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通榆縣興隆山鎮明德小學校 吉林 白城 137000)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轟轟烈烈的開展,合作學習方式步入了小學課堂。它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促使教學走向民主,走向開放,讓師生、生生多邊互動,形成學習的共同體,目的在于增強學習合作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能力。
關鍵詞:合作學習;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176-01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轟轟烈烈的開展,合作學習方式步入了小學課堂。它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促使教學走向民主,走向開放,讓師生、生生多邊互動,形成學習的共同體,目的在于增強學習合作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能力。但很多的合作學習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可以說是低效或失效的。根據這一現狀,我就從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出發,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談談幾點個人的粗淺看法。
一、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明確分工
合作學習分組的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個小組以4-6人為宜,每學期要調整一次小組劃分。小組組合后,每個小組成員還要各自承擔一定的任務。一個小組內應有小組長、記錄員、中心發言人,時間控制人等角色,而且組內個人角色要輪流擔任,讓每個成員都有鍛煉的機會。
二、合作前要有必要的方法指導
1、合作技能技巧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積極參與、會合作。學會表達就是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又敢于對別人的見解說“不”,說“支持”或“建議”;學會傾聽就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認真聽老師的要求,認真聽同伴的發言;讓學生積極參與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讓學生會合作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如何在小組內分配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如何在組內向同伴提問。
2、教育學生在合作時要有相容心理,相互依賴。只有這樣,才能在合作學習中呈現出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最佳狀況。
三、要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內容和時機。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那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與之相適應。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可探索性要強,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開放性。內容難度適宜,應該是大于個體能力,小于小組合力。
合作學習的內容確定了,合作時機也要選擇在恰當的時候,一般是在個人獨立操作有困難或條件不足時,或意見有分歧時,或解答一些開放性問題時合作。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最佳的參與狀態。
四、合作前要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只有給了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形成個人成熟的、個性化的見解。在小組交流時才會出現認知的沖突,觀點的碰撞。從而使全組成員都能達到高質量的理解。
五、重視合作過程中教師的因素
合作學習是否更具實效,教師的因素不可忽視。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整個合作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轉換角色,充分發揮作用。
首先是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問題。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那么教師就不再是領導者和裁判,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是合作學習的調控者。
在合作過程中教師是學習者,教師作為合作學習小組的一員,要參與到小組學習活動中去,分擔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態度發表自己的意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對交流時間的調控也要科學,合作交流時間太短,學生交流不充分,合作時間太長,學生對問題失去新鮮感,所以教師應斟酌學情,合理調控時間。
合作學習最終是各小組的全班匯報學習結果,此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同伴發言要點,做出合理的評價。這樣既節約課堂時間,又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整合。
六、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科學評價機制
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應是以小組為單位,教師除了對中心發言人評價外,更應側重評價整個小組,對合作結果進行評價的同時又要側重于合作過程的評價,評價模式應是評價加鼓勵,評價語言應以表揚為主,鼓勵建議為輔。總之一句話:合理評價,贊賞有度。
以上這些做法也許有助于改變合作學習低效和失效的狀況,但仍需我們在工作中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善于研究,最終讓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為課堂服務,以人為本,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造福于社會乃至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