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鋒
(林州市中醫院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 河南 安陽 456550)
?
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分析
李艷鋒
(林州市中醫院 中西醫結合骨傷科河南 安陽456550)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林州市中醫院收治的70例退行性腰椎管狹窄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5例采用西醫治療,觀察組35例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臨床效果滿意,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是指神經根管、腰椎椎管、椎間孔或者側隱窩因退行性變而導致纖維結構或骨性結構容積、形態異常,單一或者多個平面1處或者多處管徑、內腔出現狹窄,引發血壓、神經根、馬尾等受壓而致[1]。主要臨床癥狀是慢性腰腿疼、間歇性跛行。目前,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加快,老年人群數量不斷增加,因脊柱退行性變而致的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亦愈來愈多。近年來,林州市中醫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林州市中醫院收治的70例退行性腰椎管狹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2例;年齡54~72歲,平均(63.8±4.7)歲;病程2~15 a,平均(5.8±1.6)a;腰椎MRI顯示腰椎椎管最狹窄位置:L3~L4者5例,L4~L5者22例,L5~S1者8例;左下肢疼痛15例,右下肢疼痛14例,雙下肢疼痛6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55~74歲,平均(63.9±4.6)歲;病程1~17 a,平均(6.1±1.7)a;腰椎MRI顯示腰椎椎管最狹窄位置:L3~L4者6例,L4~L5者22例,L5~S1者7例;左下肢疼痛16例,右下肢疼痛15例,雙下肢疼痛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2%利多卡因5 ml于骶管處進行局部麻醉,向骶管內注入曲安奈德30 mg,并快速靜脈滴注甘露醇100 ml,靜脈滴注維生素B12,口服西樂葆,必要時可給予適量糖皮質激素[2]。觀察組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治療同對照組,中醫治療如下:①中藥內服外敷:中藥方組成是獨活、紅花各6 g,菟絲子、肉蓯蓉、枸杞子及補骨脂各10 g,桑寄生、當歸各15 g,杜仲18 g,熟地黃30 g;疼痛劇烈者可加入全蝎、地鱉蟲、蜈蚣等,伴風寒者可加入麻黃、桂枝、羌活等,少尿舌紅者可加入黃柏、土茯苓、綿萆薢,足心手心熱者可加入丹皮、地骨皮、知母等[3]。每天1劑,開水煎煮后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用30 d。同時還可經獨活、威靈仙、肉桂、細辛、川芎、當歸等量混合后碾成粉末,包裹于無菌紗布中加熱,外敷于疼痛處或腰骶部,每天1次,每次30 min。②針灸、推拿:選擇阿是穴,配合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環跳、秩邊、委中、承扶、承山等穴位,每次選擇3個穴位,得氣后選針感較強穴位溫針灸15 min后,再選擇其中4個穴位給予電針治療30 min,每天1次。同時可配合推拿,主要是拿捏、點穴、柔按等,配合適當旋轉、牽抖、斜扳等,每次20 min,每天1次[4]。
1.3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腰腿痛、間歇性跛行、下肢無力等癥狀基本完全消失,功能基本恢復,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癥狀較治療前減輕,勞累后出現輕度疼痛,稍微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無效: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不能進行日常生活和工作[5]。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顯效7例,有效18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是71.43%;觀察組顯效11例,有效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是88.5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采用西醫骶管封閉治療中的曲安奈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阻止釋放組胺等化學物質,祛除細胞間質水腫以及無菌性炎癥;維生素B12具有營養神經、促進功能恢復的作用,甘露醇能夠進一步減輕病變處水腫,緩解癥狀。
中醫學認為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屬于“痹癥”、“腰腿痛”的范疇,是標實本虛之證,病機是機體腎氣虛衰、正氣不固而導致風、熱、濕、寒等外邪阻滯經絡,營衛宣通及經絡受阻,痰濕阻滯而引發腰腿疼痛。中藥方中的杜仲、桑寄生具有強筋骨、補肝腎的作用,熟地黃發揮補血滋陰、養肝益腎、益精填髓的功效,菟絲子能夠養肝明目、補腎益精,特別對肝腎不足而致筋骨無力、腰膝酸軟有效,當歸可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補骨脂能夠納氣平喘、補腎助陽,枸杞子益精明目、滋補肝腎,獨活止痛散寒、祛風勝濕,肉蓯蓉益精血、補腎陽,紅花止痛散瘀、活血通經。以上中藥合用發揮強筋健骨、補益肝腎、扶正祛邪的功效。本研究亦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治療,表明其臨床療效滿意,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王華,張曉松,黃鶴,等.中西醫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進展[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8,10(1):66-67.
[2]王偉.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56例臨床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2(3):207-208.
[3]丁思明,向偉明,唐吉蓮,等.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4):163-164.
[4]張艷偉,盛坤,王遵來.腰椎管狹窄癥的中醫藥治療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5(5):450-453.
[5]董兵.中西醫結合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5):2955-2956.
R 681.5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86
20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