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六到戶六到村四到縣”推進精準扶貧

寧德,是習近平總書記常常掛在嘴邊的“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上世紀80年代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在扶貧工作上花費的精力最多。近年來,寧德按照“堅持豐滿羽翼,做到與產業發展、縣域經濟相結合”等“五堅持五結合”,出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加快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工作意見》,推進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工作,貧困面從原來的30%下降到4.26%,2015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1.24萬元。在2015年12月7日召開的東部地區扶貧工作座談會上,“寧德模式”被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稱贊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成功實踐,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典范。
寧德“六到戶六到村四到縣”科學扶貧精準扶貧工作舉要
六到戶
●干部包干到戶。市直部門副處級以上干部每人包2戶,科級干部每人包1戶,其余由縣、鄉干部分戶包干,不脫貧不脫鉤
●龍頭帶動到戶。2015-2020年,每年培育評選50家“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示范社”(每社補助10萬元),鼓勵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帶動貧困戶脫貧
●造福搬遷到戶。對邊遠偏僻自然村,做好規劃設計,落實安置點建設用地
●信貸扶持到戶。相關銀行機構與貧困村結對共建的農業企業發放貸款額度不少于30億元,全面推廣屏南、柘榮“小額信貸促進會”運作模式
●能力培養到戶。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雨露計劃培訓等每年培訓1萬人,做到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名勞動力接受培訓,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技能
●社會保障到戶。對貧困戶實施社保醫保救助、民政救助、就學補助
六到村
●領導掛鉤幫扶到村。領導干部幫扶貧困村,制定發展規劃、籌措幫扶資金、培育主導產業、實施民生工程、培育集體經濟項目、建設“五個好”村組織
●資金項目扶持到村。2015-2016年市財政每年為33個市級扶貧重點村各安排2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每年5000多萬元的現代農業開發等資金向貧困村傾斜
●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到村。力爭2020年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村均達10萬元以上
●農業龍頭企業結對幫扶到村。組織發動省市級303家農業龍頭企業與貧困村合作開發現代農業項目、幫助貧困戶就業、扶持農村公益事業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到村。
●黨建扶持到村。向貧困村派駐村干部,提高基層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
四到縣
●資金扶持到縣。2014-2017年市本級每年統籌1-2億元扶持霞浦等6個縣經濟發展,2018-2020年每年統籌2-3億元扶持屏南等4個縣經濟發展
●山海協作到縣。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建立沿海與山區在冶金、機電、旅游等方面聯動發展機制,資源落實好教育、醫療等對口幫扶聯系機制
●交通改善到縣。推進“三縱四橫四聯”高速公路網形成,推進“四縱四橫三聯”公路網建設,構建“一樞紐三縱三橫八支線”區域鐵路網
●城鎮化推進到縣。繼續優化霞浦縣次中心等5個縣級中心城,加快培育一批工業重鎮、旅游名鎮、商貿大鎮、生態強鎮等特色小城鎮和一批美麗鄉村
寧德未來5年內脫貧計劃
提高“五個精準度”
●在扶貧目標上提高精準度。到2020年,確保6個省級扶貧重點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4.5萬農村低收入人口穩定脫貧,450個貧困建制村整村脫貧,1160個邊遠偏僻自然村完成整體搬遷安置●在建檔立卡上提高精準度。對扶貧對象進行深入調研,做到逐戶“建檔”、逐村“監測”、逐縣“掛圖”,精準幫扶●在載體抓手上提高精準度。縣域突出“增內力、強基礎、促后勁”,鄉村突出“扶產業、惠民生、改面貌”,農戶突出“促增收、提能力、強保障”,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在措施方法上提高精準度。深入實施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等“四個一批”精準扶貧到戶工程,項目資金等“四個帶動”精準扶貧到村工程,對口聯系等“四個推進”精準扶貧到縣工程,“靶向”定位、“滴灌”幫扶●在脫貧驗收上提高精準度。把穩定脫貧、持續發展作為脫貧驗收、銷號“退出”的考核原則,突出群眾脫貧率、控制返貧率、政策落實率量化指標,進行全面考評驗收
建好“五項機制”
●完善領導責任機制。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形成“市統籌、縣抓總、鄉落實、工作到村、幫扶到戶”的長效機制●完善財政扶持機制。堅持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扶貧開發,走多元化資金統籌路子●完善試點推進機制。著力抓好“整村搬遷、集鎮安置”示范點,培育“村企共建”“精準扶貧合作社”示范點●完善社會協同機制。充分發揮群團社團組織作用,努力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健全精準扶貧責任目標管理和考核機制,建立工作成效與工作過程并重的考核指標體系,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考核權重,強化對因村選派第一書記管理考核力度
實現“六個提升”
●生產發展有新提升。因地制宜發揮貧困鄉村資源優勢,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戶一增收”的產業發展、增收脫貧格局●生活質量有新提升。加大對“老、少、邊、島、貧”地區傾斜投入●鄉風文明有新提升。持續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一批富有現代文明氣息的脫貧致富新農村●宜居環境有新提升。加快完善貧困鄉村交通、水利、通訊、垃圾處理、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讓更多的貧困村變成生態村、美麗村●基層建設有新提升。持續選派“扶貧工作隊”與選任年輕干部等優秀人才相結合,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把總書記的扶貧思路貫徹到實踐中
寧德當年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把扶貧攻堅確立為寧德的中心工作,提出一系列扶貧思想,這些文章最終凝結為11萬字的《擺脫貧困》,這是一部薈萃扶貧思路、方法、經驗的專著,蘊含著豐富的精準扶貧的思想與做法,對于“十三五”時期堅持精準扶貧,打贏扶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在長期實踐中,寧德始終盯住精準脫貧這個目標,努力探索具有寧德特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在深化精準脫貧、加快脫貧進度、提高脫貧水平、健全脫貧機制等方面走在前面。精準扶貧的“寧德模式”,率先在寧德福鼎赤溪畬族村開啟。2015年初,習近平對赤溪村巨變作出重要批示。赤溪之變、寧德之變,是福建乃至全國扶貧開發事業的縮影。“十三五”如期實現7000多萬人口脫貧,必須遵循習近平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切實做到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確保扶助對象如期脫貧。
省 市 速 遞
▲安徽省近日發布《農業三項補貼合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選擇6個縣區開展農業三項補貼合并改革試點,合并原農資綜合補貼、種糧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設立“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用于支持保護耕地地力,補貼所有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
▲河北省出臺《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辦法(試行)》,將房屋使用、檔案、物業服務管理等納入制度化軌道。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逐步實行保障性住房房源調整、互換制度,為符合規定條件、有房源調換意愿的保障對象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
▲山西省晉中市近日出臺《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從2016年起,在落實原有鄉村醫生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對人口不足500人的行政村,每月補助村衛生室700元;對人口在500人至1000人的行政村,每月補助村衛生室400元。
▲河南省日前印發《小微企業信用擔保代償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明確:當符合支持范圍的小微企業發生風險后,首先由擔保機構全部代償,托管機構根據合作協議的比例承擔連帶責任的,將按照實際比例補償給相關擔保機構。
▲近日,京津冀三地環保廳局正式簽署《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信息共享等十方面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