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瓊亮
(貴州省黃果樹名勝風景區黃果樹中學,貴州 安順 561022)
?
初中歷史教學創新之我見
嚴瓊亮
(貴州省黃果樹名勝風景區黃果樹中學,貴州 安順 561022)
摘要: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的教育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對于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進行國情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學歷史教學來說其創新也勢在必行。進行教學創新必須真正理解創新的實質把握其目標而教師的素質則是創新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教學創新
歷史教學原則的內容具有多層次、多方位聯系性的特征,它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系;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等等。這些聯系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并分析歷史。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實現多層次,多方位的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原則就必須創新,要采用多維教學法,即多角度、多系統地啟迪學生思維。并以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能力為原則。使初中歷史教學承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任務。
要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教學理念,只有教學理念創新以后,才能夠對整個教學過程起到統帥的作用。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很多年,但是卻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在進行創新的時候,就需要將素質教育貫穿到教學創新的過程中,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建立起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關注教學內容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身心的成長。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逐漸提升。
對初中歷史教學手段進行創新是整個課程創新的根本。傳統的歷史教學手段就是一本書、一塊黑板,這樣的教學手段不僅教學質量不高,而且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比較痛苦。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就需要將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手段應用進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被動態的教學內容吸引過來,學生的思維也會因此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初中歷史“甲午戰爭”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如果僅僅是看書本上的文字是難以感受到清政府在海事上的落后,但是如果讓學生觀看有關甲午戰爭的紀錄片,讓學生對當時戰爭的慘烈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這樣學生再對課本進行閱讀的時候,就會感同身受,因此在分析甲午戰爭反映的社會現實時,學生就能夠正確分析。此外,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資源來進行主動的學習,能夠自主地對問題進行探索研究。
知古論今才能展望未來,教師要重視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發揮引導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例如教學《鴉片戰爭》時,筆者一方面運用影視視頻短片向學生揭示這一段屈辱的歷史,還通過對比方式向學生演示了英勇的人民海軍艦艇在釣魚島海域巡游的場景。通過兩者的對比,學生立刻沸騰起來,在濃厚的氛圍中,筆者引導學生對鴉片戰爭的背景、歷史原因進行分析和古今對比,進一步感受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防與軍事力量的壯大,感受到當今中國正如一頭雄獅屹立于世界東方,這樣極具震撼力的對比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又如教學《建設現代化的人民軍隊》時,筆者向學生出示了國慶大閱兵場景、英姿颯爽的方陣、各種新式的武器,這些正是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是我們保家衛國、捍衛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有力保障,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情感與理念。
初中歷史教材中,許多內容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既要抓好教材內容的講授,又要結合學生的生活感知,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有效記憶和理解。例如教學《城鄉人民生存狀態的滄桑巨變》時,筆者除了向學生介紹宏觀的發展狀況之外,還要求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所見所聞,從微觀的角度反映人民生存狀態、生活條件的變化。小到家庭居住條件、通訊工具、交通工具、衣著飲食等方面,大到周圍醫療、教育、商業設施的改善,從宏觀到微觀緊密結合,以自己的生活實際感知為基礎,加深了對滄桑巨變的了解,這是學生有效掌握教材內容的重要基礎。又如教學《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時,筆者要求學生課后進行專題調研,針對本地區在勞動就業方面的優惠政策,在民生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方面都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以分數論成敗,這只能從單一的理論知識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容易將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抹殺了。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采取綜合評價法,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首先是對基礎知識的考察,通過測驗,要求學生對知識從淺到深地掌握,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其次,通過對歷史事件了解情況及能力評測,可以讓學生進行對某個歷史事件進行課堂答辯,寫歷史事件之我見,考察學生對歷史的掌握程度;最后,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樹立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這需要學校與家庭對學生的生活作為進行觀察,在無形的生活中,進行有形的評測活動,長期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勢在必行。進行教學創新必須真正理解創新的實質把握創新的目標在此前提下創新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因此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加強各方面的修養另一方面有關部門還要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新精神積極營造有利于歷史教師創新性勞動的寬松環境并給中學骨干教師提供必要的培訓和進修的機會以便更快地提升教師素質培養出學科帶頭人從而為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成功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