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玉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
矛盾分析法視角下透析中美關系及其未來發展出路
許海玉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摘要:中美關系自交往以來就呈現出緩和-緊張-緩和的趨勢。在當今時代,中美兩國作為矛盾的統一體,要求我們要更加辯證的看待中美關系,既要看到雙方對立的一面更要看到雙方統一的一面。在矛盾對立面中把握統一性尋求未來發展出路,通過求同存異、加強雙方戰略互信、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等來促進兩國良性發展。
關鍵詞:中美關系;矛盾;對立性;統一性
作為一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關系備受世界矚目。兩國關系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世界穩定。之前我們看待中美關系都比較片面,側重社會制度以及意識形態的不同。導致兩國關系受到影響。新時期我們要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性看待兩者的關系,把握其發展趨勢。
中美兩國本身作為矛盾的統一體,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性質,把握中美兩國的對立性,注重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社會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
我國是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在意識形態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這與美國以私有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制度根本對立。新時期雖然我國外交政策主張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來區分國家意識形態的遠近和親疏。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并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社會制度以及意識形態進行“和平演變”以及滲透。至今為止美國在對華態度上還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從中國形象的價值來看待中國問題,而不是根據自己對美中關系史的了解真正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待中國問題”[1]這也是影響中美兩國關系的深層原因。
(二)中美兩國在臺灣、西藏、人權等問題上的分歧。
美國對臺軍售問題是兩國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近年來,奧巴馬又宣布對臺軍售,使兩國關系良好發展勢頭受到了影響。美國經常以維護人權為借口,利用西藏來干涉中國內政。2010年奧巴馬在白宮會見達賴。中國向美國提出嚴正交涉,“美方的行為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嚴重損害中美關系”。[2]然而在2011年的時候奧巴馬又再次會見了達賴,持續對西藏事務進行干涉,使中美之間這一矛盾對立面進一步加深。
(三)中美兩國在亞太地區以及新空間領域的分歧。
中國的崛起,引起了美國的恐慌,使美國覺得其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不穩。為此,美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把戰略重心東移。這也造成了中美關系乃至東亞安全局勢的持續緊張,南海爭端不斷。隨著經濟發展進入互聯網時代,美國一直掌握著其核心技術并走在世界前列。然而中國在這一方面也在加緊步伐,猛烈直追。另一方面互聯網等新空間領域也成為兩國各方面博弈的戰場。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逐漸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中美兩國的統一性也在不斷的增多,利益融合度也進一步加深。把握中美兩國關系的矛盾統一性,應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一)中美兩國在應對全球問題中的共同利益。
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世界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兩國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利益沖突,但在應對全球問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和責任。中美兩國在這一方面是有經驗的。在兩次世界大戰里,中美兩國都是反對戰爭的同盟國,共同倡導成立了聯合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恐怖主義方面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這些全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中美兩國,離開任何一個國家這些全球性的問題都不能很好的解決。中美兩國在全球問題中共同利益的擴大,使中美兩國共處于矛盾的統一體中,不可分割。
(二)中美兩國的經濟依存度不斷加大以及安全上有著統一性。
近年來中美兩國貿易總額呈現不斷加大的趨勢,有力的促進了兩國的發展。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經濟實力迅速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動中美兩國的經貿合作符合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中美兩國在安全上具有統一性,這個安全上不但指傳統安全更是指非傳統安全,即包括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網絡安全等。這些非傳統安全具有跨時空性以及不穩定性,單靠一個國家無法應對。需要中美雙方共同努力。
中美兩國作為矛盾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矛盾的對立性絕對的,無條件的。同時矛盾雙方又相互統一,彼此相互依存,統一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因此我們要善于創造條件,在斗爭中把握統一。
(一)“求同存異”尋求利益攸關點。
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臺灣等方面存在著沖突,這些沖突是絕對存在的,舊的矛盾解決新矛盾又會出現,但這并不影響中美兩國發展合作友好的關系。我們要在“求同存異”中尋求兩國合作的共同點。使矛盾雙方從自己的對立面各自吸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因素,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在碰到兩者無法解決又并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問題時,必要時二者進行利益讓渡。以擴大二者合作基礎。
(二)不斷增強戰略互信。
中美之間要建立良好的關系必須增強戰略互信。兩個互疑的大國是不可能實現全面合作也不可能形成兩國經濟的相互交融。
一方面,美國應該看到中國的發展戰略絕不會對美國造成威脅,相反中國的發展強大只會給美國帶來好處分擔憂愁。另一方面,中國自身也要相信美國的發展戰略亦能給中國帶來好處。美國戰略轉移也是為其經濟利益服務的為維護其領導地位。中美兩國是一個矛盾統一體,美國在為其經濟利益服務以及維護其領導地位的時候離不開中國,同時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好處。要進一步增強戰略互信,需要雙方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真真切切的措施增信釋疑。
(三)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樣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更要把握好兩國發展的基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新型大國關系是一種在中美兩國特殊實力關系下,雙方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和彼此能接受的既合作又競爭,但競爭處于可控和有效管理之伏太下的關系。[3]這種關系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構建新型大國關系要堅持“不沖突,不對抗”的原則,堅持互利共贏,只有堅持這個原則,中美兩國才能開闊更加美好、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中美兩國未來發展的根本出路。
參考文獻:
[1]傅高義.與中國共處:21世紀的中美關系[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2]《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就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發表講話》,2010.
[3]周方銀.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動力、路徑與前景[J].2014.
作者簡介:許海玉,女,漢,河南省濮陽市,碩士,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D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