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莉 廖開森 趙桃月
?
1例腎癌根治性切除術后上腔靜脈綜合征急性發作患者的臨床護理
樊莉廖開森趙桃月
上腔靜脈綜合征(SVCS)又稱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靜脈阻塞、血液回流受阻、側支循環形成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癥候群[1],主要癥狀體征為急性或亞急性的呼吸困難和顏面部、頸部和上肢瘀血水腫,以及上半身淺表靜脈曲張,另外還能引起吞咽困難、頭痛、意識混亂以及昏迷等更嚴重后果[2],是腫瘤科常見的急癥,應迅速緩解壓迫癥狀,否則將危及患者生命。一些腫瘤患者并非直接死于腫瘤本身的慢性消耗或衰竭,而是死于急癥或并發癥[3]。2015年7月,本院泌尿外科成功救治1例腎癌術后上腔靜脈綜合征急性發作患者,現將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患者,男,48歲,主因“體檢發現右腎占位1月”收住我院泌尿外科,入院后完善各項檢查,擇期于2015年7月行右腎根治性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常規留置頸內深靜脈置管,術后返回病房,常規予3 L/min吸氧,心電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經皮氧飽和度維持在96%~98%。術后第2天,患者出現進行性頸部及右上肢腫脹,繼而出現血氧飽和度輕度下降,波動于92%~94%,患者主訴感輕度胸悶及呼吸困難不適,行胸部CT顯示上腔靜脈大部分堵塞(90%以上),診斷為腎癌根治術后上腔靜脈綜合征發作。經過積極對癥治療,患者一般情況恢復可,于8月出院。
2.1休息與體位SVCS急性發作期應立即限制患者活動,以臥床休息為主,半臥位,抬高床頭30°~45°[4],可減少心輸出量,降低靜脈壓力;同時也可使膈肌下降,胸腔擴大,增加肺活量,促進氧氣交換,以利于改善呼吸困難,減輕腦組織缺氧,并利于重力作用減輕面頸部浮腫等癥狀。
2.2吸氧護理SVCS患者伴有胸悶、呼吸困難和發紺等癥狀,迅速有效的給氧可以糾正低氧血癥,降低肺動脈壓。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有單、雙側鼻塞吸氧、氧氣面罩吸氧,儲氧面罩吸氧,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合理選擇,一般予鼻塞低流量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3 L/min,能盡快地緩解呼吸困難[5],同時注意經皮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分析及患者的主訴、面色的變化。維持患者動脈血氧分壓在10~80 mmHg[6],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呼吸機輔助呼吸。
2.3心理護理SVCS病情發展迅速,臨床癥狀明顯,患者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焦慮、悲觀、失望等負性心理反應,此例患者表現為消極情緒,不配合治療。通過細心觀察了解、仔細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況,耐心與患者溝通,予以心理疏導,配合醫師適當解釋疾病情況,并做相關健康宣教,使患者認識到消極心理會加重病情,有害無利,在生活上給予周密照顧,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家屬24 h陪護,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2.4靜脈輸液管理
2.4.1輸液部位的選擇上肢靜脈輸液時,輸入的液體最后由上腔靜脈回流到右心房,由于上腔靜脈阻塞,血液回流障礙,就會淤積于頸部和上肢,使頸部的動脈和靜脈受到壓迫,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患者出現胸悶等癥狀;下肢輸液時,輸入的液體則由下腔靜脈回流到右心房,血液回流無阻礙,因此,SVCS的患者禁止在上肢及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輸液,必須在下肢輸液,以減輕因大量輸液引起的壓迫癥狀。靜脈選擇宜從遠端到近端,避開關節、神經和韌帶處的血管,必要時可行下肢深靜脈置管,以減少靜脈穿刺次數,減輕患者痛苦,每天補液后用 125 U/ml肝素鹽水6~8 ml 沖管[7],避免血栓的形成,同時指導患者穿刺側肢體定時行足背伸展運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2.4.2輸液體位取坐位并雙下肢下垂,可以減少下肢靜脈回流量,提高肺泡通氣和血流的比值,可減輕患者的胸悶、氣促癥狀。
2.4.3輸液速度由于術中液體的丟失及術后手術切口的存在,術后應予補液抗感染治療,但為避免加重SVCS的癥狀,應嚴格控制輸液的速度,滴速應控制在40~60滴/min,對于水腫明顯者,在使用脫水劑時,要加快滴速,15 ml/min,以保證脫水效果。同時應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為醫師確定補液量提供依據,保證患者液體進出量平衡。
2.5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注意觀察頸面部及上肢水腫及皮膚溫度和顏色變化情況,每日準確測量空腹體重及上臂圍、頸圍,顏面部以雙眼瞼睜開的程度為準[8];監測血壓、心率、心律,測量血壓時避免使用右上肢,因為上腔靜脈血流受阻,靜脈壓增高,右肱動脈的壓力亦增高,右上肢的血壓隨之增高,因此,應選擇左上肢或雙下肢測量血壓。使用利尿劑的患者需記錄24 h尿量,并按時準確補鉀,同時監測血液電解質變化,尤其是血鉀的變化[9]。
2.6基礎護理患者面頸部及上肢腫脹,靜脈充血,使皮膚及黏膜抵抗力降低,患者半臥位強迫體位等,易發生損傷和感染,因此,須加強皮膚和黏膜的護理,保持床單位的平整清潔,必要時可用水墊、軟枕減壓支持骨突出,或使用氣墊床,定時協助患者翻身,防止壓瘡的發生,每班檢查患者皮膚完好情況,班班交接。
2.7飲食護理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增強機體抵抗力[10]。
2.8引流管護理患者術后留置腹腔引流管,以引流腹腔切口滲液,促進切口愈合,需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并做好記錄,同時應觀察腹部有無壓痛、反跳痛,及時發現有無黏液性腹膜炎的發生。
上腔靜脈綜合征起病急,危險性大,需及時有效的對癥處理,才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命。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患者往往不是單一的病種,在針對主要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其他非本專科疾病的發作,這就需要平時和患者接觸最多的護理人員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時發現患者的隱匿性疾患,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時,也可減少因此導致的非預期死亡引起的醫患糾紛。
[1]王寶明,潘鑫.惡性腫瘤所致的上腔靜脈綜合征的介入治療[J].現代腫瘤醫學,2014,22(1):173-175.
[2]盛凱.肺癌伴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體會[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68-70.
[3]樊燕.腫瘤急診患者的死亡原因及搶救[J].常州實用醫學,2015,31(2):113-114.
[4]張閣英.腫瘤內科上腔靜脈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3,6(8):156-157.
[5]陳瑩,趙一麟,蔡秋妮,等.3例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過程中誘發一過性上腔靜脈綜合征的處理[J].全科護理,2015,13(23):2280-2281.
[6]曾方梅.肺癌致上腔靜脈綜合征老年患者保守治療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5,13(21):2093-2094.
[7]邢志花,謝君雯,曹霞,等.肺癌伴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 35 例護理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15,22(4):446-447.
[8]宋靜,羅慧群,柳紅娟.15例癌癥合并上腔靜脈綜合征老年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4,21(18):29-30.
[9]王宏悅.肺癌合并上腔靜脈綜合征患者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9):46-47.
[10]詹莉,翟會珍.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大劑量沖擊化療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7(6):126-127.
(本文編輯崔蘭英)
310000杭州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泌尿外科(樊莉,趙桃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廖開森)
樊莉:女,本科,護師
廖開森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6.069
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