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杰+周衛+林媛媛



摘 要:通過自行編制“大學生村官職業”問卷,對浙江省溫嶺市160名大學生村官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當代大學生村官職業錨的總體狀況,并進一步分析了不同性別、不同工齡和不同學歷等大學生村官職業定位的差異性。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大學生村官職業分四大類型,依次為技術型、服務型、安全生活型和管理型;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呈現性別差異;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呈現年齡段分層特點;不同學歷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無明顯差異;不同工作年限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具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的大學生村官職業錨存在著明顯差異。最后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促進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職業定位;職業生涯管理;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3-0086-03
面對城市就業的激烈競爭,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拓寬大學生就業途徑。2005年黨中央出臺《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的導向性政策,鼓勵一批高校畢業生投身農村、扎根基層擔任村干部職務。“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在基層組織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然而,由于對大學生“村官”具體職務和職責的定位不明確,非官、非農的境地使大學生村官不時爆出離崗、“吃空餉”等問題。穩定大學生村官隊伍,對于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緊張,推動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著名專家Schein 教授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職業錨概念[2]。他指出,職業錨分為八種:技術型、服務型、管理型、生活型、創造型、安全型、挑戰型和自主型。本文基于浙江省溫嶺市大學生村官的問卷調查,通過測量溫嶺市160名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類型,了解其職業定位現狀,以期為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制定與大學生村官職業定位相匹配的職業生涯管理決策提供理論參考。
一、研究設計
本文選取浙江省溫嶺市160名大學生村官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自編“職業錨量表”了解大學生村官的類型的總體狀況。問卷分為兩部分:(1)關于大學生村官的基本情況調查,包括“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婚姻狀況、改行意愿”等六個維度;(2)職業錨量表的調查,共設16 項程度題,所有測量項目均采用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s)的五分制量表,即“完全不同意(計1分)、比較不同意(計2分)、不能確定(計3分)、同意(計4分)、完全同意(計5分)”。
問卷的信度主要采用分半法,即將職業錨量問卷表中16項程度題分為奇、偶數兩類,并求得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731,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問卷職業錨各條目的內容效度(CVI)為0.833,平均效度為0.929;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 軟件。
二、研究內容與分析
(一)大學生村官的基本特點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的原則,以溫嶺市的大學生村官為研究樣本,共發放問卷164份,回收問卷164份,其中有效問卷160份,有效率為97.6%。其中女大學生村官60人,男大學生村官104人。基本情況如表1。
(二)大學生村官職業錨的總體特征
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共有四種類型,依據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技術型、服務型、生活型和管理型。
由表2可知,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類型只有四種類型。影響職業類型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據Marshall[3]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呈現專業化、社會化特點,文化對“職業定位”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尤其文化是對技術型和創造型職業的影響最為顯著。
(三)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呈現性別差異
研究表明,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呈現性別差,性別對“職業定位”也會有影響,尤其是對管理型、創造型和挑戰型有重要的影響[4]。由此可見,對于男性大學生村官來說,技術型是其主要的職業定位,對女性大學生村官來說,在職業定位時更傾向于管理型和生活型。
(四)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呈現年齡段分層特點
由表4可以看出,浙江省溫嶺市大學生村官年齡普遍年輕化,且其職業錨呈現出年齡段分層特點,年齡在24歲以上的大學生村官服務型職業錨得分高于23 歲及以下的大學生村官。剛畢業的大學生對于大學生村官工作的認識還處于不太成熟階段,職業認感相對較低,存在著明顯的大學生村官離崗傾向,部分年齡較小的大學生村官對職責職務認識模糊,沒有看到大學生村官的職業價值,而年齡較長的大學生村官則職業認同感比較高,工作主動性比較好,服務意識也相對比較強。
(五)不同學歷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無明顯差異
調查顯示,浙江省溫嶺市大學生村官學歷以本科生和專科生為主,不同學歷的大學生村官職業錨顯示出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專科大學生村官”占38%,“本科大學生村官”占62%[5,6]。男女比例相近,其職業錨并無顯著差異。
(六)不同工作年限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具有顯著差異
由表6統計數據中可以發現,工齡長短與其職業錨并不存在明顯差異性。其中,工齡超過3年的大學生村官選擇技術型和服務型工作的得分明顯高于工齡低于2年及以后者。從大學生參加工作到工齡到3年是大學生村官職業錨的形成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大學生通過實際工作不斷積累工作經驗,經歷過成功和失敗后,最終慢慢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職業錨。隨著工齡的增長,大學生村官對職業職務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并開始選擇其比較有挑戰性的工作,希望通過工作增加其專業技能;同時,隨著大學生村官工齡超過3年以上的者,職業認同感提高,并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也相應增強了其工作責任意識。
(七)不同婚姻狀況的大學生村官職業錨存在著明顯差異
由表7中可以看出,已婚大學生村官在選擇職業時會偏向于技術型、生活型和管理型,并且得分明顯高于未婚大學生村官。這主要由于已婚大學生村官因要承擔家庭重任,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對其來說顯得越發重要,同時,他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婚姻生活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村官職業錨更趨向于管理型,以期能取得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促進大學生村官合理進行職業規劃的對策建議
大學生村官政策是我國政府和黨中央為建設新農村,促進大學生順利畢業而提出的一項戰略性決策。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村官有效應用職業錨進行職業定位,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職業潛能,本文通過對浙江省溫嶺市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工作的情況調研,深入了解大學生村官職業錨特征,為大學生村官合理進行職業規劃提供理論參考,從而培養一大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骨干力量和優秀的黨政干部隊伍后備人才。
(一) 開展大學生村官職業規劃教育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很大。基于此,到農村任職的“大學生村官”成為部分大學生一種暫時的就業方式和跳板。很多時候個別大學生村官不知道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取向所在,為大學生村官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成為一種必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地方高校及相關政府部門根據不同性別的學生職業錨特點,開展大學生村官職業規劃教育。而大學生村官應該依據其職業錨的測定,端正態度,轉變就業觀點,更好地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樹立扎根農村意識,為我國新農村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 依據職業錨的測定,調整角色轉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大部分大學生村官是應屆畢業生,即使有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村官其工作年限也都很短,因此,大學生由學生轉變為“村官”,很多人面臨著專業不對口、實際工作經驗匱乏等瓶頸問題。這就要求大學生村官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盡快轉換角色,調整自己的狀態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以務實的工作姿態和自主創新的意識使之和工作、生活的實際相結合,彌補自身的知識及工作經驗的缺陷。鼓勵大學生村官參加一些符合大學生村官職業規劃的指導課程,合理構筑自己的“大學生村官”職業生涯規劃,不斷提升自己在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和技能。
(三)建構合理新型的“大學生村官”職業生涯規劃體系。職業規劃是以職業生涯設計為基礎的,而職業錨隨著學生的認識發展而產生變化。因此,必須確定的是,大學生村官的職業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今天,只有不斷探索和實踐,構建個性化指導、全程監督的新型的大學生村官職停業整頓規劃體系,幫助大學生村官準確評估和檢測其職業錨,才能幫助大學生村官在崗位上“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讓每個大學生村官在安心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第一線的同時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劉楊,夏溪.論大學生村官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意義與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12).
[2] ?Schein EH.Career Dynamics:Match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M].Reading,MA:Addison-Wesley,1978.
[3] ?Marshall V,Bonner D.Career anchors and the effects of downsizing:Implications for generations and cultures at work-a preliminary
nvestigation[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3,(27):6-7.
[4] ?Jane Y.Career anchors: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al study in the UK[J].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1998,3(2):56-61.
[5] ?謝忠明.IT企業在職人員職業錨問卷的初步編制及現狀調查[D].重慶:西南大學,2006.
[6] ?郭楠.基于職業錨的員工職業生涯管理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責任編輯 ?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