極拳修煉過程中,全身心的放松、氣沉丹田,有助益練功;浮躁、逆氣,有形無意都不是太極拳的精髓。
太極拳連綿不斷、勢斷意不斷等心意方面的訓練方法有助于強化人體內器官、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各臟腑等等內環境的生理活性與平衡。
太極拳的維生效果與鍛煉功效早為知識階層和高學歷人群所共知。故,練太極拳人士已從早先的頭發全白的老頭、老太太團體轉化為中青年人士,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進步,有識之士越來越意識到太極拳的美好和益處,紛紛參與其中。
太極拳與心理學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是相輔相成又緊密不可分割的。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一門科學,大抵不外乎研究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等諸多領域,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一方面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總之,心理學似乎與哲學、基因構成、智力水平等機體變量和秉性變量及對行為產生影響的外部環境、情緒變量都有關系。好復雜的心理學!本來心理的結構就很細膩,因為它屬于靈魂的東西,也被大家稱為心靈(心意)。
切入正題。太極拳是心意拳,通過心意契領,眼神、肢體動作連貫完成的,它強調在一個勢子的結束與另一勢子開始的起承轉合中,定勢的停頓中,雖勁力暫斷,實則內在的思想、感覺、情緒、眼神等心理活動不間斷,它繼續讓一個動作延續,并由此貫穿太極拳術每一個動作的始終。這種內在的氣勢、勁力透出的是精神氣質,是太極拳最寶貴的東西。它表現出一種強勁有力的韌性,那便是隨遇而安、知性、陽光、平和、積極的心態。似柔軟的溪水,綿軟、平和持續地流淌,卻堅韌無比,水滴石穿,持久隱忍。
當我們夸贊一個人有度量,會說他大氣、宰相肚里能撐船、胸懷全局、胸襟廣闊、虛懷若谷,也有以大海為喻的。說穿了就是包容一切的心胸。有了它,太極拳的沉穩、松柔、虛無將得到很好的詮釋。
鑒于太極拳與個人心理素質的關聯,國家在訓練優秀太極拳運動員時非常注重心理素質的訓練,強調運動員的自我掌控、自我調節及臨危不懼等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大賽前的沉穩、寧靜、淡泊心態的訓練,從心理上奠定克制強手、藐視強敵的磅礴氣勢,以及戰勝一切不利因素的無畏氣概。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太極拳是其中一朵瑰麗的奇葩。每一項運動的興起、普及必然有它的科學依據,作為它忠誠的愛好者,我們應以科學發展的眼光來催生它的成長,作為一項事業和責任來擔當,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件非物質文化寶貴遺產發揚光大,達到一個全新的理想境界。
(編輯/張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