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設
(許昌市中心醫院南區醫院 骨科 河南 許昌 461000)
?
不完全性骨不連與骨折術后再骨折的關系分析
李建設
(許昌市中心醫院南區醫院 骨科河南 許昌461000)
目的探討不完全性骨不連與骨折術后再骨折的內在關聯性,為預防再骨折提供指導。方法抽取12例骨折術后再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術后再骨折的原因,分析不完全性骨不連與再骨折的相關性。結果12例患者經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處理顯示,8例確診為不完全性骨不連,占66.7%。經評估后延遲內固定物取出,再次取出時未發生1例再骨折病例,患者滿意率100%。結論不完全性骨不連是骨折術后再骨折的重要原因,建議對骨折手術患者取出內固定物前行骨折風險評估,避免再骨折。
不完全性骨不連;內固定物;再骨折;相關性
骨不連即骨愈合過程的中斷,雖人體骨愈合能力強,但仍有5%~10%的骨愈合受干擾,引起骨不連。據報道[1],多數選擇內固定手術患者取出內固定物時存在再骨折的風險,不完全骨不連與骨折術后再骨折有著直接關系。本文對此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許昌市中心醫院南區醫院接受內固定術后再骨折的12例骨股骨干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再次接受植骨內固定,并經X線檢查顯示骨折線消失,內固定穩定,活動正常,改行CT三維重建后顯示骨折端部分無連續骨痂通過。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齡14~47歲,平均(31.3+2.5)歲;骨折部位:中段7例,中上段3例,中下段2例。
1.2觀察方法12例患者均系內固定術后再次骨折。全部行螺旋CT多層掃描,圍繞骨折線從內固定物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依次掃描,將掃描獲取的數據傳入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截取不同角度有興趣區圖像。對圖像顯示出的骨不連接部分與骨連接進行精確測量,計算出不連接部分面積與骨干橫截面比例,若25%<占比<75%,則提示存在不完全性骨不連。
12例行內固定術后再骨折患者行再次植骨內固定,經螺旋CT三維重建成像處理,成像結果測量后顯示,8例患者骨不連接面積占骨干橫截面37%~60%,確診為不完全性骨不連,占66.7%;2例>75%,為完全骨不連。8例不完全性骨不連患者經評估后,延遲內固定物取出時間,待骨愈合滿意后取出,未發生1例再骨折病例,患者滿意率100%。
3.1關于骨愈合與骨不連的認識骨愈合即骨的結構和功能完全恢復,從愈合過程來看分為血腫期、肉芽期、軟骨成骨期和重塑期,沒有外骨痂的形成,肉芽階段和骨化階段將被忽略,因此外骨痂形成決定著骨愈合過程中的穩定性[2]。
骨折延遲愈合和骨不連是骨折愈合過程中十分常見的并發癥,多見于皮質骨,其中骨不連主要集中于腕舟骨、股骨頸和距骨頸等部位。臨床所謂的骨不連,多指骨愈合中斷,是某些條件影響造成愈合功能被干擾的表現。不完全性骨不連是骨不連表現形式之一,由于骨折部位無異常疼痛和活動,因此容易被忽視。從基本定義上看,不完全性骨不連符合傳統的骨愈合標準,但CT三維成像顯示骨不連并未覆蓋骨干全部,即骨不連面積占骨干橫截面積<25%,而正常的愈合標準比例則>75%[3]。
對于不完全性骨不連診斷而言,不同的診斷方式效果不一。常規的X線雖可精確地提供90%以上骨不連相關的診斷信息,但對于體內留置的金屬物或骨不連接部位的硬化骨,由于后者容易產生遮擋,C線透視時呈現的骨折部位往往比較模糊,因此無法確診骨是否愈合。相比之下,螺旋CT三維成像則具有以下特點:①分辨率高;②能將確診范圍擴大到準確判斷骨不連范圍及程度;③突破體內金屬物造成的偽影限制;④屬非進入性操作,安全性更高[4]。基于此,螺旋CT已成為目前評價骨不愈或不完全性骨不連的主要診斷手段。
關于不完全性骨不連的診斷標準,目前尚無定論,但筆者總結臨床實踐,認為可遵循以下幾點原則:①骨折術后8個月以上,且骨折部位無異常疼痛或活動;②X線檢查顯示骨折線消失,內固定物穩定;③CT掃描顯示不連接部分面積與骨干橫截面比例<25%,但>75%。
3.2關于再骨折與不完全性骨不連的關系及預防措施從本研究資料來看,12例行內固定術后再骨折患者,經螺旋CT三維成像后顯示8例不完全性骨不連,占總數的66.7%,提示不完全性骨不連與骨折術后再骨折有密切關系。觀察再骨折部位可以發現,大部分術后再骨折的部位為原骨折部位,其次是骨折線臨近螺釘孔地方。分析再骨折原因,主要系應力遮擋效應所致,人體皮質骨與鋼板彈性模量相差懸殊,傳導至骨干的稱重被鋼板替代,在缺乏正常應力刺激下會出現鋼板下的骨質喪失、應力下降等連鎖反應,因此誘發再骨折,這也是取出內固定物(鋼板)后極易引起骨折部位再骨折的重要原因。
由上文可知,造成骨不連的原因既有患者自身原因,如骨質疏松、血運不足等;也有機械性原因,主要是骨折端過度不穩定和位移,骨折制動不足等;還有手術原因,如不恰當的閉合復位、外固定等處理。這些因素均構成骨折術后再骨折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加強不完全性骨不連診斷對預防再骨折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臨床對于老年伴骨質疏松癥、術中內固定物匹配骨骼的強度、有骨延遲愈合史以及X線顯示骨折線模糊等患者,應格外重視不完全性骨不愈的可能性,并做好再骨折的風險評估。必要時行螺旋CT重建,確定骨愈合情況后選擇合適的應對方案,避免再次骨折。
[1]吳作培,孫貴新.骨不連治療的研究與技術應用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35):6333-6338.
[2]張會增,張同潤,睢更義.不完全性骨不連與骨折術后再骨折的相關研究[J].實用骨科雜志,2014,20(9):860-862.
[3]鄭水長,張紹安.老年股骨中上段骨折術后再骨折原因分析及治療[J].河南醫學研究,2014,23(9):105-106.
[4]肖文斌.11例股骨干骨折術后再骨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7):45-46.
[5]馬和平.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4,28(24):68-69.
R 68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88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