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鳳玲商丘市寧陵縣農業局
?
1%申嗪霉素懸浮劑防治葡萄葉斑病田間藥效試驗報告
苗鳳玲
商丘市寧陵縣農業局
為驗證1%申嗪霉素懸浮劑對葡萄葉斑病防治效果及合理施用劑量和安全性,為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特進行此試驗。
1.試驗對象及供試作物
(1)試驗對象。葡萄葉斑病。
(2)供試作物。葡萄井川108,樹齡6年。
2.藥劑
(1)試驗藥劑。1%申嗪霉素懸浮劑,上海農樂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2)對照藥劑。80%必得利可濕性粉劑,河北省雙吉化工有限公司。
3.環境條件
試驗果園位于商丘市寧陵縣陽驛鄉陳營村,土質壤土,肥力條件中等。
1.試驗處理
試驗設4個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各個處理分別為:①1%申嗪霉素懸浮劑500倍液;②1%申嗪霉素懸浮劑1000倍液;③80%必得利可濕性粉劑800倍液;④空白對照。每個小區2棵樹,各小區隨機排列。
2.施藥方法
采用3WF-45B型車載風送式噴霧機,射程大于20米(靜風),15~35升/分鐘。
3.施藥時間和次數
6月12日第一次用藥,6月22日第二次用藥。
4.防治其它病蟲害的藥劑資料
試驗期間沒有進行其它病蟲害的防治。
1.氣象及土壤資料
施藥分別在6月12日、6月22日,施藥時為晴天。土質壤土,pH值6.5,有機質含量1.36%。
2.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調查時間為6月12日施藥前基數調查,第2次施藥后14天調查。每株按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各固定2個新梢,調查其上全部葉片,記錄總葉數,各級病葉數,計算病情指數。
分級標準為:
0級: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40%;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41%~65%;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6%以上。
3.藥效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各級代表數)/(調查總葉數×9)×100
病葉率(%)=(病葉數/調查總葉數)×100
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藥前病指×處理區藥后病指)/(空白對照區藥后病指×處理區藥前病指)}× 100
4.安全性
試驗過程中,該藥對作物、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對其它生物均無直接影響。
結果見下表。從表中看出,每次施藥后14天,在5%水平上,1%申嗪霉素懸浮劑500倍液處理與其它各處理之間的差異均達顯著水平,1%申嗪霉素懸浮劑1000倍液處理與對照藥劑80%必得利800倍液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在1%水平上,1%申嗪霉素懸浮劑500倍液處理與其它各處理之間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1%申嗪霉素懸浮劑1000倍液處理與對照藥劑80%必得利800倍液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1%申嗪霉素懸浮劑對葡萄葉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在生產上1%申嗪霉素懸浮劑對葡萄葉斑病使用500~1000倍液。試驗中沒有發現對葡萄的藥害現象。

1%申嗪霉素懸浮劑防治葡萄葉斑病田間藥效試驗防效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