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曉紅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
英文文獻學習報告會在碩士研究生臨床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
◆巴曉紅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
目的:探討英文文獻學習報告會在碩士研究生臨床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碩士研究生臨床神經病學教學中采取英文文獻讀書報告會的形式,主要包括:組織學生閱讀近5年內有關臨床神經病學知識方面的英文文獻,每月組織1次讀書報告會。比較報告會開展前后學生自身能力自評情況及其對開展讀書報告會的效果評價。結果:開展英文文獻學習讀書報告會后學生文獻檢索能力、英文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運用文獻指導臨床工作能力、撰寫讀書報告能力、制作電子課件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均較開展前提高(均P<0.01);開展報告會可激發學習興趣和營造學習氛圍、及時了解國內外專業最新動態,緊跟學科發展新動態、前沿、熱點,培養評判性思維、拓寬知識和指導臨床工作。結論:讀書報告會為學生創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資源共享,激發學習興趣,鍛煉多種能力,且為開展科學研究奠定基礎,是一種有效、可行的培訓方法。
英文文獻學習 碩士研究生 臨床神經病學教學
神經病學是臨床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對神經病學臨床研究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教師的授課能力的要求也逐漸增高,幫助學生加深對神經疾病深度和廣度的理解,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臨床思維,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臨床實踐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怎樣在臨床教學中使學生便于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有別于傳統的臨床思維是神經病學教學中的難點。
英文文獻學習報告會自助教學法是我校神經病學教研室老師在日常工作中摸索出的一種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在我校臨床型醫學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已實行2屆,本文將探討該教學方法的可行性與教學效果。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1~2012級神經病學在讀碩士研究生30名,女性23名,男性7名,年齡23-30歲之間,平均年齡(25.16±2.00)歲。英語均通過國家6級考試。分為6組,5人為一組。每組設定一個疾病專題。
1.2方法
1.1.1查閱和總結文獻
要求學生查閱近5年內有關神經病學臨床方面的文獻,如討論和學習某一領域文獻中的最新文獻,分享各自的觀點,以指導臨床實踐;學習文獻的思路、設計、醫學統計和循證醫學等知識并進行總結。每次報告會前確定一名學生作為報告者,并提前做好電子課件。內容包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觀點,對臨床工作的指導意義,值得思考、存在的困惑或問題,小結或體會。
1.1.2匯報會形式
讀書報告會由一名導師主持,要求所有研究生及導師參加。采取以書面材料、多媒體課件為基礎,結合匯報者口頭講解的形式進行匯報,匯報時間為40分鐘。匯報完畢后,與會人員圍繞匯報內容展開討論,主持者鼓勵大家大膽質疑,充分交流意見,分享體會。最后由主持人進行點評和指導。讀書報告會每月舉行一次。
1.1.3考核
根據報告者匯報內容的質量進行考核,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認真閱讀文獻,按時完成課件并報送書面材料,內容完整,文字通順,觀點鮮明,前沿性強,具有臨床指導意義,為優秀。態度比較認真,閱讀內容相對充分,課件制作比較認真,充實,文字通順,為合格。態度不認真,閱讀文獻不充分,內容空洞,無新意,送交材料不及時,為不合格。
1.1.4效果評價
采用設計的調查問卷了解開展文獻學習前后自身能力自評情況,及文獻學習后效果評價,自身能力自評內容包括:檢索文獻能力、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撰寫讀書報告能力、制作電子課件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5個項目,每個項目l-7計分,l代表能力非常差,7代表能力非常強,分數越高表示能力越強。效果評價內容包括:有否激發學習興趣和營造學習氛圍、是否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獨立思維能力、是否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知識這三個方面。采用3級計分制,即有效、一般、無效。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l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比較讀書報告會開展前后學生自身能力自評的差異,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描述學生對開展讀書報告會的效果評價。
2.1報告會開展前后學生自身能力自評比較
從表l可見,報告會開展后自身能力均較開展前提高,報告會前后比較,均P<0.O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學生對報告會效果評價
從表2可見,66.6%以上學生認為。開展報告會可激發學習興趣和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獨立思維能力、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知識大有幫助。

英文文獻學習報告會的開展,可提高教學效果,目前神經病學研究生課程授課多采用一本大綱、一間多媒體教室、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課堂組織形式。這種形式是一人講眾人被動地聽,不利于學生思考,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英文文獻報告會的開展,大家收集文獻,接觸國際前沿的知識,同時鍛煉了英語閱讀能力,大家討論和分享,啟發思考,形成學習小組的意見或結論。此項活動的開展為今后即將步入臨床工作的研究生打下自主學習的基礎,為他們在專業學術方面的發展做好準備。
本研究顯示英文文獻報告會的開展,開展前后對比,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閱讀并分析文獻能力、撰寫讀書報告能力、制作電子課件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均有所提高。
隨著網絡技術和醫學技術的發展,更多的醫學理念與知識結構應運而生,因此醫生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繼續學習能力對于其今后的發展與提高具有相當大的意義。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獨特性,該階段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黃金時間,而讀書報告會活動正為此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研究生通過制定實施讀書計劃從而逐漸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本研究顯示英文文獻報告會的開展,66.6%以上的學生認為英文文獻報告會的開展激發學習興趣和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獨立思維能力、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知識,開拓了視野。把握了本專業前沿的知識,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學習潛力。
英文文獻學習報告會促進了研究生各方面學習能力,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良好手段。
[1]劉磊,胡佳淇,王樹松,趙淑芳.醫學研究生讀書報告會活動體會[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3,15(02):283-284.
[2]聶晶,韓為東.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個體化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05):351-353.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項目(JG14GB232)。