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00 武漢 武警湖北總隊醫院感染內科
?
·病例報道·
佩樂能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派羅欣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失敗的丙型肝炎1例
周洪青吳淑坤
430000武漢武警湖北總隊醫院感染內科
患者,女,51歲,既往1990年因“梗阻性黃疸”有輸血史。2010年3月23日因“膽囊結石”手術入我院肝膽外科住院治療,查抗-HCV陽性,肝功能:ALT 60 U/L、AST 52 U/L,HCV RNA 1.9×106IU/mL,HCV基因分型為1b型,于2010年7月24日在患者知情同意并簽字情況下開始給予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派羅欣)180 μg皮下注射1/周+利巴韋林0.9 g/d分次口服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療,抗HCV治療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復查HCV RNA均低于檢測值下線,于抗HCV治療標準療程48周后(2011年7月)停止抗HCV治療,停藥1個月、3個月復查HCV RNA低于檢測值下線,停藥5個月復查HCV RNA 5.96×105IU/mL;肝功能:ALT 287 U/L、AST 116 U/L,余正常,給予護肝等對癥治療。2012年3月20日到我科進一步診治,復查HCV RNA 3.59×105IU/mL,完善各種輔助檢查均正常,除外干擾素與利巴韋林的應用禁忌,與患者簽署干擾素用藥知情同意書后,開始給予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佩樂能)80 μg皮下注射1/周+利巴韋林900 mg/d分次口服、水飛薊賓膠囊150 mg,3次/d口服再次抗HCV治療,用藥初期患者感乏力、惡心、肌肉酸痛不適,1周后上述癥狀逐漸消失,再次治療4周、14周、24周復查HCV RNA均低于檢測值下線,再次治療37周、49周、61周、72周、85周、96周時復查高精度HCV RNA陰性,再次治療96周后停藥。抗HCV治療過程中出現白細胞及血紅蛋白下降,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癥、貧血”,監測血常規,根據結果調整利巴韋林劑量并給予升白細胞治療。停藥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隨訪查高精度HCV RNA陰性,肝功能正常,腹部彩超提示肝膽脾胰未見明顯異常。
討論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是目前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方案,根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聚乙二醇干擾素α每周1次皮下注射聯合利巴韋林口服治療48周的持續病毒學應答率為54%~56%,但仍有相當多患者未出現持續應答,聚乙二醇干擾素-2a對基因Ⅰ型患者的持續應答率為35.4%[1]。我國是基因Ⅰ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較高的國家,難治患者較多。有研究發現停藥后復發的患者再治療仍能獲得較好療效,提示這類患者如果初始治療適當延長療程可能減少復發率[2]。
此病例丙肝病毒基因分型為1b型,初始治療采用標準劑量、標準療程方案治療,且獲得了早期快速病毒學應答,但停藥后復發,屬難治患者,根據《歐洲丙肝診療推薦指南》建議聯合使用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以提高治愈率,但該患者無條件獲得DAAs抗HCV治療,考慮患者抗HCV治療愿望迫切,更換為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佩樂能)80 μg皮下注射1/周+利巴韋林900 mg/d分次口服、水飛薊賓膠囊150 mg,3次/d口服再次抗HCV治療,且延長療程至96周,停藥半年復查高精度HCV RNA陰性視為臨床治愈。
由此病例成功治愈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種聚乙二醇化α干擾素療效欠佳時更換另一種干擾素,二是延長療程,三是聯合使用護肝藥物。由于該病例屬個案,如何提高難治型患者的治愈率需要進行大樣本量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并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傳染病雜志, 2004, 22: 131-136.
2朱研,毛青,張長江,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2b聯合利巴韋林復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療效觀察.臨床肝膽病雜志,2011,27:86-88.
(本文編輯:茹素娟)
(收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