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清遠市人民醫院 婦產科 廣東 清遠 511518)
?
宮腔水囊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
吳海燕
(清遠市人民醫院 婦產科廣東 清遠511518)
目的探討宮腔水囊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清遠市人民醫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研究組采取宮腔水囊聯合腹腔鏡剔除術治療,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及肌瘤遺漏率。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肌瘤遺漏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放置宮腔內水囊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減少子宮肌瘤的殘留。
子宮肌瘤;宮腔水囊;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是常見腫瘤,多發于30~50歲女性,尤其是已婚婦女發生子宮肌瘤的情況較多[1-2]。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主要手術方式,可保留子宮,不對卵巢功能造成影響,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子宮肌瘤剔除術中肌瘤遺留問題一直是醫務人員探討的話題。放置宮腔水囊能夠使宮腔膨脹,克服小肌瘤遺留的問題,因此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采用宮腔放置水囊的方式進行多發性子宮肌瘤剔除術,分析其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清遠市人民醫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8~51歲,平均(37.67±3.26)歲;肌瘤數目3~7個,平均(5.34±1.24)個;直徑1.36~9.64 cm,平均(5.62±2.45)cm。研究組患者年齡29~53歲,平均年齡(37.57±3.31)歲;肌瘤數目3~8個,平均(5.39±1.38)個;直徑1.44~9.71 cm,平均(5.74±2.32)cm。兩組患者年齡、肌瘤數目和直徑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均行氣管插管和全身麻醉。
1.2.1對照組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取截石位,于臍緣穿刺,常規建立氣腹,在患者下腹兩側麥氏點水平分別做5 mm和10 mm切口,恥骨聯合上兩指和腹白線向左側或右側旁開四指,做5 mm的第三穿刺孔。于肌瘤肌層注射6 U垂體后葉素,單極電凝在子宮肌瘤最突出部位將子宮漿膜層和肌層切開,將肌瘤假包膜逐一切開,直達瘤核,使用電刀將肌瘤剔除,利用1號可吸收合成線將瘤腔縫合。對于比較小的子宮創面,采用電凝止血方法,可不進行縫合。最后將剔除的瘤體放入取物袋,在取物袋內使用粉碎器將其逐一旋切取出[3-4]。
1.2.2研究組采取宮腔水囊聯合腹腔鏡剔除術,在腹腔鏡直視下探查子宮,觀察肌瘤部位和數量,確定與術前B超是否相符,將三腔硅膠導尿管經宮頸放入直達宮腔,根據宮腔深度將20~50 ml生理鹽水注入球囊,先注入20 ml,再觀察腹腔鏡下肌瘤顯露情況,并根據情況慢慢增加鹽水量,每次增加10 ml。在腹腔鏡下觀察肌瘤位置的變化,然后進行腹腔鏡下肌瘤剔除術,將肌瘤成功剔除后拔出三腔硅膠管,最后縫合創面。
1.2.3術后處理根據患者情況給予抗生素,每天使用10~20 U縮宮素,連用3 d。如果沒有出現異常情況,術后3 d即可出院。出院后根據情況服用10~14 d宮血寧等藥物。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如切口感染)和肌瘤遺漏率(術后3個月經陰道超聲檢查提示肌瘤遺漏數目和術前B超檢查顯示肌瘤數目的比值)。

2.1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對照組手術時間為(86.62±8.24)min,術中出血量為(260.41±10.34)ml;研究組手術時間為(75.42±8.46)min,術中出血量為(186.23±10.45)ml。研究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P<0.05)。
2.2術后并發癥對照組術后發生6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研究組術后發生1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3.33%。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2.3肌瘤遺漏率研究組肌瘤遺漏率為11.68%(16/137),對照組為20.55%(30/146)。研究組肌瘤遺漏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一種能夠保留患者子宮的常見手術方式,能夠滿足當代女性患者對生活質量以及生育的要求。由于大多患者的子宮肌瘤不止1個,雖然在腹腔鏡手術下能夠增加手術的成功率,但仍會出現子宮肌瘤殘留[5-6]。子宮肌瘤剔除術前一般會采用B超檢查子宮肌瘤的數目,有利于術中減少子宮肌瘤的遺漏。在腹腔鏡下放置宮腔內水囊,能夠令宮腔膨脹,宮壁變薄,使肌壁間的肌瘤和小肌瘤突出,從而幫助手術醫師在腹腔鏡下進行識別,提高子宮肌瘤的剔除率。對于直徑較小、位置較深的肌瘤,在宮腔內放置水囊,能夠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更為準確地定位,并且還能夠克服腹腔鏡下接觸式超聲檢查對超聲技術的依賴,縮短手術時間,避免手術污染[7]。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且子宮肌瘤的遺留數目也較少。分析其原因,因為在宮腔內放置水囊可對出血病灶進行壓迫,從而起到止血效果,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能夠使病灶突向子宮漿膜層,有利于腹腔鏡下操作,縮短手術時間,同時可更清楚地觀察到病灶從而徹底清除肌瘤。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放置宮腔內水囊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減少子宮肌瘤的殘留。
[1]蘇月英.水囊壓迫法在子宮疤痕妊娠7例止血觀察及護理配合[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8):1062-1064.
[2]尹滿群.低位小水囊聯合依沙吖啶、米非司酮終止中期妊娠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4):2121-2122.
[3]劉青,張華,劉繼娟,等.宮腔放置水囊聯合腹腔鏡下子宮病灶切除在搶救剖宮產瘢痕妊娠初治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3):273-275.
[4]余梅,高樹生,褚淑華,等.宮腔內放置水囊在腹腔鏡下剝除宮壁間小肌瘤術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4,24(7):778-779.
[5]楊娉,肖俏.宮腔水囊填塞、宮頸鉗夾及陰道紗條填塞在產后出血中聯合應用的價值[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6):473-475.
[6]陳霞.宮腔水囊壓迫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術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2):213-215.
[7]莫志媚.刮宮術聯合宮腔放置水囊壓迫法在子宮瘢痕妊娠處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35):141-143.
R 737.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56
201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