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紫
(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兒科,廣東 韶關 512700)
?
護理風險管理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中的應用
葉紫
(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兒科,廣東 韶關 512700)
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方法 將436例患兒按入院先后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18例,對照組患兒實施靜脈輸液常規護理,實驗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患兒家屬滿意度的差異。結果 靜脈輸液不良事件發生率由13.76%降低至7.34%;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由(72.48±12.43)提高至(88.35±8.21);患兒家屬滿意率由77.06%提高至91.28%,各項目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降低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患兒家屬滿意度明顯提高。
護理風險管理; 頭皮靜脈輸液; 應用效果
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應用廣泛,是臨床護理人員最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能[1]。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技術操作是具有復雜性和精細性的特點,對于急危重患者的搶救,及時有效的建立靜脈通道和及時用藥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2]。但由于小兒頭皮血管非常細小不易顯露、患兒治療過程中不合作、護理人員操作技術不熟練等原因,靜脈輸液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諸多風險[3]。護理人員進行相關風險管理,分析并評估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有利于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臨床護理[4]。我院對436例頭皮靜脈輸液患兒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頭皮靜脈輸液的患兒436例,其中男248例,女188例;年齡6個月至6歲,平均(3.68±1.32)歲。將患兒按入院先后順序隨即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18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危重疾病患兒;(2)有嚴重癡呆、失語、耳聾和意識障礙等;(3)急診收治的患兒。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靜脈輸液常規護理,實驗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風險管理,包括:(1)由護理部主任、護士長、5名護士、3名質控員組成靜脈輸液護理風險管理小組;(2)采用回顧法對以往發生的小兒頭皮靜脈輸液風險事件進行分析;(3)風險管理小組每月對護理人員進行頭皮靜脈輸液知識技能、靜脈輸液各個環節流程、專項查對制度、心理知識、溝通技巧的培訓;(4)制定小兒靜脈輸液高風險應急方案,指導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相關工作路徑,以提高其對靜脈輸液風險的預見性和主動管理能力;(5)風險管理小組按照醫院統一的護理質量檢查標準對輸液護士每月進行理論考核、技術操作考核各1次,并記錄其掌握情況,建立激勵機制,對于優秀的人員予以嘉獎;(6)每月對小組的工作進行評價、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1.3 評價標準 (1)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患兒輸液治療中以及治療后出現靜脈炎、靜脈外滲、輸液相關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2)基礎護理水平: 包括護理人員評估、查對、無菌原則、輸液工具選擇、穿刺技術等方面的內容,按照護理部下發的《靜脈輸液護理質量評價標準》進行測評,滿分為100分;(3)服務滿意度:患者對輸液過程a.滿意,b.比較滿意,c.一般滿意,d.不滿意,選擇滿意和比較滿意的被視為對該護理過程的總體滿意。
1.4 調查方法 由3名質控小組成員采用現場記錄和隨訪方式進行調查,本調查的所有問卷均在調查時發放并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436份,回收有效問卷43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1 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16例,發生率為7.34%,對照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30例,發生率為13.76%,兩組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比較 對照組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得分為(72.48±12.43),實驗組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得分為(88.35±8.21),兩組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率為77.06%,風險干預后實驗組患兒家屬滿意率為91.28%,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降低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患兒家屬滿意度明顯提高,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基礎護理水平,降低患兒不良事件發生率,患兒家屬滿意度明顯提高,各項目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小組通過分析靜脈輸液患兒現存或潛在的護理風險及隱患,制訂出護理風險防范預案,并在護理過程中及時進行風險評估,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及護理措施,通過進行護理風險相關課程的培訓,提高了護理人員疾病診療的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明確了靜脈輸液臨床常見護理風險事件和處理技巧,增強了護理人員風險的處理能力,風險管理小組通過定期組織學習、考核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反復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了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增強了護理人員風險處理的主動性,同時也強化了護理人員依法施護、防范醫療風險的自律行為。
[1] 岳倩茹. 小兒頭皮靜脈輸液的臨床護理分析[J]. 大家健康, 2014, 5(8):29-30.
[2] 李春華. 不同部位小兒頭皮靜脈留置針輸液的效果觀察[J]. 全科護理, 2011, 9(25):2286-2286.
[3] 王冬梅. 護生心理干預對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7):104-105.
[4] 鞏越麗. 護理風險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標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D].2014, 吉林大學.
R473.72
B
1000-744X(2016)05-0555-02
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