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喜紅



摘 要:生態旅游一直被視為陜南突破發展的重點。文章在對陜南的霧霾現狀進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其對生態旅游的影響。
關鍵詞:霧霾;生態旅游
一、引言
來自國家旅游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入境游客人數下降2.7%[1]。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4》認為,當前霧霾正成為我國入境游低迷的主因之一[2]。
霧霾對境內游客出游的影響,雖沒有詳實報道,但北二外旅游管理學院唐承財博士認為,長期嚴重的霧霾天氣給旅游業帶來的將是一種災難,而這種災難并不像火山爆發或洪水泛濫一樣直接,它會透過整個旅游行業的產業鏈帶來深刻影響。第一旅游網針對國內開展的網絡調查顯示,61%的受訪者認為霧霾天氣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影響很大”,38%的受訪者選擇“影響一般”,僅有不到1%的受訪者選擇“沒有影響”,可見霧霾正在影響著游客的心理。國家氣象局原局長秦大河“十年內難治好霧霾”的論斷,預示著霧霾可能成為困擾中國旅游發展的新常態,而這一態勢的具體影響會在后期逐步呈現。
生態旅游作為將游客需求、旅游地保護、旅游地經濟利益有機融合,實現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實踐方式,發展前景廣闊。特別是資源、環境、生態等一系列生存危機的頻發,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覺醒,為我國生態旅游提供從初級階段向更高層次轉變的契機。對一直將生態旅游作為經濟突破發展重點的陜南地域來講,如何積極應對霧霾風險、趨利避害是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陜南霧霾現狀調查及分析
(一)陜南PM2.5監測站點分布情況
目前,PM2.5實時查詢系統已經成為國人外出的重要參考,了解陜南PM2.5監測站點的個數及分布,有助于陜南霧霾的客觀報道。陜南PM2.5監測站點分布具體如表2-1。目前三市共設9個監測站點,多分布于市區及市郊。
(二)陜南霧霾現狀調查分析
通過對PM2.5實時查詢系統的訪問,獲得商洛、安康、漢中3市在2015年3月8日至2015年3月28日三周的AQI(空氣質量指數)變化趨勢圖,如圖2-1所示。研究表明西安、咸陽、南陽、十堰、渭南等為陜南旅游主要客源地。為具體評估陜南生態旅游在空氣質量方面的競爭優勢及霧霾態勢下游客流失的風險,將客源地同等時間段的AQI加以統計,綜合對比數據見表2-2。
調查結果及各項數據表明:1,與客源地AQI均值相比,陜南三市仍保持著領先優勢,沒有中度、重度污染天氣。2,3月份三市的AQI均值基本保持在80左右,比我國空氣質量“優”的AQI高出30。空氣存在一定污染,需要積極改善。3,圖2-1中,三市的AQI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呈現前高后低的特點,三市的AQI均值也大體相當。空氣條件的趨同性使陜南霧霾治理建立聯防聯控體系成為可能。
三、霧霾對陜南生態旅游的影響
同地域內,霧霾與生態旅游屬于此消彼長的關系。其他區域內霧霾的廣泛存在,則可能為生態良好的地域營造商機,打開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的新視角。以2013年福建旅游局推出的“感知清新福建、自由森呼吸”活動為例,僅春節期間就接待境內外游客822.9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3.26億元。同時霧霾的普遍存在在激發國人對良好生態向往的同時,加速政府有關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等一系列政策、立法的出臺。
生態旅游的良性發展為徹底根治霧霾提供可能。生態旅游一直被視為陜南突破發展的重點。生態區域內生產、生活方式的優化升級及節能減排的貫徹實施,既是生態旅游良性循環的保障也是徹底根治霧霾的關鍵。陜西省財政每年安排6億元,培育和壯大陜南現代循環產業體系。目前陜南三市初步形成了漢、丹江流域綠色經濟良性循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發展格局,相信這些改變也會對陜南霧霾防治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程德年,周永博,魏向東,等.基于負面IPA的入境游客對華環境風險感知研究[J].旅游學刊,2015(1):54-62.
[2]錢春弦.中國旅游研究院:霧霾是入境游低迷主因之一. 人民網[EB/OL]. http://www.s1979.com/news/china/201410/23133648323.shtml.2014-10-23/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